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纂妹
【摘要】教育承載著對學生生命的關注,承載著知識、文明傳播,承載著百姓的期盼,承載國家的未來,是為治國理政服務,是為人民服務的。當前新形勢下的新任務接踵而至,給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如何適應形勢要求,正確主動作為?筆者擬從使命與責任來詮釋教育的擔當,用實踐總結的經(jīng)驗,給讀者以啟導,研究如何做到善于借力,措施得力,形成合力,持久發(fā)力,并為工作的推行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關鍵詞】治國理政;使命與責任;甄別與創(chuàng)新;擔當與作為
教育承載著對學生生命的關注,承載著知識、文明傳播,承載著百姓的期盼,承載國家的未來。教育是為治國理政服務,是為人民服務的。當前新形勢下的新任務接踵而至,給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nèi)绾芜m應形勢要求,正確主動作為?筆者擬從使命與責任來詮釋教育的擔當,用實踐總結的經(jīng)驗,給讀者以啟導,研究如何做到善于借力,措施得力,形成合力,持久發(fā)力,并為工作的推行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時代的使命與責任
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教師的吐槽“只想靜靜地教書”,認為開各種會、填各種表、做各種記錄、參加各種培訓、組織上課之外的各種活動都嚴重影響了教書。教育是為治國理政服務,教育是為人民服務。教育如果不關注學生生命,不教給學生生存的技能,不把教育置身于社會大環(huán)境,不把學生的成長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教育就成無本之木。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書本的局限是顯而易見的,它提供的是單一的知識結構。從小的方面來說,會使孩子的人生更匱乏;從大的方面來看,是不利于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教育需要給學生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需要和這個社會相關聯(lián)的各種生存技巧。學生通過不同領域的參與,各式活動的推進,朝著通識教育的方向邁進。因此,得用大教育觀統(tǒng)領我們教育的全局,這是教育應有的使命與擔當。
二、善于甄別與創(chuàng)新
的確,新任務紛至沓來,令人措手不及?!胺ㄖ芜M校園” “垃圾分類進校園”“消防安全進校園”“防震減災進校園”“科技進校園”……老師除了教學工作,為這些接踵而至、品類繁多的宣傳教育工作,忙忙碌碌。這就是教育新常態(tài)。面對新常態(tài),我們該討論的不是該不該做,而是要先甄別,要研究如何把常規(guī)工作經(jīng)常做,把突擊工作集中做,而不是把常規(guī)工作突擊做,突擊工作帶著抵觸情緒做。適應新常態(tài),理清工作思路,把條綱性的教育項目簡單化、程序化,增強可操作性,易于執(zhí)行落實。教育就是鑄魂工程,回到教育的原點看新問題,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guī)律,在改革中加強,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只重政績、形式留痕的內(nèi)容,讓師生不堪重負。我們不能來者不拒,得明辨,作出準確的甄別,然后利用團隊的力量,有效布置,輪流準備,資源共享,方便老師們操作,盡一切可能減低老師們的壓力與負擔。
三、執(zhí)行的擔當與作為
下面以開展“雙創(chuàng)”活動為例,談談相關解決類似難題的策略。
1.善于借力
“雙創(chuàng)”不僅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改變校園面貌、提升師生生活品質(zhì)的重要內(nèi)容,是依法依規(guī)治校的重要體現(xiàn)。我們要巧于利用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這個社會大環(huán)境,助力“雙創(chuàng)”活動,來建立、培養(yǎng)和強化師生的責任意識、主人翁意識,有效推動學校的文明程度再上一個新臺階。借助這個活動,大力營造氛圍,廣泛宣傳,達成共識;利用“請進來、開出去”的辦法,對校園環(huán)境進行徹底清理和綜合整治;用好交叉檢查和市縣專家督查小組的力量,認真查擺問題,直面問題,及時吸納合理化建議,不斷改進工作,整改問題。
2.措施得力
一是直面問題,想對策;抓鐵有痕,重落實。排查學校的衛(wèi)生死角也是個技術活,哪些舉止屬于文明失范,羅列出來,然后針對問題擬訂檢查標準,向全體師生提出:對臟亂問題零容忍,校園問題首責制。對校園衛(wèi)生措施做得不到位的班級和部門,采用手機抓拍的方式,在學校的微信群里曝光。提倡“對事不對人,整改到位就好”,減輕老師的心理壓力,增加整改動力。二是實施網(wǎng)格化管理?!傲闳萑獭焙汀笆棕熤啤敝皇呛暧^調(diào)控,事情不可能盡善盡美,只要把事當事,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都會有良策。有的地方不夠干凈是因為包打區(qū)安排時就疏漏了,有的地方是只能請專業(yè)的工人來搞才行,有的地方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好地盤不可包辦代替,有的地方是校方與臨近住戶之間缺乏溝通的問題。找到問題的關鍵,落實就會到點上。由于措施得力,我校榮幸成為了汕尾市唯一獲得省級文明校園的學校。
3.匯聚合力
利用德育和少先隊陣地,解決各種活動進課堂的問題。如利用少先隊大隊,讓小主人自我管理與同伴互助、“大手牽小手”、紅領巾微課堂等多種多樣的平臺,既鍛煉學生的能力,又建立評價監(jiān)督機制,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行為監(jiān)督和任務落實上,以網(wǎng)格化劃分區(qū)域,分為教室、包打區(qū)和輪流包干區(qū),使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人管,教室里每個學生都有事管。建立學生值日崗、志愿小隊、專業(yè)保潔員、衛(wèi)生監(jiān)管員四級同創(chuàng)的管理機制,加強管理,讓校園的潔凈得到有力的保障。日益增多的私家車輛造成校園外的交通壓力、安全隱患,我們尋求交警部門支援,尋求公共事業(yè)管理局規(guī)劃上的兼顧,與供電局溝通高壓電箱的防護,和公交車管理部門找尋管理衛(wèi)生、安全、秩序銜接和治理問題,動用了一切可以助力學校管理的資源。經(jīng)歷一年半的嘗試,終于摸索出最具特色的家長輪值制度,讓家長全員參與學校外圍的秩序管理。
4.持久發(fā)力
對衛(wèi)生問題,分門別類,設置檢查的清理的底線,有每天兩次,每天一次,一周一次和每月一次的任務,讓網(wǎng)格化的包干區(qū),保持潔凈有致,整潔有度。領導干部身先士卒,對一些難搞的問題,加以研究探索。例如,如何處理墻裙的油漆,我們嘗試過用鏟子,用百潔布,用毛巾擦拭,然后對比中確定方式,拍成視頻讓班主任指引學生清理。對學生的文明舉止,首先是老師的言傳身教,每天迎送學生彬彬有禮,然后是部署明確,分級督導,層級推進,全校師生擰成一股繩、形成一盤棋,全民皆兵,一起行動,在互相督促,互相幫助中,提升學校的整體衛(wèi)生水平,提高全體師生的文明程度。
5.注入動力
我們以成功“雙創(chuàng)”為起點,對全校師生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責任、落實任務;突出重點、加大掃盲區(qū)、清死角;繼續(xù)加大投入、改善條件,進行配套建設,跟進硬化、綠化和美化。這樣一來,徹底改變學校臟亂差的衛(wèi)生死角,規(guī)避亂丟垃圾的行為、使用衛(wèi)生間不沖水的行為,校園問題都能得到及時的處理。學生的言談舉止變得合乎規(guī)范。通過評比先進班、先進個人、“小手拉大手”,加強家、校、社區(qū)共建,制造輿論等手段,為維護好、保持好治理的成果,建立長效機制。就這樣,全校上下聯(lián)動、形成合力,真抓實干、積極作為,通過加強對校園浪費行為零容忍,對紙屑的零容忍,建立校園問題首責制和問責制,每周一評文明班級,標榜文明崗哨,為保持創(chuàng)建的良好效果,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我們還通過舉行全體師生“雙創(chuàng)”的宣誓簽名活動,掛黨員戶標志,黨員教師佩戴黨徽,在學生、群眾中亮明自己的黨員身份,接受群眾的監(jiān)督等措施,來培養(yǎng)老師錘煉崇高師德的自覺性,讓全體教職員工帶動學生?!拔拿麝懞?,我助力”,進一步推動“雙創(chuàng)”深入開展,確保成果不動搖,問題不反彈。
今年,我們一起面對疫情,以最高的標準進行防控,帶來平安穩(wěn)定的大局,大家深刻體會到,中華民族眾志成城,砥礪前行,所向無敵,雖苦猶榮。教育部《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環(huán)境的若干意見》,這是時下面對過于泛濫的各種進課堂的活動,守住課堂的陣地的綱要文件。我們要切實轉(zhuǎn)變觀念,除了教育學生,也要順便把民眾水平提上去,這是教育人應有的情懷與擔當。讓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新作為,用奮斗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為共同的夢想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本文系2017年廣東省教育科研重點項目“青少年健康成長實踐研究”的成果(編號:ZDJK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