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雖然
摘 要
當下地方民間文獻空前繁榮卻面臨碎片化、泡沫化的困境,絕大多數(shù)散落于千家萬戶,極易流失和湮滅。與專注文物標本收藏的博物館和具有機要性、保密性的檔案館相比,作為“知識管家”的圖書館收藏當下地方民間文獻義不容辭;而在我國整個圖書館系統(tǒng)中,地方高校圖書館無疑是當下地方民間文獻的理想歸宿。
關鍵詞
當下地方民間文獻;收藏;地方高校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 G25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4 . 58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of local folk literature is facing the plight of fragmentation and bubble. Most of them are scattered in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and are easy to drain and annihilate. Compared with the museums focusing on the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ives which are of vital importance and confidentiality, it is incumbent upon the libraries as "knowledge stewards" to collect the local folk literature at present; and in the whole library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 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is undoubtedly the ideal destination of the local folk literature at present.
Key words
Current local folk literature;Collection;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當下地方民間文獻”是指一個地方最新出現(xiàn)的民間文獻。此類文獻具有以下三個表征:一是時新性,即時間上的“現(xiàn)在完成時”。二是地方性,即空間上限定在某一特定行政區(qū)劃或特殊地域(如孝感市或江漢平原等)。三是民間性,它與官方相對而言,地方文獻除官修的地方史志、年鑒、官方倡導并資助的文獻外,其他均屬民間文獻。
當下地方民間文獻在市場化、信息化語境下呈現(xiàn)空前的繁榮局面,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數(shù)量龐大。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的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和人們的生存質量的提升,大多數(shù)人都在有意或無意的生產(chǎn)文獻,所產(chǎn)生的文獻規(guī)??涨?。二是品種繁多。既有傳統(tǒng)的家族族譜、文書賬本、土地契約、書籍信函,又有新興的禮儀錄音錄像、日常生活視頻、電子音樂相冊、博客、聊天室、QQ、微信等。此外,還有大量的自費出版的個人專著,包括各類文學作品、人物傳記、家史、村史、企業(yè)志、品牌志、風物志、日常生活小品等等。
如何搜集、保存、開發(fā)并利用地方民間文獻,不少學者已有富有成效的探索。這些文章論述的對象或是廣義的民間文獻或是廣義的地方文獻,而專門論述當下地方民間文獻的尚付之闕如。地方高校圖書館收藏、整理和利用當下地方民間文獻是一個利在當下、功在千秋的系統(tǒng)工程,值得有心者有志者精心打磨。筆者對此有一個初步的思考,本文僅就當下地方民間文獻面臨的困境及其理想的出路談談自己的看法,淺陋之處還望指正。
1 當下地方民間文獻面臨兩大困境
當下地方民間文獻所涉及的內容包括歷史、地理、民俗、風物和更廣泛的日常生活,所蘊藏的原生態(tài)信息豐富而珍貴。然而,由于它們大多屬于未經(jīng)出版發(fā)行的“零次文獻”[1],在空前繁榮的背后卻面臨碎片化、泡沫化的困境。由于大多數(shù)國人的文獻意識淡薄,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具有豐富信息的當下地方民間文獻大多將風化、湮滅,令人扼腕。
1.1 碎片化
所謂碎片化是指當下地方民間文獻處于散在的零星狀態(tài),未能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其生產(chǎn)方式、流通手段和存儲均處于自發(fā)而非自覺狀態(tài)。民間文獻絕大多數(shù)由個人或家庭收藏,部分由家族或民間收藏家收藏,只有極少數(shù)幸運兒進入地方圖書館、博物館和檔案館,許多具有珍貴價值的文獻散落在千家萬戶。
碎片化的具體表現(xiàn)有如下幾點:
1)部分當下民間文獻有幸進入當?shù)貓D書館、檔案館。包括:(1)自費出版的各類文學作品,如人物傳記、企業(yè)志、地方風物志等,大多為作者贈予圖書館收藏。(2)地方先賢、烈士、英模人物的有關文獻資料因被征集而進當?shù)貦n案館。
2)部分當下民間文獻進入民間收藏機構。隨著社會的進步,各地涌現(xiàn)了數(shù)量不一、規(guī)模不一、主題不一的民間收藏機構,這些機構或稱“××博物館”或稱“××展覽館”或稱“××中心”。比較正規(guī)的族譜、鄉(xiāng)規(guī)民約、契約文書是它們搜尋的重要目標。但這些民間收藏機構的創(chuàng)立者很少有“建川博物館群落”的創(chuàng)建者樊建川那樣的眼界與雄心,他們的收藏行為大多屬興趣愛好或商業(yè)營銷策略,因而很難保證文獻被永久收藏。
3)少部分當下民間文獻流入本地的舊書攤、古玩市場,主要包括族譜、個人專著、人物傳記、村史、企業(yè)志、風物志等。
4)絕大部分當下民間文獻散落在千家萬戶。
1.2 泡沫化
所謂泡沫化是指當下地方民間文獻容易流失與湮滅。具體表現(xiàn)又可分多種情形:
(1)時效性特征突出的文獻隨著其所關涉事體的結束而失去其利用價值被人們隨手拋棄,如一些契約文書,往來信札等。
(2)私密性特征突出的文獻因當事人擔心名譽受損或影響他人而被銷毀,如私人日記、離婚證書、黨紀國法處分文書等。
(3)即便是比較正規(guī)、嚴肅、具有私人保存價值的文獻,因人事變遷而流失,如家譜、族譜、婚慶錄像等。
(4)最大量最普遍的現(xiàn)代電子文獻,除少量有心者轉入存儲器外,大多隨風消散,如短信、微信等。
當下地方民間文獻之所以陷入碎片化、泡沫化的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民眾普遍缺乏文獻意識,往往只在意文獻產(chǎn)生時的臨時實用價值而忽略其文獻價值,“事過境遷”自古以來似乎是中國民間文獻的宿命,西方社會較為常見的能完整地保存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家庭檔案資料,在中國難覓蹤影。二是圖書情報文獻從業(yè)者的有意無意地忽略,重歷史而輕現(xiàn)實、重經(jīng)典而輕一般,所以看似普通的其實蘊含著豐富信息的民間文獻很難留住他們的目光。三是各收藏機構包括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拘囿于專業(yè)領域缺乏“大文獻觀”或由于客觀條件所限,不會刻意收藏或無力收藏。
2 地方高校圖書館是當下地方民間文獻的理想歸宿
如何將數(shù)量龐大而又是碎片化存在的當下地方民間文獻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如何使這些原生態(tài)的、最真實的承載當下社會豐富信息的當下地方民間文獻避免隨時間風化的泡沫化命運?它們的出路在哪里?筆者認為,地方高校圖書館是它們的理想的聚集地。毫無疑問,大多數(shù)文獻的最后歸宿無非是圖書館、博物館和檔案館。與博物館、檔案館相比,圖書館作為“知識管家”[2],對搜集、整理、保存當下地方民間文獻更應有所擔當。
(1)“博物館,是收藏研究、教育與傳播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實物資料或自然標本,為一定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服務的文化教育事務機構。”[3]資料收集、整理保存、科學研究、展出以及教育是其主要功能。
博物館以收藏有價值的實物為主,盡管它也有文獻部,但其中的文獻大多與收藏的實物有關,少數(shù)與實物無關的文獻,其本也“物化”為文物,如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書畫及古本典籍。博物館所收藏的實物往往具有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的“標本”意義,體現(xiàn)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方、一個時代、一個行當?shù)奈拿魉疁屎桶l(fā)展高度,而大量的當下地方民間文獻自然很難進入它的“法眼”,即使僥幸進入,而必然會長期被“打入冷宮”,不能充分體現(xiàn)它應有的價值。
(2)“檔案館是黨和國家的科學文化事業(yè)機構,是永久保存檔案的基地,是科學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檔案史料的中心?!盵4]檔案館的性質主要有以下幾點:科學文化性、社會性、歷史性、信息性、機要性、服務性、教育性等,其保存的檔案具有永久性。
其中,“機要性”意味著檔案館所保管的檔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使得檔案館對外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它所服務的對象往往是利害相關者、擁有相關權力者或專家學者,其公共性、公開性相對于博物館、圖書館并不明顯。除少數(shù)具有特殊意義者外,絕大多數(shù)當下地方民間文獻不會受到檔案館的青睞。
(3)圖書館是專門收集、整理、保存、傳播并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教育和科研機構。文獻是圖書館開展一切工作的物質基礎。1975年國際圖聯(lián)大會對圖書館的功能達成以下共識:一是保存人類文化遺產(chǎn),二是開展社會教育,三是傳遞科學情報,四是開發(fā)智力資源,五是提供文化娛樂。
當下地方民間文獻既是今天的“科學情報”又是將來的文化遺產(chǎn),圖書館作為為讀者和公眾服務的事業(yè)單位、作為人類知識文化的寶庫和信息的匯聚地,有責任有義務也有條件為當下地方民間文獻提供最后的歸宿。
3 在所有層級的圖書館中,地方高校圖書館在搜集、整理、存儲當下地方民間文獻更具有優(yōu)勢
我國圖書館系統(tǒng)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tǒng)。以層級分,有國家級、省級、地市級和縣級圖書館;以類型分,有公共圖書館,專業(yè)(主要在高校)圖書館和少兒圖書館。此外,還有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或單位內部的圖書室和私人圖書館(藏書樓)等等。在講究等級和分工相對明確的各級各類圖書館中,地方高校圖書館是當下地方民間文獻較為理想的歸宿。
1)省級及其以上圖書館(包括國家圖書館、省級圖書館和著名高校圖書館如武漢大學圖書館等),它們居于圖書館系統(tǒng)的頂端,擁有較為悠久的歷史和智力財力優(yōu)勢,館藏圖書資料文獻信息十分豐富,除一般文獻外更注重對孤本、善本等精品文獻的收藏,而對當下地方民間文獻興趣不大。
2)地市級和縣級圖書館除向公眾提供普泛性讀物外,也注重本地文獻的搜集、整理與存儲,但主要是地方史和官方文獻。而且,限于財力、人力和其他條件,除少數(shù)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地市級或縣級圖書館(如廣東省深圳市圖書館、東莞市圖書館)外,面對大量而蕪雜的當下地方民間文獻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地方高校圖書館具有專業(yè)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的雙重屬性,肩負既為校內專家學者的科研、學生的專業(yè)學習提供服務又要為社會人員的閱讀、查詢提供方便的雙重任務,還要承擔著為地方的經(jīng)濟、文化、社會的發(fā)展提供文獻信息參考的使命。因而,及時搜集整理、存儲高校所在地的地方民間文獻是地方高校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職責。
(1)收藏當下地方民間文獻對于地方高校圖書館而言能夠更好地滿足師生在教學、科研和學習上的需求。地方高?!敖畼桥_先得月”,因地理優(yōu)勢大多成為地方文化的研究中心。地處楚文化核心區(qū)荊州的長江大學,已是我國楚文化的研究中心;吉首大學地處土家族聚集地的湘西,成為我國土家族文化的研究中心;嘉應學院地處客家人聚集地的梅州,已是我國客家文化的研究中心之一。這些中心的形成,其所在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提供了必要的有力的支撐。
(2)地方高校的人才智力的相對優(yōu)勢,也可使當下地方民間文獻的開發(fā)利用發(fā)揮最大效益。地方高校是一個地方的人才高地,匯聚了一個地方的諸多領域的專家學者,收藏在地方高校圖書館的當下地方民間文獻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3)就地方高校圖書館本身的文獻信息的建設而言,當下地方民間文獻的收藏可以豐富自己的館藏打造自己的特色。因種種條件的限制,地方高校圖書館在孤本、善本等精品文獻的收藏方面很難與省級以上圖書館展開競爭,但搜集、整理和儲存當下地方民間文獻卻因地理條件而具有天然優(yōu)勢。充分利用這種優(yōu)勢廣泛搜羅當下地方民間文獻,建成地方民間文獻信息中心,從而塑造自己作為圖書館的獨特形象品牌。
(4)地方高校圖書館的硬件設施相對完善,財力也有相對保證。
總之,地方高校圖書館有充分的理由并有充分的條件為當下地方民間文獻提供理想的歸宿。
參考文獻
[1]林水秀.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與管理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6:5.
[2]周九常.圖書館社會形象定位與發(fā)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31.
[3]文化部文物局教育處.文物博物館專業(yè)基礎課綱要[M].北京:文化部文物局教育處,1983:2.
[4]李培青.檔案館學[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88:18.
[5]鄧群剛.當代中國民間文獻史料的搜集、整理與利用現(xiàn)狀綜述[J].中共黨史研究,2011(9):110-118.
[6]黃捷.信息化視閾下高校圖書館民間文獻的保護與利用[J].廣西教育(高等教育),2016(12):68-70.
[7] 張建國、李金玲. 地方高校圖書館開展地方文獻工作研究[J].現(xiàn)代情報,2007(7):183-186.
[8] 陳曉春. 淺析高校圖書館對地方文獻的開發(fā)利用——以定西師范高等??茖W校為例[J].黑龍江史志,2014(9):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