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懿
一、牛奶中常見的殘留抗生素種類
牛奶中殘留的抗生素主要有七種,不同種類的抗生素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會有所差異。一是喹諾酮類,如恩諾沙星,會對人體的軟骨發(fā)育造成影響,特別是會導致幼兒出現(xiàn)鼻軟骨塌陷的癥狀。二是β-內酰胺類,如卡青霉素,食用后會對人體造成過敏反應,甚至引起過敏性休克。三是氯霉素類,如氯霉素,會對人體的內臟造成損傷。四是磺胺類,如磺胺二甲嘧啶,食用后會產(chǎn)生惡心、嘔吐等癥狀。五是大環(huán)內酯類,如紅霉素,不慎食用后會引起腹瀉、惡心等問題。六是四環(huán)素類,如四環(huán)素,食用后會對人體的牙齒和骨骼發(fā)育造成不良的影響。七是氨基糖苷類,如鏈霉素,食用后會對人體聽覺神經(jīng)造成損害,甚至引起共濟失調問題。
二、牛奶中殘留抗生素造成的危害
1.產(chǎn)生耐藥菌株。當人體生病的時候,如果產(chǎn)生了耐藥菌株,就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對生命安全造成危險。
2.對人體微生態(tài)平衡造成破壞。有抗生素殘留的牛奶雖然會對人體中的敏感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會導致一些不敏感的菌株大量繁殖,使人體發(fā)生二重感染,對腸道菌群平衡造成破壞,從而影響人體健康。
3.引發(fā)過敏反應。牛奶中殘留抗生素的熱穩(wěn)定性比較高,即使進行加熱殺菌,也依然無法對殘留的抗生素造成破壞。因此,一些易感的人群在食用了有抗生素殘留的牛奶或者奶制品之后,容易出現(xiàn)過敏反應,出現(xiàn)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問題。
4.破壞環(huán)境。人體食用了殘留有抗生素的牛奶或者奶制品后,部分抗生素沒有被人體完全吸收,則會通過代謝物的形式排泄到外界環(huán)境中,從而對外界環(huán)境造成污染。
三、牛奶中抗生素殘留檢測的方法
1.理化檢測。理化檢測主要利用抗生素中分子集團所含有的特殊反應來檢測其含量,常見的檢測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譜法、比色法、熒光分光光度法等,在實際檢測中最常用以及有效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譜技術,包括氣相色譜-質譜、液相色譜-質譜等。使用該技術進行牛奶殘留抗生素的檢測,主要可以檢測到的抗生素有青霉素G、青霉素V、雙氯青霉素、鄰氯青霉素等,其中,青霉素G的檢測限度為4ug/L,其他青霉素的檢測限度則為10ug/L。該項檢測技術的靈敏度比較強,速度較快,分辨率較好,具有很好的重復性,但需要精密的檢測設備輔助,檢測要求比較高,所以檢測的過程比較復雜,成本較高,在日常的牛奶抗生素殘留檢測中推廣意義不大。
2.微生物學檢測。微生物學檢測是一種對牛奶抗生素殘留的常用檢測方法,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微生物實驗室來進行檢測,所選用的菌種可以是嗜熱鏈球菌。(1)將所需要檢測的牛奶在80攝氏度高溫下進行滅菌,再選用有青霉素的牛奶當作參照溶液。(2)將嗜熱鏈球菌接種在已經(jīng)滅菌的牛奶當中,在36攝氏度的溫度下培養(yǎng)15個小時后加入相同體積的牛奶,混合成為測試的菌液。(3)選擇兩個相同的試管來盛裝不同的測試樣品,分別做陽性和陰性的對比,陽性的選擇用青霉素參照溶液,陰性的則用已滅菌的牛奶。(4)實驗試管在80攝氏度溫度下水浴加熱5分鐘,冷卻到37攝氏度后加入測試的菌液;在36攝氏度的溫度下水浴培養(yǎng)2小時后,再添加4克-氯化三苯四氮唑溶液,然后觀察試管中顏色的變化。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從實驗結果可知,當試管中溶液為牛奶原色的時候,說明牛奶中有抗生素的存在;當試管中溶液呈現(xiàn)紅色,則是陰性的結果,說明牛奶中沒有抗生素的存在。
3.新的檢測方法。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關于牛奶殘留抗生素的檢測也出現(xiàn)了新的技術,比如,生物傳感器檢測方法主要是借助生物化學和電化學的原理,將生化反應的信號轉換成為電信號,再對電信號進行放大和模數(shù)轉換處理,從而檢測出物質的濃度,在牛奶殘留抗生素濃度檢測中有著重要的應用。比如,有學者利用多克隆抗體的形式,在膠體金顆粒上進行連接,以此當作檢測試劑來檢測頭孢菌素,該方法對于頭孢菌素的靈敏性非常強,可以應用在牛奶殘留抗生素的檢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