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教育事業(yè)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農村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對整個國家的教育體系構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農村學前教育工作正是農村教育事業(yè)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村學前教育事業(yè)的進步。就目前來講,農村中小學教育工作顯然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農村中小學教師在發(fā)展過程中正面臨著一些發(fā)展的困境。因此文章從關于如何增強中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思路的創(chuàng)新入手,提出一些簡單的解決路徑,希望能夠給以后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
一、 引言
中小學生是社會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中小學生教育在整個的教育系統(tǒng)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每個人最早接受系統(tǒng)化教育的地點就是中小學,在中小學里,孩子們會建立初步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他們的思想品德也會得到健康成長,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農村中小學生的素質建設正處于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階段,我們要做好社會主義教學事業(yè)的建設,為中小學生科學教育事業(yè)提供強大的動力,使中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工作能夠高效完成,為國家的發(fā)展助力,使祖國的未來能夠獲取更為有利的教育基礎。
二、 什么是素質教育
有人認為,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掌握各種專業(yè)知識和技巧,其實不然。對于中小學生來說,素質教育多是指他們?yōu)槿颂幨赖膽B(tài)度以及自身品格的素養(yǎng)等。中小學生通過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建立其立德樹人的成長要求,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以及走向社會,不斷地發(fā)展和提高自我,進而使我國的教育更具國際競爭力。
三、 進一步加強工作力度,形成教育合力
窮不讀書窮根難除,富不讀書富不長久。實施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計傳遞的“百年大計”。目前農村教育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實現了“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那么如何長期鞏固成果,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松懈,要切實抓好后續(xù)鞏固工作。筆者認為要做好鞏固工作,必須構建學校、家庭兩位一體,形成學校落實,家庭配合,齊抓共管,綜合施策的農村教育長效機制。
(一)學校落實
1. 農村學生中厭學是學習成績差的最重要原因,學校要進一步反思現階段教育,繼續(xù)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學校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與進步,改進和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手段,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創(chuàng)設讓學生覺得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降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環(huán)境壓力,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開展書法、美術、棋類興趣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輔導,多關心、幫助、鼓勵學困生、輟返生、易輟生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努力消除因厭學而學習成績差的現象,以質量留住學生。
2. 學困生也是易輟生,讓每位學困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低起點、小目標、分層次、分階段”的原則,確定自己的行為目標,同時用愛來教育學生,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溝通,走進學生的心里,同時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教學他們,向學生專遞,教育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教師也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給學生做思想工作,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與此同時,易輟生有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那就是他們普遍具有不想上學的想法,認為上學沒有用,對以后的生活,職業(yè)發(fā)展沒有幫助。這種消極的態(tài)度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成長,學校和老師要通過有效的方法來疏導學生的消極心理,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給他們提供展示的舞臺,給學困生點燃希望的火種。“愛”能點燃學生,特別是學困生自尊心的火花。學校和老師要建立起一個觀念,那就是每一個學生,不光看他的學習成績,他是優(yōu)秀的,有著其他人沒有的閃光點,沒有所謂的一無是處的差生。
學困生猶如深埋在地里的一堆金礦,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并挖掘他,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賞,并從正面激勵來導之于行,觀察并發(fā)現其身上的閃光點,發(fā)展學生的潛能。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學困生更需要教師的諒解和同學的信任,教師在對待學困生時,要坦誠相待,動之以情,做他們忠誠的朋友。這樣,學困生才能把教師作為最知心的人,才能接受教師的指導,愛護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前提,用愛留住學生,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二)家庭配合
1. 家長也要肩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按照我國的法律規(guī)定,每個孩子都要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如果家長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不送孩子入學,孩子的學習成績因此而變差的,可以由政府或教育部門對家長進行教育批評。對于那些不按規(guī)定年齡送孩子上學的家長,情節(jié)嚴重的可以下發(fā)文書,以保證學生能夠盡快入學。
2. 父母要多關心孩子,重視家庭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和孩子多講道理,讓他們明白,出生在農村的孩子要想跳出農門、進入城市工作、有一個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體面的職業(yè),只有接受教育。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也能夠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四、 中小學教育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工作要點
(一)班主任在中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中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行入手,綜合考慮學生的未來成長,逐步提高他們的人生價值,避免學生因為不良品行而走上錯誤的道路。班主任要多為學校領導提出好的建議,讓學校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有效調動,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yǎng),加強傳統(tǒng)文化建設。對于一個人來說,思想是最基礎的,它決定了我們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思想端正的人勢必會人品端正,思想歪曲的人可能就會做出一些不當的事。因此,學校教育要將思想道德教育作為一項重點內容來抓。班主任要多與學生交流,充分了解素質教育的落實情況,研究和分析學生的發(fā)展方向,以便明確學校當前的素質教育方式是否合理,所收到的效果是否理想,是否與我國的教育政策方向相符。這些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及對學生的充分了解上的,班主任要多做調研,采取有效措施,彌補當前素質教育的不足,做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和發(fā)展工作。
(二)班主任的日常教學工作中的重點
在日常教學中,班主任要抓住日常德育教育的契機,鞏固德育教育的戰(zhàn)略地位。德育教育和其他學科教育一樣,都是帶著某種目的來對學生的心靈進行塑造的。并且,德育工作在任何學科當中都能夠進行應用。在班主任平時開展教學活動過程當中,德育能夠很好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比如,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班主任要多給他們一些鼓勵,讓他們認真思考,獨立完成;當學生解答、審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堅持自己的看法。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德育是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共同作用于學生的素質教育過程中。
(三)通過班主任班級管理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
德育不單單指的是道德與法治學科,德育也不單單指的就是意志品質。德育教育事業(yè)在開展過程當中,需要班主任在學生學習生活當中滲透德育知識,讓學生了解德育的重要性,改變學生的日常學習習慣,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將德育教育的核心思想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在學生平時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班主任就要利用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德育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效提高班主任的教學工作培養(yǎng),也能夠更好地幫助班主任提高培養(yǎng)人才的效率。
(四)用愛來教學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遇到過一位學生,他的家境不好,還是嬰兒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全是靠他的父親拉扯大的,但是他的父親在工地干活的時候,出過事故,斷了一條手臂。這個孩子就特別不愿意學習,想著去打工,去幫助他的父親。一開始的時候,在我還不知道這個孩子的家庭狀況時,我經常批評他或者想著善意地提醒他,讓他好好學習,沒有真正地走進這個孩子的內心中去。當我知道這個孩子的家庭情況后,我的感慨無言以表,決定用盡所有辦法不能讓這個孩子學習成績落后。我開始跟他敞開心扉地談學習,談孫敬懸梁刻苦用功的故事,又給他講匡衡家境貧寒,鑿壁偷光的故事。古人家境貧寒,尚且能用功讀書,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讀書呢?這孩子慢慢地變得猶豫,我又趁熱打鐵地跟他約定:用心讀書,盡最大的努力堅持讀書,后來我發(fā)覺他變得越來越努力的學習??赡苡袝r候不要把學生當成孩子,走進孩子的心理才能真正了解他學習上的問題。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關于加強農村中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在新時代下要緊跟時代的變化,對中小學的教育培養(yǎng)和發(fā)展工作進行分析思考,要通過各種方式把學生教育培養(yǎng)和發(fā)展工作的思想要點和工作的主要內容在中小學里面進行大力的推廣,為我國中小學學生的思想建設進行有力向上的引導。同時,加強素質教育培養(yǎng)和發(fā)展工作進入中小學的創(chuàng)新改革,做好中小學生的教育工作,以此使得孩子能夠在未來長大以后為我國的發(fā)展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黃華誼.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班級管理模式[J].新課程,2016(8).
[2]王善香.小學班級管理中師生對話管理模式的構建[J].吉林教育,2015(13).
[3]烏蘭托亞.試論小學班級管理中的人文主義教育觀念[J].品牌,2015(2).
作者簡介:關永保,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縣三灘鎮(zhèn)吳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