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萍
【創(chuàng)課緣起】
《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的記敘文寫作的一個重要要求是“表達意圖明確”。學生在記敘文寫作中出現(xiàn)的諸如思路不清、重點不突出等問題,都與表達意圖不明確有關。而有意識地在記敘文結尾加抒情、議論段,是幫助學生明確主旨的有效方法。
通過為學生架設“扶梯”,指引學生“由事及理”(有的時候是抒發(fā)強烈的情感),將思維導向深入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題。現(xiàn)就“由事及理——升華主題”這個專題創(chuàng)課予以細致說明。
【創(chuàng)課思路】
了解文章特點。由純粹敘述(含描寫)的記敘文寫作經(jīng)驗引入,對比敘、議結合記敘文的異同,引導八年級學生認識到加入適當?shù)氖闱樽h論,能起到畫龍點睛、卒章顯志的效果。
研究教材范文。由事及理其實是記敘文寫作的常見樣式,在初中語文教材各冊中都有。教師要梳理教材中的范例,消除學生對“由事及理(及情)”的陌生感和畏懼感。
搭建思維扶梯。通過對《老王》《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分析,解密由事及理的思維路徑及表達技巧,探索總結由事及理類文章寫作的一般規(guī)律,并積極嘗試,啟迪思維,習得方法。
【教學現(xiàn)場】
一、了解文章特點
師:作為八年級學生,大家都已經(jīng)有五六年的寫作經(jīng)歷了,可以算得上熟手了。(生笑)我們班哪些同學是寫作高手???(生紛紛推薦)
師:(點一名推薦同桌的學生)你為什么認為你的同桌作文寫得好?
生:她的作文總是被當作范文念?。ㄉΓ?/p>
師:那你能現(xiàn)場把同桌的作文念一個片段給我們聽聽嗎?并且說說你欣賞的理由。
生(念完后):同樣是寫運動會,她就寫得特別生動,而我就不行。
師:的確,好的故事都需要運用敘述和描寫來表達。(板書:敘述 描寫)但是同學們可能沒有注意到這篇文章結尾的一段話:不是每一個運動員都有天賦,但每一個努力的選手都值得被尊重。你們覺得這一段文字寫得怎么樣?
生:這是作者的感悟,與前面所寫的內(nèi)容特別貼切。
生:我發(fā)現(xiàn)作者前面寫一個失敗的選手的故事,其實就是要贊揚“永不放棄”精神。
師:看來在寫記敘文的時候,恰當?shù)厥惆l(fā)自己的情感或者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能讓別人更容易了解你的寫作意圖,起到畫龍點睛、卒章顯志的作用。(板書:抒情? 議論)
二、回歸課文范例
(一)梳理課本中由事及理(情)的記敘文
師:從七年級到現(xiàn)在,我們學過哪些結尾有抒情議論句的記敘文?
生:《散步》——“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p>
生:《老王》——“這是一個幸福的人對不幸的人的愧怍。”
生:《阿長與<山海經(jīng)>》——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
(二)體會抒情議論的作用
師:同學們試想一下,假如這些名篇沒有這樣一兩句話的議論或者抒情的結尾,文章的表達效果會不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生:文章主題不會這么深刻。比如《散步》,結尾這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年人肩負的責任? ? ? 重大。
生:作者的感情得不到宣泄。魯迅對保姆阿長的復雜感情就是用結尾這句話表達出來的。
生:不能對讀者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結尾鄭重地表達感悟就是為了提醒讀者該如何應對類似的事情。
三、搭建思維扶梯
(一)學習“橫向關聯(lián)法”
1.給出一篇學生習作《糖果》,學生自讀后評價。
(屏顯)
糖 果
無意間得到一包糖果。
是父親整理冰箱時在旮旯處找到的。它漂亮的包裝猶如少女的盛裝,盒上印著什錦的糖果字樣,仿佛向我傾倒而來。一顆顆彩虹一樣的糖果,無一不將我拉回回憶。
是多么久遠的事情了?只記得那天和母親一起走進專賣甜品的商店,眼睛立刻被一種色彩絢麗的進口糖果所吸引——透明的塑料盒里,五彩的糖果一字排開,漸變出我所不知道的神奇色彩。每一顆的顏色里又藏著幾種不同的色彩,仿佛昭示著它的獨一無二。每一顆糖果上還有相應的涂鴉,把那種奇妙的色彩襯托得更加炫目。我央求母親買下它——它的味道一定與顏色一樣神奇!滿滿的期待與這種糖果令人驚駭?shù)膬r格撞了個滿懷,只是因為太喜歡,還是把它緊緊抱著帶回了家。
在糖盒里反復翻撿,終于選定了一顆,輕輕地剝開糖紙,糖粒也有和包裝一樣的炫目的彩條。含到嘴里慢慢品咂,一股甘甜、綿柔而又醇厚的滋味占滿整個口腔,并迅速蔓延到大腦直至全身,果然是既有顏值更有內(nèi)涵。我不敢用牙齒觸碰糖果,只敢任它在嘴里融化。好像只吃過一兩顆,就再也舍不得吃了。想得到更長久的享有,便將它藏到冰箱冷藏室的最里層。每天放學回家就打開冰箱,挪開一堆的瓶瓶罐罐,看它安然地躺在那里,心里就甜滋滋的。從此,滿滿一包糖果,只屬于我一個人。
我終于還是把它給忘卻了。如今被爸爸翻出來的,只是一包盈滿的、五彩的、已經(jīng)過期的糖果。不管曾經(jīng)是多么喜愛那份甜美,不管它曾給了我多么大的期待和夢幻,現(xiàn)在,也只能丟進垃圾桶了。
生:這篇文章敘述曲折,描寫生動。
生:本文以“現(xiàn)在,也只能丟進垃圾桶了”為結尾,還是就糖果談糖果,主題不深刻,意圖不? ?明確。
2.搭建第一架思維扶梯。
師:那我們也模仿《老王》這樣的作品,給它續(xù)寫一句話結尾好嗎?
生:好!
師:“這是一個幸福的人對不幸的人的愧怍?!蓖瑢W們能結合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來解釋這句話嗎?
(生結合老王的“不幸”經(jīng)歷和作者楊絳的“幸運”來談,再次感受到一個實則“不幸”卻認為自己足夠“幸運”的人的悲憫情懷)
師:結尾處的“不幸”與“幸運”并不是專指老王和楊絳,這樣的結尾有什么特點?
生:這是作者從這件事中得到的感悟,所以適用于絕大多數(shù)人,它是一個觀點。
師:說得好!你給我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扶梯——由個別的事件到普遍的觀點。如果《老王》的結尾是“這是我對老王的愧怍”,大家覺得怎么樣?(生搖頭)
師:請依照“由個別到一般”的方法給《糖果》一文續(xù)寫一句話結尾。
(二)學習“縱橫關聯(lián)法”
1.解密《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結尾方式。
(屏顯)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時刻,面對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或者一個令人畏懼的情境,當我感到驚慌失措時,我都能夠輕松應對——因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懸崖上的那一課。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遙遠的巖石,而是注意相對輕松、容易的第一小步,邁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這樣體會每一步帶來的成就感,直到達成了自己的目標。這個時候,再回頭看,就會對自己走過的這段漫漫長路感到驚訝和? ?驕傲。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師:這段文字共三句話,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生:第一步,自然地小結上文內(nèi)容、收獲經(jīng)驗;第二步,指導以后其他類似事情中自己的行為;第三步,在以上內(nèi)容基礎上抒發(fā)感慨或者進一步明確寫作意圖。
師:這三個步驟之間有什么關聯(lián)呢?
生:第一句就完成了從個別事件到一類事件的升級。
生:第二句在表述觀點的基礎上直接告訴我們生活中再遇到類似的事情該怎么做,更有指導價值。然后自然地再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或者強調自己的觀點,讓讀者們印象深刻。
師:同學們太棒了!當我們由生活中一個特例出發(fā),明白了一個道理或者讀懂了一種情感后,再用這個道理或情感來類推生活中的其他事件。誰說語文不能像數(shù)學一樣舉一反三?。。ㄉ恼疲?/p>
2.搭建第二架思維扶梯。
(屏顯)
收獲經(jīng)驗——指導行為——抒發(fā)感慨
3.學生實踐。
師:所以有了這部架梯,我們能給《糖果》再續(xù)寫一個結尾嗎?好,下課!
【創(chuàng)課所得】
1.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王榮生教授說:“寫作必有教學,教學必有知識,這毋須爭議。問題是教哪一些知識以及如何呈現(xiàn)?!敝灰笇дn上的知識符合語文學科特點、能夠解決學生寫作問題,我們就不必諱談。作為師者的職責就是幫助學生在思維的拐點架設扶梯,幫助他自己跨越思維的障礙,看到更遠的風景,甚至一路攀登,摘到星辰。本節(jié)創(chuàng)課就是以語文教材為例子,架設“縱、橫關聯(lián)法”兩部扶梯,讓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拾級而上,完成由事及理的? ? ? ?升華。
2.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累。
學生原有的積累狀況是課堂教學的起點。通過對學生記敘文寫作情況的課堂調查,可以迅速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本次作文指導課的范文全部來自語文課本,一來增強學生對課本的親近度、信賴度,二來選用最規(guī)范的材料作為例子也更有示范性。事實證明,與學生一起結合課本探討“復雜”的內(nèi)涵,讓學生明確運用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由事及理(由事及情),可以讓記敘文的主題更深刻。學生在課堂上互動充分,佳句頻現(xiàn),收效頗豐。
【學生作品】
結尾一:
幾乎所有的美好都有保質期。只有在期限內(nèi)享用它,才能使身心得到最大的愉悅。就像這包糖果,你不能像八戒吃人參果那樣囫圇吞下不識其味,但可以和悟空一樣細細品嘗這天地間的極品。如果能這樣對待生命中出現(xiàn)的每一樣美好,你的生命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結尾二:
幾乎所有的美好都有保質期。只有在期限內(nèi)享用它,才能使身心得到最大的愉悅。一件再漂亮的衣服,舍不得在當季享用,等到潮流過了就再也無法感受那份美麗;一段再美好的情愫,不愿意開口表達,等到感情淡了就再也無法找尋那份醇香。珍惜你現(xiàn)在擁有的一切美好,就像珍惜手中的糖,讓味蕾指引你,讓大腦定格它,你的生命也會因為擁有這些美好的記憶而更加豐厚。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qū)第一初級中學;4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