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曰英
摘 要:固定資產管理是行政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zhàn)。本文結合新會計準則,分析了我國行政事業(yè)單位當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固定資產;新會計準則;行政事業(yè)單位
一、引言
固定資產是行政事業(yè)單位總資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用于保障行政事業(yè)單位日常業(yè)務以及項目的順利運行,固定資產管理情況的好壞直接決定該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成效。近年來,隨著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配套的法律法規(guī)也在同時更新和修改。財政部于2017年印發(fā)了《政府會計制度梹椥姓亂檔ノ換峒瓶頗亢捅ū懟罰ㄏ攣募虺菩掄峒浦貧齲娑ㄗ?019年1月1日起在各級行政事業(yè)單位正式開始執(zhí)行。
與之前的政府會計核算模式相比,新政府會計制度有兩方面的創(chuàng)新。一是構建了“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會計核算模式。這主要體現在對現金收支的平行記賬以及財務報表和預算會計報表之間相互勾稽這兩個方面。二是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出臺,改變了現行政府會計核算制度存在的種種缺陷,在科目設置、業(yè)務處理以及報告編制格式方面都存在重大差異。新會計準則的上述差異勢必會對我國行政事業(yè)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產生重大影響。
二、新會計準則下行政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變化
(1)固定資產定義以及確認條件的差異。新政府會計制度明確提出要求,固定資產是指政府會計主體為滿足自身開展其他業(yè)務活動需要而持有的,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有物質形態(tài)的設備、建筑物等。新準則規(guī)定的固定資產確認標準應該在1000元以上,對于專業(yè)設備而言,單位價值應超過1500元才能確認為固定資產。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物質財富的不斷積累,原來較低金額的固定資產確認標準難以滿足行政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的核算和管理需要。
(2)改固定資產“虛提折舊”為“實提折舊”。在舊會計準則下,除去醫(yī)院等少數自負盈虧的事業(yè)單位采取“實提折舊”的方式對固定資產進行后續(xù)核算之外。大多數事業(yè)單位采用的是“虛提折舊”的方式對固定資產進行后續(xù)核算。即,對于固定資產的折舊借方記入“非流動資產基金梹椆潭ㄗ什閉嘶В郊迫搿襖奐普劬傘閉嘶АU庋墓潭ㄗ什劬杉鋪岱絞膠蠊譴誘瘧ū砝純矗蘢什募壑擋⒚揮屑跎伲茨芊從吵齬潭ㄗ什氖導仕鷙那榭觥P倫莢蜆娑ǘ怨潭ㄗ什捎謾笆堤嵴劬傘鋇姆絞劍雜讜詮潭ㄗ什劬杉鋪崾鋇幕峒品致嘉航瑁汗芾矸延?經營成本;貸: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從上述分錄可見主要是借方賬戶發(fā)生了重要變化,將固定資產損耗折舊金額計入了相關的費用和成本賬戶,從而更能客觀反映固定資產價值減損情況。這一變化背后基礎是將固定資產核算的“收付實現制”更改為“權責發(fā)生制”。反映了新準則下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相互銜接的改革原則。
(3)固定資產處置的會計核算方式差異。在舊政府會計制度下,對于固定資產的出售、毀損、報廢等終止使用行為,借方計入“待處理固定資產損益”,貸方則要計入“非流動資產基金”。這種核算方式未能反映出固定資產處置的實際損益狀況。新準則則規(guī)定固定資產處置的核算通過“資產處置費用”會計科目進行核算,將價格與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差異計入了當期損益,這樣的做法符合權責發(fā)生制的核算要求,也更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行政事業(yè)單位的當期運行效率和效果。
三、我國行政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目前存在的問題
(1)行政事業(yè)單位內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在資產的購置方面,大多數事業(yè)單位在進行固定資產購置前沒有制定相應的采購計劃,經常出現盲目購置資產的情況。具體體現在:需求與采購不協調,通常等到資產報廢時才聯系采購商購置資產,導致資產購置價格不合理;或者是盲目購置很多資產,結果造成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再者,大多數事業(yè)單位對于資產的購置流程缺少適當的規(guī)劃,存在采購人員管理混亂,供應商資格審核不完善,導致資產濫竽充數的情況。
在資產的管理方面,我國行政事業(yè)單位對于資產后續(xù)管理工作不重視。這主要體現在:缺少對固定資產的定期盤點和價值評估。尤其在信息化辦公的時代,類似電腦之類的電子設備是單位的主要固定資產,而這些設備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如果不對這些資產進行定期的價值評估,可能導致資產的虛增。同時,單位未能對一些陳舊過時的固定資產進行報廢處理,將導致這些資產占用過多的庫存,增加單位日常運行維護成本。另外,許多單位對于固定資產管理的人員責任劃分不明確,當資產出現遺失時缺少追責機制,難以遏制資產遺失現象的發(fā)生。
(2)固定資產處置程序不合理。當固定資產使用期限屆滿,或者出現毀損、滅失以及出售時,行政事業(yè)單位需要對固定資產進行報廢的會計處理。而目前我國有些行政事業(yè)單位在固定資產的報廢處置程序上流程不規(guī)范。比如,很多單位固定資產賬實不符,對于資產的實際狀況缺少實時的更新。有些資產已經報廢,但還長期停留在賬面上。此外,很多單位在固定資產清理的會計處理上存在不規(guī)范的現象,報廢產生的損益沒有計入正確的會計科目,影響當期損益的核算。也未對資產進行準確全面的分類管理,導致賬面留存的資產質量良莠不齊。
(3)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低下。一方面,有些單位缺少資金,未能及時購進最新的設備,從而拖累日常經營。另一方面,許多單位在資產的購置方面沒有結合自身的業(yè)務狀況和實際需要來進行資產的購置,導致資產出現大量的閑置,壓縮了其余資源可發(fā)揮效用的實際空間。還有一些事業(yè)單位不注重資產的日常維護和保養(yǎng),造成資產磨損,價值貶損的速度加快。事業(yè)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造成了固定資產運行效率不高的問題出現。
(4)固定資產管理相關的內部控制機制欠缺。行政事業(yè)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一個問題便是與固定資產管理配套的內部控制系統不夠健全。隨著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推進,行政事業(yè)單位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較為長足的進步,但是在涉及固定資產管理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不相容職位沒有相互分離,固定資產核算和監(jiān)督責任重疊。很多單位為了節(jié)省人力物力,直接將固定資產控制監(jiān)督的職責劃分到財務部門,這樣做存在的問題是忽略了財務部門同時也是負責固定資產核算的主要部門,從而導致內控失效。同時,在固定資產臺賬登記、實物監(jiān)督方面也有單位存在問題。臺證登記與實物保管被劃分到一人職責之上,容易出現固定資產流失的現象。另外,有些單位對固定資產的賬目記錄不夠及時和完善,總賬金額常常與固定資產明細賬之間存在巨大差異,使得上級審計監(jiān)督部門也難以發(fā)現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四、新會計準則下關于行政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1)管理人員要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視。固定資產是行政事業(yè)單位資產占比最高的一類資產,其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上級審計監(jiān)督部門對該行政事業(yè)單位經營績效的考核與評價的結果。因此相關單位和部門的管理人員應當意識到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結合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加強自身管理技能的學習和提升。同時,還要在單位內部營造良好的氛圍,單位領導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熟悉固定資產管理業(yè)務,明確職責權限。各個事業(yè)單位還可以在內部建立專門的監(jiān)督管理團隊或者工作小組,該工作小組獨立運行,直接對單位高層領導負責?!氨娙耸安窕鹧娓摺保ㄟ^多方的努力,共同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和控制工作。
(2)建立更加全面的固定資產管理核算系統。首先,事業(yè)單位應當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制定相應的管理文檔,作為管理工作的相關指引,分發(fā)給單位各個部門的人員進行學習。在管理核算系統的設置方面,需要對固定資產采購、日常維護、實地盤存以及固定資產清理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同時,還需根據各個部門的實際情況,準確劃分相應人員的職責,做到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再者,事業(yè)單位還需要加強固定資產清查、實地盤存以及日常的監(jiān)督檢查工作。最后,行政事業(yè)單位還應當建立健全資產的報廢清查制度,及時將固定資產的價值變化情況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更加客觀地反映事業(yè)單位當期的實際運行管理情況。
(3)加強對單位會計人員管理技能的培訓。新會計準則的出臺對于單位現有會計人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戰(zhàn)。單位需要加強培訓教育工作,提升在崗人員的財務會計管理技能。新會計準則要求在單位內部施行預算會計與管理會計并行的制度,這要求單位財務人員既有財務會計核算的知識背景,有需要他們熟悉預算會計核算的思路與流程。建議相關行政事業(yè)單位積極廣泛組織培訓和講座,或者采用業(yè)績獎勵的形式調動在崗財務管理人員學習的積極性。最后,事業(yè)單位在組織招聘時,應當以是否具備固定資產管理技能作為考慮因素之一,從人員保障方面提升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成效。
參考文獻
1.董因友,安國祥.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yè)單位資產管理有關問題研究.經濟師,2019(12).
2.張鐘海.新會計制度下的行政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財會學習,2019(26).
3.張惠玲.新會計制度下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問題的探討.交通財會,2014(11).
(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