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改革開放政策持續(xù)深入,我國社會文化呈現多元化,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理念和價值觀念帶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思想政治作為高等教育的基礎學科,其具有規(guī)范學生行為意識的作用,對學生未來生活與發(fā)展具有較大幫助,在開展思政教育中,引入榜樣激勵,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教育的積極性、熱情和主動性,提升教育的說服力和導向性。本文主要針對基于榜樣激勵的大學生思政教育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給予我國相關教育同仁以些許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榜樣激勵 高等教育 思政教育 分析
大學生群體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尤其在信息技術和新媒體盛行的背景下,網絡文化以及社會文化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學生通過觀察他人行為或者生活經驗,進而形成自己的意識和觀念。思政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其具有較強的育人性和導向性,通過思政教育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觀念、意識和思想,對學生未來發(fā)展具有較大幫助。在思政教育中引入榜樣激勵,可以通過榜樣的行為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促使學生明白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哪些需要提倡、哪些需要反對,進而在觀察榜樣、學習榜樣和模仿榜樣中,獲取情感與思想的共鳴,起到鞭策、鼓勵以及教育作用,將外在榜樣轉變?yōu)閮然α浚瑢W生未來社會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因此,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中,要積極引入榜樣激勵,將其作為落實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徑和關鍵舉措。
1、榜樣激勵應用于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1.1聚合作用
高校是知識、人才以及文化的聚集地,大學生為國家建設的未來棟梁,是社會精英,在高校的教師和學生群體中,存在眾多可成為榜樣的人,其在言行、信念、思想以及理想具有較強的先進性,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和學生基礎,容易獲得學生的接受和認可,進而圍繞在榜樣周圍形成聚合力,促使廣大師生同心協(xié)力、同心同德。在改革開放持續(xù)深入的大背景下,西方思潮大量涌入我國社會,各種文化交激碰撞,大學生的思想形成呈現獨立性、差異性、多變性等特點,在榜樣的聚合作用下,可以在校園內部形成濃郁的先進文化氛圍,塑造以及改變學生的思想與言行,在校園中形成強大的整體,有助于學生自我強化、提升和激勵。
1.2協(xié)調作用
現代社會衡量人才的標準出現了一定的轉變,要求人才不僅要具備較強的職業(yè)技能、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同時還要具備遠大的理想、高尚的節(jié)操以及良好的品德,在此背景下,思政教育逐漸受到了公眾和社會的高度重視。近些年,大學校園不斷出現學生暴力行為以及校園矛盾等事件,其揭露了當代大學生中存在的思想和心理問題,同時也指出了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引入榜樣激勵,可以賦予思政教育以鮮活性、說服力和感染力,協(xié)調好存在校園中的沖突和矛盾,進而幫助學生規(guī)范個人言行,保證校園安全、促進學生發(fā)展。
1.3導向作用
人類具有從眾心理,以往的思政教育以課堂為前沿陣地,以理論知識傳授為重要手段,教學缺乏生動性和形象性,沒有貼近當代學生的生活,難以發(fā)揮其育人作用和引領價值。引入榜樣激勵可以將存在于學生身邊的先進個人介紹給學生,促使學生在與先進個人的近距離基礎和觀察中獲得啟發(fā)、感悟和感染,進而將其作為個人發(fā)展目標進行學習,在校園中起到導向作用,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以及發(fā)展目標,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
1.4模范作用
大學生是國家振興和民族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其肩負著偉大使命,在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和社會生活中,要遵循國家方針和黨的政策,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先進典型和榜樣模范是時代精神、國家發(fā)展和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是帶動社會發(fā)展和引領時代風尚的排頭兵和鮮明旗幟,其在平凡的崗位和學習中,展示了一名榜樣模范的力量,在思政教育中引入榜樣激勵,可以為教育注入鮮活性和生動性,對廣大學生群體起到模范作用。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模仿和學習,以榜樣為個人努力方向。
2、基于榜樣激勵的思政教育改革措施
2.1科學挑選榜樣
在引入榜樣激勵中,高校要合理挑選榜樣,榜樣要具有時代性、鮮活性以及生動性,貼近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可以起到引領思想和規(guī)范行為的作用,促使學生在榜樣的鼓舞和激勵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首先,從學生群體中發(fā)掘榜樣,鼓勵大學生在身邊的同學中推薦值得學習和模仿的榜樣,要求榜樣的價值觀、學習觀和生活觀符合社會發(fā)展和時代精神,并且擁有一定的學生基礎和個人魅力,可以促使其他同學在觀察和模仿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圍,以榜樣為中心形成輻射圈;其次,大部分大學生在畢業(yè)后即將踏入社會和工作崗位中,思政教育在挑選榜樣中,要積極引入社會精英人士,將其作為學生職業(yè)奮斗的榜樣,例如針對醫(yī)學院學生,教師可以引入鐘南山院士作為榜樣,樹立學生的社會責任和職業(yè)意識,通過追夢效應為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夯實基礎;最后,挑選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平凡人為榜樣,大學生都是平凡的人,其未來從事的工作也多為普通崗位,引入平凡的人作為榜樣,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想與情感共鳴,將思政教育與社會生活充分結合,促使學生奉獻大眾、服務社會、提升自我、認知自我。
2.2發(fā)揮教師作用
大學生正處于思想和身體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其具有較強的模仿性,習慣模仿身邊密切接觸的人,教師作為大學生在校園中接觸最多的人,在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其個人道德品質和行為觀念會對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引入榜樣激勵中,教師要規(guī)范個人的思想和言行,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榜樣。首先,教師要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政治修養(yǎng)以及文化素養(yǎng),以一絲不茍、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工作和學生,促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個人魅力,進而在學習中不自覺的學習和模仿教師,在校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當代大學生的個性更加鮮明,教師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要給予學生以更多的耐心、關心以及愛心,及時發(fā)現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促使學生將個人的感悟轉變?yōu)樾袆樱鲃酉蚪處煂W習和看齊;最后,高校要定期組織教師開展榜樣學習,讓榜樣激勵在教師群體中落地開花,通過榜樣學習促使教師樹立兢兢業(yè)業(yè)職業(yè)精神、無私奉獻的社會責任以及不忘初心的價值追求,促使教師成為學生眼中和心中的榜樣。
2.3組織學習活動
在落實榜樣激勵中,高校要將其融入到校園文化中,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以及主題生動的榜樣學習活動,將榜樣激勵以活動的形式融入到學生校園生活中,實現學生道德修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與提升。首先,高校可以將“校園年度榜樣”拍攝成一部紀錄片,組織學生開展觀影學習會,帶領學生觀看榜樣在生活、學習或者工作中的優(yōu)秀表現,在觀看中學生可以被榜樣的力量和精神所感動,進而形成思想共鳴,以榜樣作為學習實踐和生活指導,同時,在完成觀影學習后,思政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寫一篇觀后感,進而將個人感悟進行內化和升華;其次,組織開展“榜樣道德庫”建設,鼓勵榜樣在校園生活中發(fā)光發(fā)熱,成為時代精神的傳遞者和火炬手,幫助后進學生成為先進,記錄榜樣在校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調動廣大學生向榜樣看齊、成為學生榜樣的積極性,形成良好而濃郁的道德氛圍;最后,高校要積極邀請社會先進人士或者道德楷模來校舉辦講座、交流會等活動,鼓勵大學生群體積極參與,近距離的與榜樣進行交談和接觸,在交流中獲得感悟和感染,進而形成主動學習榜樣的思想意識。
2.4利用信息技術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蓬勃發(fā)展,其已經在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尤其對于大學生群體,其學習能力較強,并且愿意接受新鮮事物,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群體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思政教育在引入榜樣激勵中,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傳播方式,將榜樣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和價值。首先,思政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思想觀念,將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作為傳播思政知識和榜樣精神的重要載體,加強校園文明建設,例如構建以微信群、QQ群、微信公眾賬號以及校園網為支撐的立體化思政教育網絡平臺,向廣大學生宣傳榜樣的先進事跡,事跡需要涵蓋刻苦學習、勤勞節(jié)儉、孝老愛親、誠信守信、見義勇為以及助人為樂等多個方面;其次,鼓勵學生利用新媒體作為榜樣學習的重要平臺,成為其宣傳社會正能量和榜樣精神的關鍵方式,高校還可以發(fā)揮新媒體的前沿陣地的作用,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網絡活動,例如鼓勵學生拍攝以“新時代榜樣”為主題的微電影,讓榜樣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形成良好的校園道德風尚。
3、結語
總而言之,在思政教育中引入榜樣激勵,可以為學生傳遞時代精神和正能量,更好的鞭策學生、引導學生以及激勵學生,讓學生感受榜樣的優(yōu)秀品質和價值觀念,以榜樣作為精神標桿要求自己,實現學生的自我升華、能力發(fā)展以及品德形成,進而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楊年.榜樣激勵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實踐探究[J].福建茶葉,2020,42(04):207-208.
[2]賈云博.榜樣激勵模式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路徑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6(04):13-14.
[3]王冰.高校思政教學中應用榜樣激勵的有效性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9,6(41):214-215.
[4]劉艷慧.高職院校思政教學中應用榜樣激勵的有效性探析[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04):168+170.
[5]張嵐,樊志鵬.榜樣激勵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運用[J].教育現代化,2017,4(44):94-95.
[6]張海濤,王麗梅.談榜樣激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5(19):153.
[7]張璐.論榜樣激勵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運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04):173-174.
[8]許占魯,姜杰鳳.論馬云的榜樣激勵在杭州市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J].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10(0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