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明
摘 要:目的? 探究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他汀類聯(lián)合抗血小板藥物的臨床療效。方法? 9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均為吉林市化工醫(yī)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間接診救治,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組,即對照組(n=48,阿司匹林的單獨治療)與觀察組(n=48,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片的聯(lián)合治療),應用NIHSS評分、Barthel指數評估臨床療效并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Barthel指數高于治療前及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P<0.05),以上所有指標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相比單一治療方案,應用他汀類、抗血小板藥物的聯(lián)合治療方案,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狀況及生活能力均大幅提高,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值得臨床予以采納并應用。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片;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43.3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0)-12-0159-02
近些年,急性腦梗死作為高風險的疾病,發(fā)病急,病情兇猛,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及致殘率乃至死亡率,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1]。腦部供血中斷、腦組織缺血壞死是最根本的發(fā)病原因,且一旦出現(xiàn)功能區(qū)不可逆的腦部損傷,將會對患者的預后產生較為直接的負面影響,故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是臨床務必堅持的救治原則[2]。研究發(fā)現(xiàn)他汀類、抗血小板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方案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擁有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本文研究方案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9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均為吉林市化工醫(yī)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間接診救治,對照組(n=48,阿司匹林的單獨治療)與觀察組(n=48,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片的聯(lián)合治療)采用隨機數字法進行分組。
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范圍50~81歲,平均年齡(65.59±3.42)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齡范圍51~82歲,平均年齡(65.61±3.45)歲。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均符合P>0.05的可比性原則。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給予批準并監(jiān)督執(zhí)行。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中相關診斷標準,并經影像學檢查證實[3];②首次發(fā)病;③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生命體征不穩(wěn)者;②合并免疫、血液系統(tǒng)疾患者;③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者。
1.3? 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者均接受限制鹽分攝入量、臥床休養(yǎng)、保護神經、應用腦細胞活化劑維持體內酸堿平衡等,另針對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采取相應的降血糖、降血壓等有效措施。
對照組患者接受口服藥物阿司匹林(生產廠家: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80078)的治療方案,劑量:100mg/次,空腹口服1次/d,共計為期15d的療程。
觀察組患者接受口服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片(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68)的聯(lián)合治療方案,阿司匹林的藥物服用劑量參照對照組,辛伐他汀片的劑量如下:20mg/次,晚飯后立即口服1次/d,共計為期15d的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評估標準
針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Barthel指數及臨床療效展開對比。①應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估,15項條目的分值區(qū)間為0~42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經功能越差。②應用Barthel指數患者的生活能力進行評估,分值為百分制,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強。③臨床療效評估標準依據NIHSS評分差值劃分為效果顯著(差值超過90%)、效果一般(差值在60%~90%之間)、無效(差值低于60%)三個等級,總有效率=(效果顯著+效果一般)/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工作,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NIHSS評分、Barthel指數的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Barthel指數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Barthel指數同比對照組均明顯更具優(yōu)勢,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的對比
觀察組患者95.83%(46/48)的臨床療效遠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纖維蛋白原和高脂血癥在血液成分及血液粘稠度不斷增加的影響下亦呈現(xiàn)增加趨勢,加之體內不斷聚集的紅細胞共同導致了血栓的發(fā)生,此為急性腦梗死的重要致病機制[4]?,F(xiàn)階段多通過抗血小板藥物進行常規(guī)治療,阻止血小板聚集的同時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但研究發(fā)現(xiàn)單一藥物的臨床應用效果不佳,配合他汀類藥物的聯(lián)合治療方案效果更為明顯。
他汀類藥物具有降低細胞內膽固醇合成功能、加速血清膽固醇清除、有效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等功效;除此之外,他汀類藥物還可在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同時改善其內皮功能,有效抑制泡沫細胞形成的同時穩(wěn)定斑塊充分發(fā)揮調脂、抗炎等功效。研究結果顯示,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后,療效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在于他汀類藥物與抗血小板藥物聯(lián)合應用后,充分發(fā)揮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環(huán)的同時加快血液流速,加速患者腦神經功能恢復的同時有效避免了血栓的形成,效果顯著且與汪海軍等研究報道存在一致性[5]。其選取腦梗死患者78例,采用數表抽取法分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案治療,觀察組采用阿托伐他汀與氯吡格雷聯(lián)合治療,結果示,觀察組總有效率居更高水平,不良反應率居更低水平,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居更高水平,神經功能評分居更低水平,充分表明應用他汀類懷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聯(lián)用,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腦血管病預后。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相比單一治療方案,應用他汀類、抗血小板藥物的聯(lián)合治療方案,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狀況及生活能力均大幅提高,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值得臨床予以采納并應用。
參考文獻
[1]黃歡彩,林濤.他汀類與抗血小板藥物聯(lián)用對急性腦梗死血脂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7,11(09):25-27.
[2]郎英.觀察不同時機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急性腦梗死對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8,12(04):89-90.
[3]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2):146-153.
[4]周匯文.他汀類藥物對急性腦梗死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炎癥反應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16(04):481-484.
[5]汪海軍.他汀類藥物與抗血小板凝聚藥物聯(lián)合用于腦梗死治療中對患者的預后影響[J].北方藥學,2018,15(07):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