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菁 包曉江 陳嵐峰 孫潔
摘要:實行自然資源統(tǒng)一確權登記制度,根本目的在于界定以土地為基礎的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權主體,劃清國家和集體所有者之間、不同集體所有者之間的邊界,以實現(xiàn)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jiān)管有效之目的。作為自然資源的濕地,首先要弄清其權屬類型,注意區(qū)分濕地的物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抵押權)和管理權,然后才能在權利明確的情況下做到高效管理、監(jiān)管到位。
關鍵詞:濕地權利;登記;權籍調查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9138-(2020)07-0045-53
收稿日期:2020-05-03
2019年7月11日,自然資源部會同其他部門出臺《自然資源統(tǒng)一確權登記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這是自2016年出臺《自然資源統(tǒng)一確權登記辦法(試行)》后,經過地方3年的試點形成的成果,以不動產登記為基礎,水流、山嶺、草原、荒地、海域海島、灘涂以及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等的所有權統(tǒng)一登記有了明確的文件支撐。作為銜接陸生與水生的獨立生態(tài)系統(tǒng),濕地與海洋、森林并稱為地球的3大生態(tài)系統(tǒng),在美化環(huán)境、調節(jié)氣候、保持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tài)平衡等方面,濕地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而被稱為“地球之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渡鷳B(tài)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自然資源統(tǒng)一確權登記試點方案》兩個文件中均提到要完善濕地產權制度,并在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開展?jié)竦卮_權試點,探索如何開展?jié)竦卮_權登記。通過登記,可以查清濕地資源家底,厘清權利主體,劃清權利邊界,規(guī)范濕地開發(fā)、利用.行為,建立健全濕地保護制度。
1濕地的概念、范圍
對于濕地的登記,首先要搞清楚登記的具體對象是什么,即權利作用的客體。厘清濕地的概念,是對濕地進行登記的基礎所在。
濕地的概念起源于英文單詞wetland,意為潮濕的土地。濕地概念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類型,狹義的概念將濕地定義為水體與陸地之間的緩沖地帶,即有濕生或水生植物生長的區(qū)域。廣義的概念,包括陸地所有永久或間歇水體、沿海深度不超過6米的海域。1971年來自18個國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濱小城拉姆薩爾簽署的《濕地公約》(中國于1992年正式簽署加入)第1條第1款中對“濕地"概念采用的是廣義上的濕地概念:“為本公約之目的,濕地系指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暫時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水區(qū)”。在國際上,這一概念得到廣泛認可被各國接受。
濕地一詞早期在我國并不為人所熟知,我國.學者對濕地概念的探索起源于沼澤,在《濕地公約》頒布之后,開始由沼澤的概念過渡到濕地的概念,指出濕地包括沼澤和海涂,在20世紀90年代研究理論接近成熟,進行了定量化規(guī)定,如水深6米,植被覆蓋60%等劃分標準。1987年5月22日,國務院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發(fā)布了《中國自然保護綱要》,這是中國第1部關于自然保護特別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綱領性文件,在這一官方文件中,正式提出了濕地的概念,將沼澤和海涂合稱為濕地,但并沒有細致描述濕地的特征。我國濕地主管部門林業(yè)部(1998年改為國家林業(yè)局,2018年納人自然資源部)于1997年將濕地定義為“濕地系指天然或者人工、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淡水、半咸水、咸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同時,還包括臨近濕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區(qū)域以及位于濕地范圍內的島嶼或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水水體”。與《濕地公約》中的濕地概念對比,兩文件的規(guī)定基本-致,采納了廣義的濕地概念,涵蓋了各種條件下的濕地,包括河流、湖泊、沼澤、庫塘等。2000年開始實施的《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中更是將所有季節(jié)性或常年積水地段,包括沼澤、泥炭地、濕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灘涂、珊瑚礁、紅樹林、水庫、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時水深淺于6米的海岸帶等,都囊括進濕地的概念中。
《濕地保護管理規(guī)定》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濕地保護而制定的行政規(guī)章,填補了國家濕地立法的空白,該規(guī)定由國家林業(yè)局于2013年3月出臺,其中指出:“濕地,是指常年或者季節(jié)性積水地帶、水域和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包括沼澤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濱海濕地等自然濕地,以及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或者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濕地”。時至今日,我國共有20多個省相繼制定了關于濕地保護的地方性法規(guī),雖然其中的概念表述不盡相同,但總體看來均體現(xiàn)了如下特征:第一,沿用了濕地公約中的內涵描述,如“一定時間的積水地帶”“水域和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第二,濕地的保護范圍包括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第三,概念的外延部分列舉了我國主要的濕地類型,如沼澤濕地、湖泊濕地、野生動物棲息地等。
2濕地的各種權利
實行自然資源統(tǒng)一確權登記制度,根本目的在于界定以土地為基礎的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權主體,劃清國家和集體所有者之間、不同集體所有者之間的邊界,以實現(xiàn)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jiān)管有效之目的。作為自然資源的濕地,首先要弄清其權屬類型,注意區(qū)分濕地的物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抵押權)和管理權,然后才能在權利明確的情況下做到高效管理、監(jiān)管到位。
以江蘇省無錫市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登記為例,逐一分析相關內容。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位于無錫市太湖新城西部,隸屬濱湖區(qū),西依軍嶂山、雪浪山,北至高浪路,南臨太湖,形成山丘、河流、湖泊融于一體的景觀格局,是一座集生態(tài)、休閑、科普、人文為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375.19公頃。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共分為5個功能區(qū),包括濕地保育區(qū)、恢復重建區(qū)、宣教展示區(qū)、合理利用區(qū)和管理服務區(qū)。
2.1濕地所有權
眾多專家、學者關于濕地保護的研究成果較多,對于濕地的定義、濕地立法原則、立法的總體框架以及比較法上的濕地法律制度都做了較充分的論述,但是對于濕地權屬問題都只是提及,深入分析的不多。根據(jù)《物權法》規(guī)定,所有權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種權能,濕地作為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依附于土地之上,可以被占有、支配、使用、獲取收益,屬于物的一種,濕地所有權當然是物權。在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中,并沒有關于濕地所有權的相關表述,只能從《憲法》《物權法》中關于自然資源所有權的總概性規(guī)定中探尋法律本意?!稇椃ā返?條規(guī)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都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guī)定屬于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涂除外。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自然資源"《物權法》第5章關于“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中亦有類似表述。
分析上述法條可得,自然資源所有權(包括濕地所有權)分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兩種權屬表現(xiàn)形式,原則上來說,國家所有為常態(tài),集體所有為例外。
根據(jù)《物權法》第45條規(guī)定:“法律規(guī)定屬于國家所有的財產,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國有財產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而根據(jù)《暫行辦法》第10條規(guī)定:“全民所有自然資源所有權代表行使主體登記為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所有權行使方式分為直接行使和代理行使。中央委托相關部門、地方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權的,所有權代理行使主體登記為相關部門、地方人民政府”。也就是說,當濕地歸屬國家所有時,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即自然資源部作為國家這一主體的代表行使所有權,而受中央委托的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則作為所有權代理行使主體。
濕地集體所有權是在我國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背景下產生的,附著在集體土地上的濕地資源,屬于農民集體所有。集體所有的濕地,應當依照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guī)定,由村或鄉(xiāng)(鎮(zhèn))集體經濟組織(無集體經濟組織的,則由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行使和實現(xiàn)集體所有權。
鑒于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范圍內無集體土地(該范圍內的原有集體土地已依法征收為國有),故該濕地的所有權為國家所有,所有權的權利人填寫“全民”,即所有權屬于國家,所有權行使代表為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即自然資源部),受委托的無錫市人民政府則作為所有權代理行使主體,作為所有權代表行使主體的自然資源部可以直接管理利用濕地資源或者由所有權代理行使主體即無錫市人民政府代理管理并利用好濕地資源,所有權行使代表和代理行使主體要負責地看管好國家資源,履行起所有權主體的責任。
2.2濕地用益物權
濕地是一個關于生態(tài)的整體概念,不僅包括土壤、沙石組成的地面,積水所形成的水面、水體,還包括地面、水面、水體的附屬資源,如植被、漁類、野生動物、沙石、水流、礦藏等,在全面保護、不損害濕地生態(tài)功能的前提下,這些資源都能夠為人所支配使用,實現(xiàn)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tǒng)一。
我國實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取得一定期限的國有濕地資源的用益物權,集體所有的濕地資源亦可以由個人或者集體承包,取得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但國家或集體作為所有權人,仍然保留著部分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用益物權具體可以有三種表現(xiàn)形式:一是建設用地使用權,這種權利在濕地范圍內較少,主要用于濕地管理的配套性建設用房如用于科普、人文等。還是以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為例,宣教展示區(qū)內,具有公益性,通過劃撥的方式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給相關的科研單位以及文化展覽單位,用于建設展覽館、博物館、科研院所等;管理服務區(qū)內具有公益性,濕地運營服務單位(目前為市政府下屬的國有企業(yè)無錫市城開投資發(fā)展公司)通過劃撥或者租賃的方式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用于游客中心、管理辦公用房、公共廁所等的建設;合理利用區(qū)內則通過租賃或者出讓的方式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給相關權利人,可以建設一些配套商鋪、酒店、飯店等用于營利貼補公益性保護濕地的支出。二是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有效利用濕地內的水面等進行科學植被、養(yǎng)殖。三是地役權,相鄰地塊需要在濕地上、下空設立通行權等,可以以地役權方式設立。此外,濕地的用益物權人可以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處分其享有的用益物權,比如對濕地內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建設用地使用權及其建構筑物所有權的轉讓或抵押、濕地內林木森林所有權及其承包土地的轉讓或抵押、濕地內地役權的變更或轉移等。濕地作為一種公益性質的資源,設立用益物權以不破壞資源管理為前提,用益物權的取得方式必須法定。
2.3濕地管理權
依據(jù)《濕地保護管理規(guī)定》,國家林業(yè)局負責全國濕地保護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濕地保護管理工作。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后組建自然資源部,整合了原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農業(yè)部、林業(yè)局的相關職責,統(tǒng)一負責土地、水、草原、森林、濕地等資源調查、確權登記及相關管理工作??h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濕地資源的普查、保護及宣傳工作。
在我國現(xiàn)行的濕地管理模式中,各級政府通常將濕地資源(包括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中水、土地、野生動植物等其不同的資源要素的管理權分別劃歸給不同的職能部門進行管理。其中林業(yè)主管部門是負責濕地保護管理的綜合協(xié)調部門,農業(yè)、水利、環(huán)保、自然資源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則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實行濕地資源的分部門管理。比如,在《海洋環(huán)境保護法》中將“濱海濕地”這一濕地類型納人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管理范圍;《漁業(yè)法》明確“內水”和“灘涂”上的養(yǎng)殖、捕撈活動歸國務院漁業(yè)行政主管部門門管理;《野生動物保護法》將保護“珍貴、瀕臨的水生野生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劃歸國務院漁業(yè)主管部門管理,等等。因此,在實際情況中,濕地管理權還是依據(jù)濕地不同的資源要素分散在不同的職能部門。如無錫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整合了絕大部分濕地管理相關職責,統(tǒng)一負責各類自然資源調查、確權登記及相關管理工作。因此在市人民政府的統(tǒng)籌下,由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牽頭聯(lián)系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形成一方負責多方協(xié)助共同管理。
3濕地登記的基本原則
3.1堅持確權與登記分離原則
《濕地保護管理規(guī)定》第9條規(guī)定,“經批準的濕地保護規(guī)劃必須嚴格執(zhí)行;未經原批準機關批準,不得調整或者修改”;第31條規(guī)定,“除法律法規(guī)有特別規(guī)定的以外,在濕地內禁止從事下列活動:(一)開(圍)墾濕地,放牧、捕撈;(二)填埋、排干濕地或者擅自改變濕地用途;(三)取用或者截斷濕地水源;(四)挖砂、取土、開礦;(五)排放生活污水、工業(yè)廢水;(六)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魚類洄游通道,采挖野生植物或者獵捕野生動物;(七)引進外來物種;(八)其他破壞濕地及其生態(tài)功能的活動”;第32條規(guī)定,“工程建設應當不占或者少占濕地。確需征收或者占用的,用地單位應當依法辦理相關手續(xù),并給予補償。臨時占用濕地的,期限不得超過2年;臨時占用期限屆滿,占用單位應當對所占濕地進行生態(tài)修復”。這些規(guī)定就要求濕地范圍內甚至周邊一定范圍內對用益物權的設立、變更、轉移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和很多的限制。如科研、宣傳用地的劃撥轉撥應限定于與濕地相關的科研宣傳單位,管理服務區(qū)內的設施用地、辦公用地應限定于濕地管理單位所有使用,至于一些配套商業(yè)則更應該限定受讓主體以及用途。還應將用途、建設規(guī)模等相關內容作為土地出讓、租賃合同或者劃撥決定書的主要條款之一,一旦違反可以采取強制措施進行制止甚至是直接收回相關用益物權。以無錫融創(chuàng)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開發(fā)的溪岸景園小區(qū)為例,該住宅小區(qū)距離西側已經開業(yè)經營的融創(chuàng)文化旅游城以及即將開通的地鐵站直線距離只有一公里,現(xiàn)在卻因為濕地內的一條河、-塊郊野綠地而要繞行3、4公里才能抵達,小區(qū)業(yè)主呼吁設立地役權,在濕地上空架設橋梁道路,但是當?shù)卣紤]到濕地保護的優(yōu)先性,修橋鋪路的前提條件就是先要上級部門調整規(guī)劃,而規(guī)劃的調整需經過系統(tǒng)科學的濕地保護編制、嚴格的論證及完備的報批等法定程序,并經廣泛征求市民意見后才可以施行??梢娫O立權利并非簡單的民事行為,而應當履行確權和審批程序。所以對于是否能設立用益物權,應當先經過職能部門進行確權,然后才能由登記機構據(jù)確權結果進人登記程序。
權籍調查作為登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僅保證不動產登記工作順利開展,同時也是不動產登記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和登記依據(jù)。
在前期摸底工作中,權籍調查單位要組織人力、利用高科技探測技術,收集區(qū)域內濕地現(xiàn)狀調查成果,根據(jù)工作底圖濕地勘測調查,查清每個濕地資源登記單元內濕地資源的類型、地理位置、四至邊界、面積等自然屬性,以及不同濕地資源的所有權主體、已設定的用益物權等權屬狀況,對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等不同濕地類型劃定登記單元界線,形成濕地資源調查圖件和相關調查成果,制作濕地登記附圖,作為濕地首次登記依據(jù)。
同時統(tǒng)籌考慮基礎條件、工作需求、經濟可行性和技術可能性,在確保不動產權益安全的前提下,依據(jù)濕地內的不動產的類型、位置等,因地制宜,科學選擇符合實際的不動產測量方法,確保濕地登記范圍界線以及內部各類不動產的界址清楚、面積準確。
(1)對于濕地登記單元界線以及內部的建設用地,宜采用解析法測量界址點坐標并計算土地面積,實地丈量房屋邊長并采用幾何要素法計算房屋面積。
(2)對于耕地、林地、園地、草地、水域、灘涂等用地,既可選擇解析法也可選擇圖解法獲取界址點坐標并計算土地(海域)的面積,如果其上存在房屋等定著物,則宜采用實地丈量其邊長并采用幾何要素法計算房屋面積。
參照《不動產權籍調查技術方案(試行)》中不動產權籍調查的內容和《自然資源統(tǒng)一確權登記辦法(試行)》中自然資源登記簿的填寫內容,結合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操作指南(試行)的有關規(guī)定,濕地權籍調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4.1劃定濕地登記單元界線,編制自然資源登記單元號
濕地登記單元界線的確定需要由登記機構會同濕地管理機構、水利、農業(yè)等部門制定工作方案,依據(jù)土地利用現(xiàn)狀調查(自然資源調查)成果,參考濕地普查或調查成果,對需要登記的濕地劃定登記單元界線。同時按照自然資源登記單元代碼編制規(guī)則編制相應的自然資源登記單元編碼。并且可以在此基礎上,再參照《不動產權籍調查技術方案(試行)》有關規(guī)定添加定著物特征碼和定著物單元編號。
4.2調查濕地登記單元界線內宗地信息
查清濕地登記單元界線內宗地的權利人、權利類型、權利性質、土地用途、四至、面積等土地狀況。對于濕地登記單元界線內已登記的宗地可以充分利用已有不動產權籍調查、登記資料,對于尚未登記確權的宗地可以依據(jù)《不動產權籍調查技術方案(試行)》進行補充調查。
以無錫市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為例,該濕地公園地處無錫市太湖新城西側,連接西部的雪浪山和東側的太湖新城,同時長廣溪貫通了太湖和五里湖,是具有典型太湖流域特色的河流濕地。該濕地公園在發(fā)揮著極大的生態(tài)效益的同時,還構建了科普教育展示體系,使游覽公園成為探索太湖流域典型河流濕地生態(tài)特征的科學之旅,吸引人們開展學習、認知、探索等活動;除此之外還構建休閑娛樂活動體系,為人們提供學習、考察、交流、娛樂的機會。
長廣溪濕地公園從土地用途上來說主要有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等。商服用地主要是濕地公園內的商業(yè)配套,例如商店、超市、飯店餐廳;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主要是濕地公園內的管理配套用地、科教用地以及公園與綠地用地,例如無錫市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的辦公樓、無錫市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宣教中心的展示用房、駐扎在內的研究濕地生態(tài)相關的研究所用地、濕地公園內供游客使用的休息大廳(包括公共廁所、吸煙室、飲水點等)等;交通運輸用地主要是公路用地,例如上跨道路、上跨橋梁等;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主要為河流水面以及溝渠,例如南北貫通的長廣溪。
在用途清晰的基礎上,合理設置宗地。對于分布相對集中的商服用地,可以設置為一個宗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相對分散,只能單獨設宗;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連串在一起,可以設置為一個宗地;至于上跨濕地公園的道路橋梁以及下設通過的地鐵,則可以分別設置地上宗地使用權和地下宗地使用權,以便保證濕地公園內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連續(xù)性。
4.3調查房屋等構(建)筑物信息
查清房屋權利人、坐落、項目名稱、房屋性質、構(建)筑物類型、共有情況、用途、規(guī)劃用途、幢號、戶號、總套數(shù)、總層數(shù)、所在層次、建筑結構、建成年份、建筑面積、專有建筑面積、分攤建筑面積等內容。
4.4森林、林木信息
查清森林與林木的權利人、坐落、造林年度、小地名、林班、小班、面積、起源、主要樹種、株數(shù)、林種、共有情況等內容。
4.5調查相關其他信息
用途管制要求、生態(tài)紅線要求、特殊保護要求等。
5濕地登記的程序
以濕地所有權的首次登記為例,采取依職權登記程序,即由登記機構履行通告、權籍調查、審核、公告、登簿等程序,切實做到權屬合法、界址清晰、面積準確、登記無誤。
5.1通告
登記機構會同水利、林草、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部門預劃登記單元后,由自然資源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社會發(fā)布首次登記通告。通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一)自然資源登記單元的預劃分;(二)開展自然資源登記工作的時間;(三)自然資源類型、范圍;(四)需要自然資源所有權代表行使主體、代理行使主體以及集體土地所有權人等相關主體配合的事項及其他需要通告的內容。
5.2權籍調查
此環(huán)節(jié)已在上一章節(jié)中詳述,不再贅述。
5.3審核
登記機構依據(jù)自然資源權籍調查成果和相關審批文件,結合國土空間規(guī)劃明確的用途、劃定的生態(tài)保護紅線等管制要求或政策性文件以及不動產登記結果資料等,會同相關部門對登記的內容進行審核。
5.4公告
在濕地登簿前應當由自然資源所在地市縣配合具有登記管轄權的登記機構在政府門戶網(wǎng)站及指定場所進行公告,涉及國家秘密的除外。公告期不少于15個工作日。公告期內,相關當事人對登記事項提出異議的,登記機構應當對提出的異議進行調查核實。
5.5登簿
公告期滿無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登記機構應當將登記事項記載于自然資源登記簿。考慮到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信息的公開與共享原則,實際上已經起到了證書查詢以及登記結果公示的作用,所以在登記機構登簿后,原則上所有權以及管理權不發(fā)證,用益物權可依據(jù)權利人申請進行發(fā)證。
6結語
濕地作為一種生態(tài)價值優(yōu)位于經濟價值的自然資源,其登記既要依據(jù)既有的物權制度框架,還必須結合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我國對濕地開發(fā)利用和保護管理現(xiàn)狀進行構建。
從目前來講,我國在濕地基礎研究方面相當薄弱,存在著家底不清、權屬不明、保護不力等嚴峻的問題。濕地登記作為濕地保護的有力手段,是建立自然資源統(tǒng)一管理體制中重要一環(huán)。雖然《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于加快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文件對濕地等自然資源統(tǒng)一確權登記做出了戰(zhàn)略部署和政策指引,《暫行辦法》《自然資源統(tǒng)一確權登記工作方案》也基本上搭建起了自然生態(tài)空間統(tǒng)一確權登記的工作框架,但還是遠遠不能滿足實踐的需求,后續(xù)工作推進過程仍存在許多重大疑難問題亟待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因此,在實際推進的過程中,要注意實踐與理論并重,區(qū)別對待國家所有濕地和集體所有濕地的產權權利類別及其權利義務指向,調整濕地產權中不同類別的社會利益連接和分配關系,研究濕地基本定義、權屬制度以及確權原則等基礎問題,在法理中尋求最佳的登記、保護、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