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華
疫情帶給教育的是一場危機,也是一次契機。疫情為教育提供了諸多真實的案例、豐富的素材、生動的教科書,教育工作者若能抓住疫情期間的教育契機,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抓住疫情期間的心理教育契機
教會學生情緒調(diào)節(jié)的方法。疫情期間,教師要教學生掌握多種情緒調(diào)節(jié)的方法,如呼吸放松調(diào)解法、音樂調(diào)解法、合理宣泄調(diào)解法、冥想法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方法調(diào)節(jié)情緒狀態(tài)。
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心理理念。首先,引領學生找到負面情緒的積極意義。比如:適度的焦慮可集中注意力,為行動提供更多能量;恐懼讓人學會保護自己,遠離病毒;悲傷讓人找到痛點,化悲痛為力量。其次,引導學生多看正面的新聞報道,制定疫情期間的學習和生活計劃,行動起來,去做有意義的事。比如:武漢小學生謝昀熹的作文《等武漢好了以后……》表達了武漢人民對春天的期待;武漢方艙的病房里貼著小朋友們的繪畫作品,鼓勵患者要堅強,祈禱他們早日恢復健康。宅在家里快樂地學習和生活,不抱怨、不頹廢,也是正向積極的行為。
抓住疫情期間心理教育的契機,即使是在逆境中也能前行,即使是在困境中也能尋找到生機。特殊時期積累的是特殊的心理能量和人生財富,積蓄的是逆風成長的動力。
抓住疫情期間的生命教育契機
面對失去,珍惜擁有。擁有時不懂珍惜,失去了才深感寶貴。抓住疫情期間不能正常生活和學習的體驗,讓學生感受失去的遺憾,從而珍惜當下的擁有。
面對疫情,珍愛生命?,F(xiàn)實生活中,個別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想到自殺。疫情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健康地活著比什么都重要。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和活動對學生進行深刻的生命教育。如“生命之旅”活動,通過對生命最后時刻的假設,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找出最想做的事、最想見的人。透過活動可以看到內(nèi)心對生的渴望,對生命的留戀,讓學生感到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珍貴。
抓住疫情期間的思想教育契機
引導學生重新尋找學習的榜樣。青少年喜歡追星,把喜歡的明星照貼在手機殼、筆記本上,有的還用作微信頭像……此時正是榜樣教育的最佳時機。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84歲的鐘南山院士第一時間趕赴抗疫一線,并指導研制出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73歲的李蘭娟院士第一個提出武漢封城,阻止了疫情向全國蔓延;金銀潭醫(yī)院院長張定宇在身患漸凍癥的情況下,依然堅守防疫一線……這些在民族危難時刻,挽救人民生命、保衛(wèi)人民安全的英雄們,理應成為學習的榜樣。榜樣資源更加多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會更加充實,前進的步伐會更加有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每個公民的具體要求,學校平時以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此時更應以疫情為契機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很多人恐慌過度,搶口罩、搶生活物資,是黨和國家給全國人民吃下了“定心丸”——習近平總書記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強調(diào)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國家及時完善和調(diào)整疫情期間的醫(yī)保政策;多地實施小區(qū)、村莊封閉管理,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障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醫(yī)務人員紛紛請戰(zhàn)一線……這些都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好素材。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每位教育者都應思考的問題。在引導學生樹立人生目標時,不僅要考慮自己的未來發(fā)展,更要把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愛黨、愛國、有責任感、有大愛、有擔當,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疫情帶來危險與傷害,也給人們帶來反思和契機。教育工作者應不失時機地挖掘抗疫中生動豐富的育人元素,引導學生把災難當教材、把困難當磨礪。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附屬紅螺寺中學)
責任編輯: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