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了全面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小主人,教師可以通過對班務進行合理分工,給予學生自我的坐標,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就感;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班級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學班級自主管理模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內在潛能,為學生提供了多元發(fā)展的平臺,既展示了班級文化的獨特魅力,又彰顯了學生的自我特色,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了班級主人翁的成就感。
[關鍵詞] 自主管理;班務分工;因材施教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币粋€人要想實現真正的自我成長,必須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而不是依賴外部的力量。自班級授課制產生以來,班級成了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主要天地,班級管理這門學問便應運而生,班主任采取怎樣的班級管理模式將直接影響班級的走向和學生的成長。
如今的小學班級管理,大多還處在“警察式”或“保姆式”的“人治”狀態(tài)。大多數班主任還依循著常規(guī)的班級管理模式:要么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學生完全成了被管理者,處于被動地位;要么把班級事務交給個別班干部,凡事由班干部來處理,結果班干部久而久之便成了“特權階層”。同時,作為“普通百姓”的其他同學又因被置于被管理者的位置,凡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形成了對班級事務漠然的心態(tài)。在這種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常常分身乏術,整天陷于班級瑣事中無法脫身,難有自我提升的時間和空間。于是,在現實中,便出現了教師不愿當班主任、怕當班主任的現象。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都有發(fā)展,他們渴望被接納、被欣賞,也希望能夠參與班級事務,在班級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才能。而在常規(guī)的班級管理模式中,他們卻只能被動地遵守由班主任制定的一系列規(guī)則,難有自我發(fā)揮的空間。于是,學生中便出現了班主任在時中規(guī)中矩,班主任不在時信馬由韁的現象。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相對自由的環(huán)境,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班級的舞臺上找到自己的坐標呢?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根據各年段學生的不同特點,探索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小學班級自主管理之路,在實踐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此種管理模式旨在激發(fā)和調動全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賦予學生以合適的角色,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班級的主人翁。
一、班務分工,給予學生自我的坐標
魏書生在他的著作《班主任工作漫談》中寫道:“我們不能把學生當成沒有思想、沒有情感的被動的受管理者,而應該把他們當成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動發(fā)展個體。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們的意愿,尊重他們的人格,把他們當作實實在在的人,而不是‘馴服物?!泵總€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他們年齡再小,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在班級管理中,我們應當把學生當作班級的主人,為之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而不是使之如機器一樣被動地接受管理。
班級作為學校的基本單位,囊括了很多班級事務。大到參加各類文體活動,舉行班隊會,小到掃地、擦黑板、圖書管理、擺放水杯等,都需要進行有序安排。如果這些班級事務都由班主任來一一處理,一方面班主任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學生會失去主動性。如果我們把所有的班級事務進行分類歸納,然后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激勵每個孩子都主動承擔一項班級事務,那么整個班級就會出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
要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主人翁的成就感,我們就要集合大家的智慧來創(chuàng)造一些“崗位”,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為班級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并體驗到為大家服務的成就感。比如,在我執(zhí)教的“夢想班”里,除了常規(guī)的各類班干部設定外,我和孩子們又一起挖掘出了好多個“崗位”。這些“崗位”五花八門,有些還妙趣橫生,只有孩子們善于思考的小腦瓜才能想出來?!盎ú菪l(wèi)士”負責管理教室里的花草,為他們澆水、修剪枝葉;圖書管理員負責班級的圖書管理,對它們登記、造冊等?!懊裰餍》ㄍァ笔前嗬锏恼{皮蛋小燦想出來的“職務”,他毛遂自薦,還說同學之間有時會發(fā)生一些小矛盾,要是每件小事都去找老師的話,老師肯定忙不過來,他覺得自己善于協(xié)調各類關系,愿意擔此重任??磥恚灰蠋煛盁o為而治”,將“當家做主”的權力交給孩子們,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真的是無窮無盡的。“水杯管理員”的職務使得同學們的杯子再也不會無序地擺放了,因為有專人負責,所以物品也井然有序了;“民主小法庭”使得同學之間更和睦了,因為庭長會聯合“調解員”,讓有矛盾的同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化解矛盾。
當然,因為小孩子天性都是喜新厭舊的,班務分工也不能一成不變,隔一段時間,班主任要組織他們通過自主選擇的方式調換一下“崗位”,這樣,方能讓他們嘗試不同的“角色”,從而培養(yǎng)他們多方面的能力。
在班級里,對班務進行合理分工,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變被動管理為主動參與。在對班級事務的積極參與中,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得到了發(fā)揮,他們體驗到了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就感;同時,大家分工協(xié)作,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也更加融洽,整個班級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二、班級活動,提供學生自我的平臺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的性質類似于農業(yè),而絕不是工業(yè)?!苯處煵皇菣C器,學生也不是原材料,我們不應該把鮮活而富有個性的生命個體放在教育的機器上,加工成千篇一律的工業(yè)產品。作為教師,更應該像農夫一樣,把一顆顆原本各不相同的種子種在泥土里,為他們施肥、澆水,慢慢地等待種子的成長。
在班級這個平臺上,班主任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組織開展各種班級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考驗,以達到開闊眼界、激發(fā)活力、發(fā)現自我的目的。為了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班主任在設計班級活動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等進行合理設計,班級活動涵蓋面要廣,既要有學科活動,如班級讀書會、數獨比賽,又要有文化活動,如繪畫作品展、情景劇、才藝展示等,還要有涉及心理健康及人際關系方面的內容,如“我是勤勞小蜜蜂”主題隊會、“當矛盾發(fā)生時”主題班會等。在組織這些班級活動時,學生可以毛遂自薦,主動參與,擔任主持人、策劃人。
在“夢想班”實驗體系里,我組織學生開展了“系統(tǒng)化課外閱讀工程”“全員化戶外實踐活動”“多樣化文體活動”“特色化主題班隊會”等多種班級活動;根據自身特長,自主開發(fā)了國學美術、繪本陶藝等多種班本課程,讓學生在藝術氛圍的熏陶中提升了自己的審美素養(yǎng);定期召開“夢想讀書會”來分享閱讀成果;舉行陶藝及國畫作品展,以展示我們的班本課程成果;我還會帶領孩子們開展“慧寫匯畫 ”戶外綜合實踐活動及參觀博物館、藝術館等戶外研學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讓他們在不斷地嘗試中展示自己、發(fā)現自我。
三、教學方案,保證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孔子在教育學生時,非常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同樣一個問題,因為學生的個性不同分別給予了不同的回答,這是因材施教教學方法成功運用的濫觴。到了現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經過研究發(fā)現,人的能力不是單一的,而是有多種智能,個體不同,其所突出的智能領域也不同。這些理論和研究無異會對我們的教學產生很大的啟示,每個生命都是鮮活特別的,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雖然我們目前仍以紙筆測試作為教育評價的主要手段,但在班級這個能力可為的空間里,我們可以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方式為給每個孩子架一座橋,使每個孩子各得其所、得有所長。教師要想實施因材施教,必須對學生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方能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小隆是個個性很強的孩子,他思維敏捷、表達流暢,課堂上常有優(yōu)異表現。但他父母忙于照顧二寶,忽略了他的情感訴求,他在人際交往方面便出現了很多問題。從幼兒園開始,他便經常與同學發(fā)生沖突,進入小學以后,大有變本加厲之勢。在班級里,他故意推搡同學,或者把同學的文具扔進垃圾桶,或者偷偷毀壞同學的美術作品,甚至故意用鉛筆劃傷同桌。他的這些行為令其他家長十分惱怒,他的家長也非常無奈。
通過觀察,我發(fā)現他其實非常想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也想加入其他同學的群體中去,但因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就用過激的方式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但也使得其他同學產生了很強的防備心理,他對此越發(fā)憤怒,因此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根據他的這些特點,我采取“顧左右而言他”之法,淡化他在人際交往上的問題,轉而發(fā)掘他的優(yōu)點,給予他發(fā)揮和展示的平臺。他喜歡表演,有繪畫的特長,于是課堂中的情境表演就叫他來扮演角色,看著他惟妙惟肖地扮演“小鴨子”,勇敢地背起落水的“小公雞”時,孩子們發(fā)出了會心的笑聲,他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班會課上,我會經常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有關人際交往的主題隊會,教孩子們學會與人相處。遇到繪畫展覽,我會把小隆的作品放在顯眼的位置,以滿足他渴望被接納的需求。后來,小隆雖偶爾仍會和同學發(fā)生小齟齬,但從整體來看,他變得陽光積極了,也獲得了同學的接納。有一次,他還主動跑來告訴我說:“老師,我發(fā)現咱們講臺上的那盆花有點干了,我可以給它澆點水嗎?”看著他清澈純真的眼睛,一種感動瞬間溢滿了我的全身,多么天真可愛的孩子?。∷麄儶q如一塊塊璞玉,雖偶有瑕疵,但只要師長用心雕琢,定會蛻變?yōu)橐粔K塊熠熠生輝的美玉。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小學班級自主管理模式通過對班務進行合理分工、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采取個性化育人方案等途徑,激發(fā)了學生的內在潛能,為學生提供了多元發(fā)展的平臺,既展示了班級文化的獨特魅力,又彰顯了學生的自我特色,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了班級主人翁的成就感,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萬物各有不同,世界才顯美麗。人才各盡其能,教育方回本源。在對教育之道的無盡探索中,我們只有尊重生命、胸懷大愛,才會發(fā)現那動人心弦的精神之美!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2]葉圣陶.教育與人生——葉圣陶教育論著選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孫武.孫子兵法——中國古典文學薈萃[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王秀梅? ?甘肅省蘭州大學附屬學校教師,市級骨干教師。多次在省市級教學大賽中獲一等獎,主持和參與省級課題若干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