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雪 魏嵐思 許海平
[提要] 激發(fā)農村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建立新型的可持續(xù)消費模式,有利于實現新常態(tài)下中國經濟可持續(xù)增長。本文進行大量的文獻梳理,對國內外研究成果進行回顧與評述,希望為學界相關研究的展開理清思路。
關鍵詞:農村信貸;農民消費;信貸力度;信貸約束;綜述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項目:“基于財政支出的老齡化背景下地區(qū)收入差距效應”(項目編號:71563009);校級課題論文:“農村信用社改革對農民消費的影響”(項目編號:Hys2019-34)
中圖分類號:F328;F832.4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5月20日
在經濟新常態(tài)下,為保證我國經濟持續(xù)平穩(wěn)較快增長,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成為必然選擇。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一半左右,農村消費市場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和201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均將農村消費市場作為擴大內需的主要政策實施目標。因此,擴大農村居民消費需求成為近年來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問題。隨著信貸力度不斷加大,農村消費者的資金約束得到緩解,引導農村居民增加信貸消費,有助于提高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因而,本文將首先梳理國外信貸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繼而總結我國農村信貸對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研究,基于此對進一步的研究進行展望。
一、國外文獻綜述
在研究信貸對消費影響的領域中,國內學者和國外學者存在較大差異。國外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速度相對平衡。因此,學者較少將農村和城市分開研究,大多從整體研究金融與消費的關系。而落后貧窮國家,城鄉(xiāng)分割,經濟發(fā)展速度緩慢,農民消費力低,農村消費市場開拓十分有限。國外對信貸的發(fā)展有比較成熟的研究,早期多是關于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農民收入之間關系的研究,相對而言,后期研究更加豐富。早期部分學者對信貸的作用呈消極態(tài)度,但20世紀30年代開始,學者對信貸的觀念產生了變化,否定了之前的消極態(tài)度,認為信貸能夠促進一國經濟發(fā)展。
關于農村信貸對農民消費的研究成果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直接探索農村信貸對農民消費的影響。例如Pitt和Khandker(1998)通過以孟加拉國的農戶為研究對象,發(fā)現其農戶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受信貸的影響。Smith和Song(2005)通過建立歐拉方程,將信貸條件引入方程中,發(fā)現各種類別貸款都對澳大利亞居民消費產生顯著影響。Li X等(2011)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生產經營性信貸可以通過增加產出和收入來提高農民消費水平。第二,研究農村信貸配給對農民消費的影響。理論和實證研究表明,金融抑制、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發(fā)展中國家中出現一種長期均衡情況,那就是信貸配給。第三,研究農村信貸約束對農民消費的影響。Hoff和Stiglitz(1990)基于實證研究發(fā)現,金融約束會阻礙各國農業(yè)的發(fā)展,農民因為自身的貧窮,無獲取貸款的信貸資本,想要從正規(guī)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十分困難。Li和Zhu(2010)通過微觀數據研究證明農村信貸對農民消費產生積極作用的同時,發(fā)現農村信貸約束對農民消費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二、國內文獻綜述
在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實現迅猛發(fā)展,但受歷史原因、戶籍制度等多種因素制約,農村發(fā)展落后。國內學者從農村市場出發(fā),分析多種因素對農民消費的影響,以期帶動農民消費,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
(一)農村金融對農民消費的影響。主要分為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兩個方面,從金融深化角度,肖忠意(2015)考慮金融深化可以擴大內需,增加農民消費。李嵐、吳娟(2010)以重慶市為考察對象,發(fā)現因為重慶市金融發(fā)展不夠,使得農村居民消費貸款難,農村金融深化對農民收入提高的推動作用微弱。區(qū)分農村金融發(fā)展效率和農村金融規(guī)模,倪超軍和王燕(2018)發(fā)現金融發(fā)展促進農民消費的同時,其中農村金融發(fā)展效率的作用大于農村金融發(fā)展規(guī)模。從金融抑制角度,基于分析居民消費傾向的影響因素,孫家良(2003)提出通過解決金融抑制以擴大消費需求。李家美(2006)認為由于同時存在金融抑制和資本的趨利性,使得農村消費市場發(fā)展滯后、不健全,農民消費水平低。劉廣明(2011)認為金融支持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農村消費市場的開拓。
(二)農村信貸對農民消費的影響。從以下三個角度考慮:第一,直接考慮農村信貸對農民消費的影響,其中包括正規(guī)信貸和非正規(guī)信貸的影響。農民信貸有兩種,生產型信貸和消費型信貸,尹雪群等(2011)發(fā)現其中農民消費和生產型信貸呈正相關關系。在此基礎上,基于不同信貸類型,并從時間區(qū)度上進行劃分,陳東和劉金東(2013)發(fā)現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與生產經營型信貸相比,消費信貸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作用更大。徐麗鶴(2015)通過將正規(guī)和非正規(guī)借貸進行對比,發(fā)現正規(guī)貸款顯著提高農戶支出總量,非正規(guī)借貸并不顯著。陳麗朋、陳錦然(2015)考慮不同地區(qū)經濟水平下農村信貸對農民消費的影響,利用2001~2009年省級版面數據,采用固定效應模型發(fā)現農村信貸的確顯著促進農民消費,但也存在顯著的地區(qū)差異,該作用在中部地區(qū)最顯著,其次是西部,最后是東部地區(qū)。第二,農村信貸配給對農民消費的影響。通過建立靜態(tài)空間和動態(tài)空間面板模型,劉艷華、鄭平(2016)發(fā)現農業(yè)信貸配給抑制農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同時對鄰近地區(qū)農民消費也有抑制作用。同年她還研究了農業(yè)信貸配給對不同收入區(qū)間農民消費的影響,發(fā)現對低收入區(qū)間農民的影響高于高收入區(qū)間農民。第三,農村信貸約束對農民消費的影響。利用“花旗-北大2009年農村金融調查數據”,董志勇、黃邁(2010)發(fā)現農民消費結構受到信貸約束的抑制作用。邱黎源和胡小平(2018)基于全國4,141戶農戶的實證數據,分析了正規(guī)信貸約束對農民家庭消費結構的影響,發(fā)現東部地區(qū)受約束顯著負向影響農民家庭消費結構優(yōu)化。
三、研究展望
綜上所述,國內外對農民消費的研究成果已較為豐富,對影響農民消費的研究至少存在以下方面的進步空間:第一,已有的文獻中雖然分析了農村信貸影響農村居民消費的內在機理,但是并未深入研究農村信貸對農民消費結構的影響。第二,現有文獻大多是直接考察信貸對農民消費的影響,只有個別文獻分地區(qū)考察農村信貸對農民消費的影響,農村地區(qū)經濟發(fā)展速度不同,農村信貸的績效有可能在不同區(qū)域有不同體現。未來可以考慮一些新方向:第一,可將農信社作為農村信貸主要機構,進行重點考查其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更有利于國家制定專項政策,提高農民消費水平。第二,除了考察農村信貸對農民消費的影響,更應考慮農村信貸對農民生活的影響,消費只能反映農民生活的一方面,關注農民生活更能體現當前農民的生活狀況,對農民的實際情況做一個更綜合的反映,從而更全面綜合的評價農村信貸在農村中的作用。第三,考慮農村信貸對農民消費的影響時考察不同地區(qū)如東、中、西部的效果。第四,加入農民消費結構進行豐富研究,考察農村信貸對農民消費結構的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1]尹學群,李心丹,陳庭強.農戶信貸對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1.32(5).
[2]Pitt M M,Khandker S R.The Impact of Group-Based Credit Programs on Poor Households in Bangladesh:Does the Gender of Participants Matter[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106(5).
[3]Smith P A,Song L L.Response of Consumption to Income,Credit and Interest Rate Changes in Australia[J].Melbourne Institute Working Paper,2005.
[4]Li X,Gan C,Hu B.The welfare impact of microcredit on rural households in China[J].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2011.40(4).
[5]Hoff K,Stiglitz J E.Introduction:Imperfect Information and Rural Credit Markets:Puzzles and Policy Perspectives[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90.4(3).
[6]Li R and X.Zhu.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redit constraints of chinese rural households and welfare loss.Applied Economice,Vol.72 No.13.
[7]肖忠意.城鎮(zhèn)化、農村金融深化對農村居民消費及結構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15(6).
[8]李嵐,吳娟.重慶市農村消費增長與農村金融發(fā)展的實證分析[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4).
[9]倪超軍,王燕.農村金融發(fā)展、城鄉(xiāng)收入差距與農民消費——基于省際面板數據SYS-GMM和分位數回歸的實證分析[J].商業(yè)經濟研究,2018(23).
[10]孫家良.金融抑制與消費需求[J].商業(yè)研究,2003(12).
[11]李家美.我國農村消費需求不足的成因與對策:金融抑制的視角[J].消費經濟,2006(5).
[12]劉廣明.農村消費市場開拓的金融支持探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6).
[13]陳東,劉金東.農村信貸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基于狀態(tài)空間模型和中介效應檢驗的長期動態(tài)分析[J].金融研究,2013(6).
[14]徐麗鶴,Nico Heerink.正規(guī)、非正規(guī)借貸對農戶支出總量及其結構的影響[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5(3).
[15]陳力朋,陳錦然.農業(yè)信貸支持對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西部論壇,2015.25(2).
[16]劉艷華,鄭平.農業(yè)信貸配給對農民消費間接效應的雙重特征——基于面板門限模型和空間面板模型的實證分析[J].金融經濟學研究,2016.31(3).
[17]董志勇,黃邁.信貸約束與農戶消費結構[J].經濟科學,2010(5).
[18]邱黎源,胡小平.正規(guī)信貸約束對農戶家庭消費結構的影響——基于全國4141戶農戶的實證分析[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