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萬營
經常遇到貧血的患者問:吃阿膠可以補血嗎?事實上,貧血是西醫(yī)概念,補血是治療血虛的方法之一,是中醫(yī)概念。河南省中醫(yī)院名醫(yī)堂陳安民教授說,貧血與血虛,兩者含義不同,診斷標準不同,藥物選擇也不同。
貧血多是缺鐵引起的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圍下限的一種臨床癥狀。
貧血有很多類型,如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等,常根據(jù)發(fā)病原因、發(fā)病機制進行選藥。以臨床上最常見的缺鐵性貧血為例,鐵元素是造血的原料之一,由于鐵元素攝入不足、吸收障礙、丟失過多等原因,對紅細胞生成甚至是造血產生影響而發(fā)生貧血。若人體造血機制正常,只要補充足夠的鐵元素,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貧血。通常選擇硫酸亞鐵或琥珀酸亞鐵等鐵劑,配以維生素C促進鐵劑吸收。同時在飲食上增加紅肉(瘦肉,如牛肉、羊肉、豬肉等)、肝、動物血、大棗、黑木耳、櫻桃、獼猴桃等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加以補充,減少濃茶、咖啡等影響鐵劑吸收的飲食攝入即可。
血虛者不一定貧血
血虛主要是根據(jù)“望聞問切”四診獲得的資料進行診斷,如面色無華(萎黃或蒼白)、頭暈失眠、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動則尤甚,口唇、舌質淡白,脈沉細無力等。根據(jù)臨床實踐,貧血患者往往會有血虛的表現(xiàn),而血虛患者不一定貧血。
那么,如果中醫(yī)診斷為“血虛”,就一定要用補血藥進行治療嗎?答案是未必,因為血虛的原因也不相同。中醫(yī)理論認為,氣能生血,當氣虛影響生血時,就會表現(xiàn)為血虛。這時治療要以補氣為主,輔助以補血藥,如當歸補血湯;若氣血兩虛,就要氣血雙補,如八珍湯、歸脾湯、十全大補湯、人參養(yǎng)榮湯等。
無論是貧血還是血虛,在確定治療方案、選擇藥物之前,都要先跟據(jù)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等明確診斷,然后根據(jù)具體的類型確定治療方法,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選擇藥物,切不可盲目用藥。某些類型的貧血,中西醫(yī)結合、中西藥配合治療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