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敦運
校史,是一門隱形課程,被學校開發(fā)并服務于教育的尚不多見。
但是,就是這門課程,卻能產(chǎn)生不一樣的教育效果。好的校史,不僅能讓教育充滿儀式感,激發(fā)師生的自豪感,還能引發(fā)后繼者的思考,把學校辦出特色,并向社會持續(xù)輻射教育影響,為人們不斷提供正能量。
● 系列化的抖音
“媽媽,我要看學校的抖音。昨天是21集,今天應該是22集了吧?”張凡問。
“嗯,我查查,看新的抖音傳上來沒有。”媽媽回答。
“查到?jīng)]有?”
“嗯,出來了,來看?!眿寢尷^兒子,把手機橫了過來。
“東湖街小學校史之22,昨夜星空……佟春梅老師……”59秒鐘,《抖音—22》講了一個關于武漢市模范班主任佟春梅老師怎樣轉化學生的故事,細膩、親切,生動,視頻結束了,卻讓人遲遲不愿放下手機。
“是啊,這佟老師不簡單,你在她的班上就好了?!?/p>
“我們的班主任也很好的,還是‘功勛呢。”張凡口里的“功勛”,是“武漢市功勛班主任”的簡稱。
“‘功勛?‘功勛是什么?”
“是比模范厲害吧?”張凡仰著頭問媽媽。
“可能吧?!眿寢尯卮饝?,“要是更優(yōu)秀,她一定會播出來?!?/p>
第二天沒有,第三天、第四天……都沒有。不過,張凡與媽媽對學校領導和骨干教師的風采已經(jīng)有了一個初步認識。原來,東湖街小學有這么多好領導、好老師呀;原來,學校的文化積淀這么深厚,校風這么純正呀!
第八天,張凡終于如愿見到了一學期都沒有看見的班主任。
抖音還在滾動推出,張凡和媽媽每期必看,在100多天的時間里,他們雖然沒有走進學校的校史館,但對學校的歷史還是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其實,像張凡家一樣,許多家長都在看這個系列抖音,即使不是東湖街學校的學生與家長,經(jīng)過“微友”的推薦,也都在關心這所學校,關心這個社區(qū)人們教育理念的變遷,并為這種變遷而由衷高興。
不難看出,學校其實就是一個社區(qū)的文化輻射源,一個正能量的輻射中心。一位深夜值守在居民點的下沉干部,在風雪中打開這個抖音時說:“為這樣的學校、為這群師生全天候值守、抗疫,我倍感光榮和幸福?!?/p>
抖音系列依然在繼續(xù),我看見家長群里都在點贊,在獻花,看見學校校長、主任和相關班主任都在頻頻致謝……
一組不平凡的校史抖音,在特殊的時候,以特殊的方式在進行特殊的宣傳與教育。
突然,我覺得應該對走進校園、走上手掌的信息技術說聲“謝謝”了。沒有信息技術做支撐,在這個史無前例的“學校封閉”過程中,怎么可能停課不停學,怎么可能讓學校的校史帶著濃郁的儀式感,走上我們的手掌,走進學生和家長的宅居生活,填補因全民抗疫而產(chǎn)生的學習間隙,且莊重而熱烈。
● 化整為零
2020年,注定是人類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怎樣在“停課不停學”中嵌入傳統(tǒng)教育?東湖街小學的校史抖音推入了學校的“公眾號”,成了在家宅居的學生和學生身邊的家長的文化新寵。
校史是對一所學校發(fā)展軌跡的真實記錄,也是對師生進行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文獻資料。一所名校的校史甚至還與地方史和教育史相關,它不僅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具有“留史、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近幾年來,我國中小學正在大刀闊斧地搞文化建設,場面轟轟烈烈,但其中有不少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許多學校沒有充分發(fā)揮校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基礎作用,沒有把校史當作教育資源以小見大,進行深度開發(fā)。
眾所周知,學校,尤其是在地方有較大影響的名校,幾乎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辦學個性,如果在進行德育時對其不理不睬,或者只將其作為炫耀的元素,那是很難真正將這筆寶貴的財富轉化為學校發(fā)展的動能的,更不可能為地方的經(jīng)濟建設服務。這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校史之所以能作為德育資源,這與它自帶的特色相關。
首先,它是在尊重歷史,并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積淀起來的個性化資源。這種資源,與進入這所學校的每一位師生關系密切。然而,并非每一位師生都了解自己學校的歷史。幾年前,我們就曾在一個科研調查中發(fā)現(xiàn),近70%的學生不清楚自己學校的歷史。86%以上的學生與家長不知道學校中的優(yōu)秀師生和學校的特色……這不僅僅與學校宣傳不夠有關,也與開發(fā)校史、進行相關儀式教育不夠有關。
為什么開發(fā)不夠,原因之一是學校對校史不太重視,有的校長甚至對自己學校的歷史都不了解,特別是那些百年老校。校長不了解自己學校的歷史,他怎么會將校史作為德育的資源?他又怎么會以校史為鑒,以校史為課,深化學校的傳統(tǒng)教育?
站在新課程開發(fā)的角度看,校史是具有課程特點的,而且是進行儀式教育的極好教材。在最近幾十年的教育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凡是有校史館的學校,新領導、新教師入職,新生入學,首先都要參觀校史館,而且實踐證明,在校史館進行這種儀式教育,遠比一次開學典禮留下的印象深刻久遠。
什么叫儀式教育?
所謂儀式教育就是在特定的情況下,針對特殊的主題,在特殊群體中舉行典禮的秩序,并達成教育目標的形式,如升旗儀式、入隊儀式、入團儀式、成人儀式、開筆儀式、頒獎儀式等。
教育是需要儀式的,學生也希望獲得有儀式感的教育。
所以,一所好學校,應當是一所富有儀式感的學校。一種好教育,首先應當是富有儀式感的教育。倘若隨隨便便就能完成一件大事,許多當事者會以為“大事”也是兒戲,時間久了,甚至以為工作、學習乃至生命都是兒戲,這顯然是不合適的。只有適當?shù)膬x式教育,才能激發(fā)主體的熱情,使其產(chǎn)生敬業(yè)、畏業(yè)的心態(tài),這不正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嗎?例如,在某次儀式教育中,某學生曾經(jīng)做過主角,那么這個“主角”對他的人格形成產(chǎn)生的影響將是極其巨大的。為什么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那么多人愿意看?他們?yōu)槭裁磭熳o衛(wèi)隊的戰(zhàn)士那么自豪?為什么會得到那么多學生的崇拜乃至模仿?其實這些都與莊重的儀式感以及心理追求密切相關。
“儀式感教育”會讓大部分學生一生受益。因為,好的儀式能強化學生的社會認同感,讓學生感受并懂得尊重和關愛。通過莊嚴的儀式,學生會認識某一時刻或事物的重要和珍貴,從而在內心充滿敬畏,進而規(guī)范自己的言談舉止,把養(yǎng)成教育內化成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孔子才說:“不學禮,無以立?!倍Y儀(也是一種儀式)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感嘆過了,一點靈感又突然蹦了出來,既然校史可以化成多個59秒的抖音,變成德育教材,那么,其他的儀式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