魏巧榮 張樹芹
摘? 要:文章主要分析了蒲松齡作品《聊齋志異》中的青年鬼女形象,她們美麗善良,才華橫溢,大膽追求愛情,但又因為自己的鬼魂身份遭遇了不少挫折與磨難,在婚姻關(guān)系中處于弱勢地位。
關(guān)鍵詞:鬼女;抗爭;弱勢群體
作者簡介:魏巧榮(1979.11-),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講師,從事人文素質(zhì)教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張樹芹(1973.2-),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講師,從事人文素質(zhì)教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1-0-02
《聊齋志異》中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女子形象。她們中有大家閨秀、平民女子甚至青樓歌妓,也有妖狐、靈鬼、花仙。這些自然界的精靈,花木蟲魚、飛禽走獸,隨時都可能幻化成青年女子,向我們款款走來,娓娓訴說她們自己的故事。在這些美麗的人物和動人的故事中,鬼女綻放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1.特殊的存在形式
鬼女是一個特殊的存在群體,她們不同于其它幻化為人的異類,因為其它異類,不論花蟲鳥獸,如《荷花三娘子》中的荷花,《香玉》、《葛巾》中的牡丹,《黃英》中的菊花,也不論是蟋蟀、蜂、魚、獐、蛇、虎以及說不盡的狐,都是有實體的存在,它們幻化成人只是從一種形態(tài)到另一種形態(tài)的轉(zhuǎn)化而已。而鬼魂則不然。鬼魂本質(zhì)上是一種沒有實體的人形,它們是脫離了人的肉體的一種虛幻的存在,時隱時現(xiàn)變化不定,因而更顯奇幻。鬼女是鬼,她們具有一般鬼所具有的特征:生活在墓穴里,一般只能晚上出來,走路飄忽無聲等等。圍繞她們的意境也主要是陰森、幽冷、凄惻。
但作者對鬼女的描寫,只是借了一個她們鬼女的身份而已?;孟氲耐庖掳碌?,是“多具人情,和藹可親,忘為異類”(引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的人世的靈魂。作者寫她們美好的人情、人性,她們在人類社會的種種悲歡離合,作者把鬼女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會化,在奇麗的幻想中,讓愛情沖破封建禮教的牢籠;讓青年男女建立在個人意愿基礎(chǔ)上的美好人生理想,經(jīng)過磨難和斗爭,得以實現(xiàn)。
2.主要女鬼形象分類
《聊齋志異》中塑造的青年鬼女形象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所謂的惡鬼,代表有《畫皮》中的女鬼,《聶小倩》中的夜叉,《湘裙》中的葳靈仙等,她們雖是作為反面人物出現(xiàn),但也塑造得栩栩如生。另一類是下文中所要分析的主要人物,代表蒲松齡的審美理想的青年鬼女形象。主要形象有聶小倩、蓮香、巧娘、竇氏、林四娘、魯公女、晚霞、連城、公孫九娘、梅女、章阿端、宦娘、小謝等。
蒲松齡用大量的篇幅,來贊美清純的鬼女世界,他使用無盡的溢美之辭,贊美她們脫俗的容貌,超凡的智慧,強烈細膩的情感,以及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和執(zhí)著追求,并對他們寄予深深同情。
3.才華橫溢,大膽追求幸福和愛情
她們雖是鬼女,但卻個個美麗動人,才華橫溢。如聶小倩“端好是畫中人(《聶小倩》);章阿端“神情婉妙”、“對燭如仙”(《章阿端》);梅女“喜氣充盈,姿態(tài)嫣然”(《梅女》);公孫九娘則是“笑彎秋月,羞暈朝霞,實天人也”(《公孫九娘》);至于晚霞,“年十四五以來,振袖傾鬟,作散花舞;翩翩翔起,衿袖襪覆間,皆五色花朵,隨風下,飄泊滿庭”(《晚霞》)。這樣一個個美妙的女子,就象晚霞袖中散出的繽紛花朵,燦爛在《聊齋志異》的藝術(shù)園林里。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女子在擁有非凡容貌的同時,還多具備藝術(shù)才能。如宦娘之愛音樂,“少喜琴箏”,她偷偷跟溫如春學琴,“夜夜?jié)摲犞?。”她彈的箏曲,“其調(diào)其譜,非塵世所能”(《宦娘》);林四娘工于度曲,每“談及音律,輒能剖析宮商”,且工詩,寫出“靜鎖深宮十七年,誰將故國問青天”的豪邁凄楚之音(《林四娘》);連城也愛詩,初遇楊子畏時,她在墻外反復吟誦“玄夜凄風吹卻倒,流螢惹草復沾幃”,表達自己凄涼孤獨之感《連城》);再如巧娘之善繡、晚霞之善舞、溫姬之多才等等。還有小謝、秋容、秋月、無病、湘裙,一個個都美麗、善良、多才,具有比現(xiàn)實中的女性更高的藝術(shù)生命。
這些青年鬼女們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作者充分肯定了她們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和婚姻的權(quán)利。她們見到自己心儀的對象便去主動大膽地追求,毫不虛偽做作。她們所愛的不是有錢有勢的大家公子,而是深情誠篤、人品高尚的下層人物。如連城愛上了喬生,盡管父親嫌棄喬生貧困,她卻“逢人輒稱道”,并“遣媼矯父命,贈金以助燈火”,她反對父親給自己安排的所謂門當戶對的婚姻,甚至以死相抗,喬生也認為“連城我知己也”。兩人共同出生入死,死而復生,沖破了門閥等第觀念,沖破了郎才女貌的傳統(tǒng)勢力,擺脫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羈絆,譜寫了一曲熱烈的知己之愛的頌歌(《連城》)。鬼女們追求愛情,重的是知遇之情,晚霞和阿端都是龍宮中的舞蹈演員,困跳舞而認識,又由于各自出眾的舞姿而互生愛慕;宦娘是因喜愛音樂而仰慕溫如春,并幫所愛之人成就了幸福的婚姻。其它如《梅女》、《聶小倩》等則是寫鬼女和人在患難中建立起來的真摯愛情。她們所要求和擁有的愛情是建立在情感、性格、愛好一致的基礎(chǔ)上的,對愛情的忠貞達到了海枯石爛心不變的地步。這些鬼女們與人結(jié)合后,生活大都和諧美滿,表現(xiàn)了作者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4.在感情中處于弱勢地位
可是,這些“蒲松齡式”的完美無缺的鬼女在她們的愛情婚姻中處于不平等地位。她們是蒲松齡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準則塑造出來的,體現(xiàn)的是蒲松齡所代表的封建時代讀書人的愛情幻想,是男權(quán)意識下的女性形象。她們的所有行為都以男性為中心,具有男性理想中之女性所具有的一切美德。她們才貌雙全,溫柔善良,優(yōu)美可愛。書生們家境貧窮、科舉不中、落魄潦倒,在荒山野寺夜讀時,鬼女飄然而至,在困頓中給他們以幫助和希望,并成為他們的嬌妻美妾。她們婚前是美麗多才的淑女,婚后則是忠誠的妻子,孝順的兒媳,慈愛的母親。作為妻子,她們要滿足丈夫的所有愿望,她們千辛萬苦爭取來的幸福要與別人分享,容忍甚至主動為丈夫納妾,且毫不嫉妒并與其相處和諧。如連城和喬生驚天動地的愛情中插進了賓娘、小謝和秋容,巧娘和三娘都是“雙美共事一夫”,且相諧和,事姑孝;作為妾,則要像無病那樣逆來順受,安于自己的命運,對嫡妻之虐待毫無怨言,默默忍受。她們的生死與共的丈夫卻理所當然的擁有三妻四妾。鬼女形象中這些不平等方面的表現(xiàn),為封建社會中女性所共有,是那個社會中男權(quán)意識下女性作為賢妻佳妾所必備的“美德”,她們因了這些思想行為才能成為作者筆下,那個時代男人“眼中”的完美女子。
《聊齋志異》中關(guān)于鬼女的故事都是她們的愛情故事,寫她們感情的悲歡離合。她們有的人成功了,在作者的眷愛之筆下,秋月、連城起死回生了,小謝、秋容、李氏借尸還魂了,聶小倩、巧娘也雖死猶生,她們終于與所愛的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擁有美滿的人生。她們表現(xiàn)的是作者對他們的愛戴與珍惜,讓他筆下這些令人憐愛的女子都有美好的結(jié)局。但是在這個社會中,痛苦是無處不在的,于是萊陽生從九娘那里再也得不到愛情,四娘凄凄慘慘地與戀人分手了,而阿端連做鬼與愛人在一起的機會都被無情剝奪了。她們的命運沒有滿足我們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善良愿望,而我們卻從中感受到一種更為震撼人心的悲劇美。
青年鬼女們是可憐、可敬、可愛的,她們美貌、多情、善良、勤勞,她們?yōu)樾腋?zhí)著追求的精神讓人感動,不論結(jié)局幸還是不幸,她們畢竟都追求和抗爭。她們的藝術(shù)形象在中國文學史上將散發(fā)著永久的燦爛魅力。
參考文獻:
[1]《聊齋志異》 蒲松齡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9-01-01 ISBN:9787547230473.
[2]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研究 汪玢玲 中華書局 2015-08-01 ISBN:9787101110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