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調研、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初中學生返校后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路徑。研究表明:初中校在健康教育有效實施路徑過程中,應運用跨學科教育理念、豐富宣傳教育模式、借助優(yōu)質校外資源等路徑,完善健康教育在初中校的開展,樹立正確防控意識,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水平,積極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健康教育;跨學科;教育
一、 健康教育有效實施的背景與必然要求
2020年春節(jié),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打破了往年熱鬧祥和的節(jié)日氣氛,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與節(jié)奏,除一些必要崗位外,大家都已居家生活為主,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全社會抗擊疫情背景下,社會重大問題可以統(tǒng)一人們對新冠疫情的思想認識,并思考如何應對、預防。健康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和國家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近期全球新冠疫情的不斷發(fā)展,境外輸入病例的增加,國內疫情防控工作依然嚴峻。針對這一熱點問題,教育領域引發(fā)一線中小學教師教學大討論,結合學校教育和學生需求怎樣將疫情的防控知識傳授給學生,啟迪青少年一代如何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安全事件所需的健康教育知識。學校作為人流量密度較大場所之一,社會關注度高,如果防控措施不到位,容易引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破壞來之不易的新冠疫情防控良好局面,導致疫情在中小學校園蔓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中,健康教育知識模塊,明確要求學生要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的相關知識,提高疾病防控的意識與能力,掌握傳染性疾病與非傳染性疾病的起因與防控措施?;诖?,學生只有掌握扎實的健康教育知識,如遇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既可以參與校園新冠疫情的防治,又能夠提升自我防疫能力,保障師生健康,創(chuàng)建平安校園,維護社會穩(wěn)定。
二、 學校健康教育開展概述
(一)有關健康教育相關文件
體育與健康是初中教育的重要課程,健康教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在中考指揮棒的引領下,學校迫于社會、家長、上級主管部門的升學壓力,同時由于授課主體(體育教師)所學健康知識有限,尚未對健康行為養(yǎng)成、體育品德培養(yǎng)起到保駕護航作用。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意識與公共衛(wèi)生意識,掌握健康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2008年教育部依據(jù)《中國公民健康素養(yǎng)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及新時期學校健康教育的需求,特制定《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以學校作為健康教育推廣發(fā)展的主戰(zhàn)場,《體育與健康》作為主要載體課程,規(guī)定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每學期應安排6~7課時,實踐教學時可有一定靈活性,如遇在下雨(雪)或高溫(嚴寒)等不適宜戶外體育教學的天氣時可安排健康教育課。
(二)初中學校健康教育開展現(xiàn)狀
針對學校健康教育研究,很多學者從多個角度針對健康教育進行專題調研,主要以健康教育開展現(xiàn)狀、教學內容等方面探討分析,但對初中健康教育具體實施路徑研究較少,特別是初中學校教育中通過什么樣的課程內容、形式促使學校教育產生大家期望的教育效果。目前,健康教育知識的傳授,以初中校專兼職體育教師作為學校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其自身所學知識不足、專業(yè)背景局限、教學課時不足以及體育學科評價方式不明確等現(xiàn)狀,嚴重阻礙了健康教育在初中學段的有效落實。
綜上所述,各地初中校返校后,應根據(jù)當前公共衛(wèi)生安全形勢,研究有效實施健康教育的路徑與方法,分擔社會、家庭、學校疫情的防控任務,保障全體師生在校安全??鐚W科教育是通過整合幾個相關學科而形成的用以解決單一學科或領域難以解決的問題的教育類型??鐚W科教育逐漸成為國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熱點,這一理念打破了學校教育原有傳統(tǒng)分科的學科界線,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整合各科的優(yōu)勢資源,重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水平。因此,運用跨學科教育理念,探討現(xiàn)階段初中校健康教育實施路徑,是一線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借鑒的有效教學手段。
三、 學校健康教育有效實施路徑分析
(一)整合學段內健康教育資源
深度學習《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與《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健康教育模塊,以體育與健康課室內理論部分作為載體,確定好健康教育知識體系整合的主題,分析學段內健康教育模塊內容與其他學科知識的關聯(lián)度,利用有限的健康教育學時,擴展學生視野。例如,在初中生物與思想道德學科中,關聯(lián)度內容較多,可以借鑒STEM課程在生物、數(shù)學等學科中的教學應用思路,在初中體育與健康室內理論課教學設計中融入生物、物理、思想品德等學科方面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實驗情境下以體育與健康學科的知識,探究解決具體實踐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將已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識與技能,轉化為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水平四“室內理論課塑造良好體型和身體姿態(tài)”單元教學中,融入生物學科的骨骼、肌肉知識,運用該學科實驗教具、知識圖譜和身體形態(tài)模具更直觀地使學生掌握健康知識內容,了解事物本質,提高學習效率。
學段內健康教育知識的整合,并不是簡單地將幾個學科的內容拼湊到一起,要避免出現(xiàn)體育學科知識的單一化、碎片化,更加注重將其他學科知識遷移到體育學科領域,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實踐操作水平,服務學生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識,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因此學校教務管理部門應該統(tǒng)籌師資力量,加快與非體育學科的研討,統(tǒng)一制訂年度、學期、單元教學計劃,體育教師牽頭,加強與其他學科教師的溝通研討,構建健康教育專題,優(yōu)化課時教案,利用非體育學科優(yōu)勢教學資源手段,運用到體育學科領域,解決課時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二)豐富健康教育宣傳模式
學校不僅通過體育學科開展健康教育傳授,也可以利用校刊、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專題講座、班級板報、德育窗口、線上教育等多種模式開拓師生的健康教育知識視野。例如,各班每周開展健康教育類的主題班會活動,也可以結合新冠疫情選取相關預防知識,引導學生掌握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方式以及易感群體的個人防護措施,建立“情景、問題、導入、互動、討論、評價”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豐富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提高健康教育實踐綜合運用能力。
(三)完善健康教育考核評價方式
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評價方式,多以運動技能的考察為主,特別是在初中體育畢業(yè)升學考試中,主要考察學生的運動技能,未將健康知識列入考試范圍之內。體育與健康學科的考試適當?shù)丶尤虢】到逃齼热莸目己?,豐富體育學科考核評價方式,借鑒其他學科的考試模式,融入過程性評價考核,將健康教育知識傳授考核滲透到日常課時教學中;也可以穿插于每項運動技能的測試之中,提高學生健康教育技能水平運用能力,促進運動技能的提升。
(四)借助校外優(yōu)質資源完善學習路徑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需要到實踐活動中來檢驗,只有這樣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在初中健康教育模塊中,有部分內容是實踐操作性實踐技能,比如,心肺復蘇、運動損傷處理、逃生技能等,應通過具體的操作環(huán)節(jié)練習,使學生身臨其境,體會加深對相關技能的理解和運用,由于體育教師在這部分技能操作領域知識局限,缺乏規(guī)范性指導,因此可以調動校外優(yōu)質專業(yè)資源,加強單位之間的資源共建、共享,比如邀請消防、醫(yī)院等部門走進校園,從職業(yè)教育角度,助力健康教育教學開展。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健康教育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培養(yǎng),提供學生展示自我平臺,更能鞏固學生所學技能。
(五)優(yōu)化課時教學目標
一節(jié)優(yōu)秀的健康教育課,離不開教學設計的鋪墊,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首先要考慮的環(huán)節(jié),將健康教育融入體育課程,在教學目標中體現(xiàn)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如,在體能課時練習中,部分同學有低血糖、哮喘、肌肉痙攣、貧血、骨折等癥狀,出現(xiàn)類似教學情景時,體育教師應立即采取措施,運用掐人中、心肺復蘇、包扎等急救知識處理意外事故,教學目標之一可設定為:了解常見運動損傷及預防的知識,掌握一些應急處理的方法。通過讓學生掌握運動損傷處理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六)結合疫情,開展健康教育知識競賽
學生返校后,初中校開展健康教育過程中,應優(yōu)先普及疾病預防、個人衛(wèi)生習慣、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知識,讓全體師生都能掌握一定的個人防控和保健能力。定期組織開展健康教育知識競賽,激發(fā)所有師生學習健康教育知識的積極性。
(七)研究健康教育校本課程教材
校本教材作為國家、地方課程教材的有益補充,內容詳實,同時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各類的教學基本功、優(yōu)質課評比中,多以國家課程標準為主并結合地方、校本教材作為參考教材,在一線初中學校教育教學中使用率較高。因此,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健康教育模塊的推廣開展,應積極地創(chuàng)辦校本教材,融合本校體育與教育資源特色,開創(chuàng)健康教育專題的校本教材,
統(tǒng)籌線上資源、多媒體資料開展健康教育。例如,在校本課程、教材中,可以創(chuàng)編“七步洗手法”“措時錯峰”就餐、上下學等具體的操作技能、經驗傳授給學生,結合多媒體資源通過實例演示、講解、討論等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健康教育知識技能的掌握。
綜上所述: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是整個學校健康教育環(huán)節(jié)面對學生教學工作最后的屏障,需要我們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履行入職教師誓言,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水平而奮斗,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通知.教體藝[2008]12號,2008.
[2]劉忠強.基于跨學科教育理念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構建策略研究[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8(3).
作者簡介:牛志云,江蘇省蘇州市,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