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
摘 要:社會在激烈競爭的軌道上高速前進,網絡時代即將把奔涌而來的信息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去,一切都在變革,立足更需創(chuàng)新。而在小學語文教學歷經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走到了新世紀門坎之后,吐故納新,積蘊發(fā)展,帶著時代的召喚和世人的矚目,用滿腔的熱情和希望把我們這些從事基礎教育的工作者推到了改革浪潮的最前沿,責任重大但前景光明!我們必須摒棄過去那種灌輸式的重理性分析,輕直覺感悟的教學觀念,批判那些忽視了思維的形象性、整體性、割裂了創(chuàng)造思維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做法,讓課堂成為學生審美、頓悟的天地,為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創(chuàng)新,使課堂變得更加充實而富有生氣。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
一、厚積薄發(fā),是教師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沃土
如今,我們不斷的要求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并強化記憶和背誦的重要作用,以“積得”促“學得”,那么教師首先要有敏銳的語言文字的感悟的能力;還要有洞察多彩的感情世界的亮眼,更要有巧撥學生心弦,點石成金的雙手``````? 對此沒有什么捷徑,只有靠“博覽精思”“勤學積累”。比如:唐詩、宋詞是中華燦爛文明的瑰寶,至今誦來仍讓人愛不釋卷。作為教師必須要有這方面的深厚積墊,才會對語言文字中的情景真正做到心領神會,那么在語文課堂上就會生發(fā)出一番高雅的意境美,用新的視角開展文化傳遞的古為今用。
二、創(chuàng)新并不困難,一課一得,點滴積累,水聚石穿
如今教學成果的真正體現不是墨守陳規(guī),而在于創(chuàng)新,這已達成了教育界的共識。我想這種創(chuàng)新并不是將現行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統(tǒng)統(tǒng)打碎重新構筑新的領域,換一個全新的面貌,而是在批判和繼承的基礎上有更新更高效的變化和發(fā)展。上個學期,當我們面對課堂創(chuàng)新這個名詞無從下手時,顧校長闡述:不必把這個任務看作是艱巨的工程,而是力求每一課有一點創(chuàng)新,以積累經驗。使創(chuàng)新變口號為腳踏實地的行動。為此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一)扎扎實實做好課課有創(chuàng)新,每課有心得的工作。 使教學成效由量變轉化為質變
我沒有按照課文重的順序進行教學,而是先讓學生以讀帶過,然后再讓學生以讀品味感情變化的過程,由憤怒吃驚直至崇敬悲痛,使學生的感情漸漸步入高潮,震撼人心的情感化作了學生心目中偉大的形象,這樣,變序教學即突出了重點、攻克了難點、也順應了作者的原始思路,使學生的感悟更透徹、更順暢。此外并不是每一堂課的新方法、新環(huán)節(jié)都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我在每一堂課的小結部分都不忘總結經驗教訓,并把其他教師的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教法及時融入導備課中去,在探索中尋求捷徑,以拓展自己教法的新穎性和多樣性。
(二)由積累引發(fā)頓悟,注重創(chuàng)建課堂教學的自由性和和諧性,促發(fā)學生的求新存異的成就感。
“花開一處不足貴,千朵萬朵才是春”,教學過程更應注重學生自由領悟,引導他們的思維,啟發(fā)他們的想象,這樣往往會在濕潤寬松的土壤里萌發(fā)創(chuàng)新之芽!教師要明確語文教學不僅僅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培養(yǎng),更進一步是對未知的探究、對知識的渴求,使孩子自由和諧發(fā)展,并獲得一種被自身認可的成就感。也就是說,只要每一個孩子認真品讀課文,心中有所感悟,教師就要熱誠的鼓勵他發(fā)表出來,使人人都有收獲,師生共同學習。我在教學《桂林山水》是對這一點是深有感觸的。教師引導的作用是充分利用錄像中的優(yōu)美畫面和精心設計的導語、過渡語,小結語促使學生步入那想象中如詩如畫的境界,對于課文中的描述,教師不再用分析影響意境,而是讓學生感悟到哪里就說到哪里,這使我發(fā)現了學生蘊藏的潛力,在品位漓江的水的特點時,我啟發(fā)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對照插圖談感想。有的說漓江的水靜靜的,清晰得倒映著綠綠的山峰,像一條柔滑的絲綢;還有的說漓江的水清的可以看見飄搖的水草、成群結隊的小魚……,還有的學生對山的奇不再停留在表面上對課文詞語的理解,而是憑借插圖在詞語的引導下發(fā)揮想象。例如對于形態(tài)萬千學生是這樣感悟的:有的山峰像一位被漓江陶醉的老人,他正在吟誦優(yōu)美的詩句,那一座叫象鼻山的好像一頭大象正在飲漓江水……,正由于學生主動的對美好意境的創(chuàng)造想象,使每一個人都充滿激情的投入到配樂朗誦中去,這使我更堅定了今后的目標,把大量的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的發(fā)展,盡情的感悟,而我所要付出的則是信任的目光和放開的雙手。
三、重視閱讀課和語文活動課開發(fā)的廣闊空間,使學生“興致盎然,業(yè)有所進”
閱讀和語文活動課的天地是無限廣闊的,他比課堂教學更有自由度和伸延性,應充分利用起來,讓學生廣泛閱覽、自由感悟、做好讀書筆記,同時發(fā)揮摘抄本的作用,讓每個孩子都做到一本多用,一面用來摘抄文章發(fā)表感想,寫心得體會,記新人新事……,一面做成剪貼本。此外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記者招待會、每日清晨時事評論、故事拼盤、主持人比賽、課本劇表演賽的游戲,力求讓新鮮的營養(yǎng)滋潤每一個孩子的活潑向上的心靈。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創(chuàng)新尤是如此,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以實施,而是孜孜以求,鍥而不舍的積累,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性的飛躍。“滴水穿石”永遠不是奇跡,但是只要我們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踏踏實實地使每一堂課都有獨具特色的亮點,我們的學生一定會被塑造成為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拚搏精神的新時代的創(chuàng)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