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基礎(chǔ)學習技能的重要時期,如果在該時期打好了基礎(chǔ),那么之后的學習將會變得更加簡單;同時,已經(jīng)養(yǎng)成的學習思維,后期改變較難,所以對后期的思維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自主學習能力。
關(guān)鍵詞:主體;語文;基礎(chǔ);自主
小學階段是打基礎(chǔ)的重要階段,語文從小學階段開始學習到高中階段的十二年里面均有涉及,并且占據(jù)重要地位。因此,在最開始階段打好基礎(chǔ)對于以后的語文教學意義重大,另外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所以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十分重要。筆者研究了實踐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分析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最后得到了以下幾種有效的教學策略,下面筆者將一一進行說明。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
筆者對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做出了一系列的分析,得到以下幾方面:首先許多教師的思想較為傳統(tǒng),在實踐中,基本全部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但是現(xiàn)如今時代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與方式與新的時代不相適應,更為重要的是不被新時代的學生所接受。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尤其是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現(xiàn)如今的教學環(huán)境,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之下,教師需要對教學形式與理念做出一定的創(chuàng)新與改進,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差異化教育等。
其次教學古板、枯燥,在應試教育背景之下,我國小學語文在課堂上的教學,主要是針對教學大綱進行重要知識點的講解,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單方面地將大量的知識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但是學生因枯燥以及學習量大等原因而無法很好地接受,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教學效果較差。
最后課堂上缺少互動,包括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也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能夠讓師生關(guān)系更加親近,能夠了解得更多。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使班集體更加有凝聚力,最為重要的是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反過來講,如果缺少了互動便會造成課堂枯燥無味,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等。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
一個人在學齡期需要經(jīng)過多個階段的教育,其中小學階段的學業(yè)壓力較小,并且,學生剛剛接觸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嶄新的事物,因此有更多的可能。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三個方面均具有積極意義,包括最基本的學習效率,除了最為核心的思想方式之外,還包括最為重要的行為。小學生具有獨特的特點,具體包括生理心理不成熟,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積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樣做對現(xiàn)在的學習以及未來的學習都具有極大的幫助。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也提高了學生的自身素質(zhì)。所以說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教學策略
(一)明確學習目標
不管是做什么事情,明確學習目標是產(chǎn)生原生動力最直接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不例外。要想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首先需要讓學生明確自己這么做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完成什么樣的目標。因此目標的確立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了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最基本的導向,最為核心的標準,容易忽略的調(diào)節(jié)。只有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合理的目標,才能使其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堅定不移地向目標前進,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主學習。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樹立合理的目標。該目標應該滿足以下幾方面要求,首先,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其次,與學生的能力相適應,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比如,教師在要求學生進行《鳥的天堂》的預習過程當中,便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目標的確立,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首先第一個目標是得到該篇文章當中鳥的天堂的具體含義;其次,在文章當中作者曾經(jīng)多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在每一次作者的經(jīng)歷當中有什么樣的不同與相同。通過學習目標的建立,能夠使得學生更加有目的地進行預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所參照,保證在長時間內(nèi)對學習抱有較高的熱情。另外這對于學生完成目標之后獲得成就感,進一步建立自信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更好地自己探索到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
(二)強化朗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過程當中,課文是進行教學的最大依據(jù)也是重要來源。語文是一門語言性學科,與此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因此在學習該門學科的過程當中,讀書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方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讀書也就是朗讀課文。在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不得不完成以下幾方面內(nèi)容,最基本的發(fā)現(xiàn)問題,最為核心的理解問題,最為重要的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已經(jīng)完成了主動學習,在某種程度上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一篇文章的美往往在于兩方面,一方面是最基本的語言優(yōu)美,另一方面是最為核心的感情真摯,能夠領(lǐng)悟到文章美的最好方式便是朗讀。因此,在語文實踐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尤其注重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引導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理解文章,體悟感悟文章中的情感。
比如,在《月光曲》的教學當中,教師便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月光曲的魅力。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的要求讓學生實現(xiàn)更加有效的朗讀,首先是通過朗讀感受樂曲的節(jié)奏與意境;其次,理解該文第九段的內(nèi)容是事實還是想象,如果是想象,作者是怎樣展開的;最后在整篇文章中,景象與音樂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以以上幾方面要求為基準讓學生進行朗讀,能夠使得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朗讀,獲得更多的思考與感悟,最為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樂趣。
(三)合作式學習
在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缺乏互動是一個重要問題。解決該種問題最好的方式便是采用小組合作式教學。小組式教學在整個教學的過程當中經(jīng)過了實踐的檢驗,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各種方式不適用于知識點較難的情況,如果知識點相對簡單,通過小組討論便可以得到答案,在此時展開小組合作式教學便能實現(xiàn)以下幾方面的意義:首先學生在輕松的氛圍當中學習到了新的知識,對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其次,在小組討論的過程當中,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和諧,能夠互相學習;最后,在小組討論的過程當中所學習到的合作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該種教學模式應用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需要教師選擇合理的教學模塊。其次,教師應該加強自身以及學生對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視程度。最后,在進行小組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當中,教師的講解也不容忽視,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是科學的指導,應該將以上兩方面互相滲透,這樣做既保證了學習的正確性,又保證了學生能夠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進行《洞庭湖》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當中,便可以采用小組式教學。在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首先需要進行分組,分組的人數(shù)以及人員安排都有一定的講究,一般為5~6人,小組成員應該盡可能互補。接下來是進行任務的分配,具體可以開展以下幾方面任務:首先是最基本的資料查找,其次是找出洞庭湖當中描寫優(yōu)美景色的句子,并提出自己的感悟。最后小組成員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進行討論,然后總結(jié)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在全班進行展示。在洞庭湖這篇文章當中,出色的不僅是景物的描寫,還包括作者對心境的描述,以及學生在閱讀之后的感受。學生的感受往往具有一定的個差別,此時進行小組討論,能夠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小組合作式學習使得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合作意識也有所提高。
(四)探究式教學
一切新鮮事物的主動探索都源于人們的好奇心,所以好奇心是驅(qū)動人們完成自主探索最重要的驅(qū)動力。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采用探究式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外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講,思考是極為重要的,而思考來源于疑問,也就是說只有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人們對存在的事物有所疑問,才能進一步探索,以取得更多的進步,應用到語文教學當中也是一樣的道理。開展探究式教學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實現(xiàn)兩方面的轉(zhuǎn)變,一方面是從不敢問到敢問的轉(zhuǎn)變,另一方面是從不會提問到善于提問的轉(zhuǎn)變。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的思想更加開放,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比如,在《窮人》這篇文章的學習過程當中,從表面上來看,有一部分出現(xiàn)了矛盾,關(guān)于窮人家屋里屋外的場景,作者是這樣描述的:屋子外面寒風呼嘯,海浪洶涌澎湃,屋子里面溫暖而舒適。從表面上來看,這是互相矛盾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存在一定的疑點。在具體的教學當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一疑點進行探究式的學習,具體可以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是真正的溫暖而舒適嗎?溫暖和舒適分別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作者這樣表達具有什么樣的作用?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問題的答案,能夠使學生獨立思考并且提高探索的勇氣與能力,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講述的是對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具體培養(yǎng)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注意弱化自己在課堂中的地位,盡可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通過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實際開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展開差異化教學,改變原先的教育理念,將更多的關(guān)注點放在學生自身上。
參考文獻:
[1]仝傳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30):74.
[2]張秀芬.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寧夏教育,2019(9):47-49.
[3]李苗.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126,128.
[4]劉春艷.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14):6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