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要:大一新生剛剛步入大學校園,是從高中生向大學生轉變的關鍵時期,如何引導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盡快融入班級,養(yǎng)成健康心理,需要輔導員高度了解他們的行動、認知、情緒。本文選取因自身性格孤僻,自卑膽卻引發(fā)的不善于用恰當方式舒緩情緒,選擇逃避學習生活的具體案例進行深度分析,探討輔導員教育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心理,培養(yǎng)自信意識,改掉自身陋習的有效方法,旨在在實踐中提高輔導員解決學生問題的能力①。
關鍵詞:輔導員;學生工作;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2-0215-01
一、案例概述
2019年9月,我校迎來了一群稚氣未脫的臉龐。在報到隊伍中讓我注意到學生A,他在角落里默不作聲,當我望向他時,眼神迅速躲閃,不敢與人正面溝通。開學后,該生經常發(fā)生遲到早退,無故曠課,上課玩手機等問題。我進行了多次引導教育,A總是口頭答應改正,但行為上依舊我行我素。為進一步了解A,我與其室友進行溝通,了解到他總是一個人獨米獨往,室友主動找他聊天,也是會拒絕。我擔心這樣長時間發(fā)展下去不利于A的健康成長,決定跟他進行一次心理談話,多聆聽他的故事。為了不讓談話成為A的負擔,我先從他的家鄉(xiāng)聊起,比如河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河北的特色小吃是什么等家常問題入手,讓A逐漸放下防備。但是一聊起家庭問題時,A表現的很抗拒,要求換一個話題。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也進行過幾次談心談話,但效果依舊不理想。這讓我決定要將關心滲入到他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的影響他。也正因為如此,A也漸漸打開了心扉,雖然還是不愿與人多交流,但卻會主動跟我說話,這讓我感到些許欣慰。
期末考試前,A又出現了剛開學的一些不良行為,不僅無故曠課,還經常手機關機,切斷聯系方式。這讓我意識到,有必要再進行一場更有深度的談話。此次談話,再提及家庭時,剛開始還是有些抗拒,經過慢慢的開導,終于愿意放下戒備說起自己的家庭情況。A的父母離異,他跟著母親重新組建家庭,家里人對他漠不關心。身為河北考生,高考壓力大,考試失利讓他耿耿于懷,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最近,A向暗戀的女生表白遭拒,成為他情緒崩潰的導火線。在談話結束后,他提出希望不要將他曠課的事情告知家長。
這次談話讓我對A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本打算要與家長溝通,但是考慮到A的性格,這樣做反而會使事情適得其反,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決定還是多給他一些時間,進行自我調節(jié)和疏導。與此同時,讓班長和舍友多留意A的情緒變化。談話中,我能明顯感覺到A存在較深的自卑心理。為了幫助他重樹自信,專門召開了“相信自己”的主題班會。
經過幾個月的接觸交流,A在學習習慣上略有好轉,但性格上體現的并不明顯。我知道這是一個長期持久的戰(zhàn)役,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來慢慢解除他心中的戒備與不安。我始終相信,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善待他人,不一定會消散陰霾,但是一定會有所改變。這將成為我日后工作的動力,并為此而努力奮斗!
二、案例分析
1.性格孤僻,遇到問題不愿與人交流。A在年幼時遭遇親生父母離異,又再次重組家庭的狀況,使得成長過程中缺少家人關心,封閉內心,對他人缺乏信任。
2.缺乏自信,存在較為嚴重的自卑心理。復雜的成長環(huán)境和較差的家庭條件導致該生滋生白卑心理,在意他人的看法,擔心自己被看不起。
3.沒有走出高考失利的陰影,無法適應大學生活。河北是高考大省,巨大的學習壓力沒有得到有效疏解,導致認知偏差,認為自己很無能,厭棄學業(yè)。
4.沒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向心儀的女生表白遭拒,加重了A的自卑心理,從而自暴自棄,做出有違學校規(guī)定的事情。
三、教育效果
利用多種方法綜合引導,A學習習慣上略有好轉,不再遲到早退,無故曠課,但性格上體現的并不明顯,依然沉默寡言,與其他同學相處較為拘謹。
四、教育方法
1.深入班級和宿舍,初步了解該生平時學習生活狀態(tài)。
2.不定期談心談話,了解A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分享他的喜怒哀樂。用微信提醒A日常事務,讓他感覺到老師對他的關心。
3.充分發(fā)揮學生干部作用,在班級事務中多主動與A交流,聽取他的看法和意見,讓他感受到自己是班級一份子,要對班級負有責任。鼓勵A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利用自身所長,選擇幾個喜歡的社團,以此幫助他重新樹立自信②。
4.構建四級心理健康網絡體系,讓A在想要傾訴時,可以有專業(yè)的人員進行傾聽指導,消除孤獨感。同時,我也與學校心理健康老師經常溝通交流,及時反饋問題,采納建議實施。
5.引導A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尤其在求愛遭拒的情況下,該如何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及如何做好自身心理建設。
6.有針對性的召開主題班會。A身上的小毛病,是很多不同學生問題的縮影,通過召開不同形式的主題班會,不僅僅是要解決他的問題,更是要解決那些潛藏的未被發(fā)現的特殊學生的問題。
五、案例反思
1.剛步入大學,很多學生還沒有完成對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容易產生煩躁抗拒的心理。大學課余時間相對較多,學生投入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反而沉迷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缺乏有效的人際溝通,尤其對于性格內向的人來說,更是困頓于自己的象牙塔內,不愿與他人交流感受,長期積壓情緒未得到有效疏導,會造成心理障礙甚至是人格障礙。對于這類學生,要鼓勵他們走出舒適圈,多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在活動中體現自身價值③。
2.對于問題學生,要全面的了解個體情況,不能片面的看待,更不能歧視問題學生。輔導員要有足夠的耐心去聆聽訴求,用真誠的言語和行動逐步打開學生心扉,進入學生內心,了解他們行為背后的根本原因,對癥下藥。
3.大部分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這是正常的。人無完人,每一個人都會在某些地方技不如人,學生要理性的看待自身不足。此時,輔導員需要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學習生活上與他人存在的差異,重新審視自我,不要過度自信,也不要盲目自卑,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tài),在順利完成學業(yè)的同時,形成獨立完整的人格。
4.引入朋輩互助機制,采取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幫扶策略,尤其是班干部,要起積極帶頭作用,主動關心班級里的特殊學生或問題學生,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班級的溫暖,輔導員也需要長期關注該類學生,將關愛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5.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端正戀愛動機,學會愛人與自愛,面對戀愛挫折,采取合理的宣泄方法。
6.每一個學生都是老師手中的珍珠,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是我們?yōu)槿藥煴淼淖谥迹彩堑拙€。他們像一顆含苞待放的花朵,在綻放之前,需要反復不斷的經歷風吹雨打,才能驚艷世人,這需要輔導員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并利用差異讓他們形成各自特色,釋放不同芬芳。世界之所以五彩斑斕,就是因為我們彼此不同。
注釋:
①倪賽男,朱泉雯.“用心用情拉回“脫韁之馬”——輔導員工作案例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0(16):27-28.
②李健文.高校輔導員工作案例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yè),2020(10):193.
③土澤燊,梁媛,李東海.溫暖心理關懷,化解心理危機——高校學生精神障礙危機干預案例[J].科技風,2019(35):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