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委托公證 風險 防范措施
作者簡介:李寧,山西省太原市城北公證處。
中圖分類號:D926.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032
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不動產買賣過程中涉及到的委托公證已經成為該項工作的重點內容。另一方面,隨著資金市場的發(fā)展,社會誠信體系尚不完善,導致個人誠信存在嚴重缺失,導致在委托公證的過程中面臨的風險不斷提升。因此,如何控制好委托公證的風險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社會課題。
(一)委托公證風險概念
委托公證本質上就是委托相關的事務所進行公正的一項工作。委托人需要通過向相關的工作人員授權,對相應內容進行公正,確保委托事項的真實性、合法性以及合理性。在委托的整個過程中,需要注意是的是委托公證的風險問題,這種風險具體指的是在公證事務辦理過程中,由于公證人員的工作疏漏或者實際操作過程中考慮問題不全面,導致整個公證活動不夠完善、合理,從而對公證機構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就辯證監(jiān)督而言,只要存在委托關系,在整個公證過程中就會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或大或小的風險,并且這種風險不會由于個人的想法而發(fā)生改變。但人的主觀行為可以通過相應的方式進行處理,從而對行為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進行規(guī)避,從而不斷提升公證業(yè)務的質量。
(二)委托公證風險的特征
第一,委托公證風險的社會影響非常嚴重。當前不法分子借助委托公證事項牟取暴利,從而會造成各種各樣的法律糾紛,導致整個公證機關的公信力受到影響,受到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社會公眾通常對于法律知識掌握的不夠全面,容易形成盲目效應,從而對公證機關的工作造成質疑,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性。
第二,委托公證風險還具有潛伏期長的特點,并且容易爆發(fā)。目前,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各方面還不夠完善,受到物質經濟思潮的影響,通過公證業(yè)務損害他人利益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當事人由于委托時間過長,導致整個風險具有相對較長的潛伏期,等到糾紛出現(xiàn)之后,才能發(fā)現(xiàn)公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公證機構的外界影響力。
(一)公證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當前,我國對于公證機構的管理依然存在一定的疏漏,首先就是風險評估機制不夠健全方面,對于即將發(fā)生的各種風險難以進行科學預估,導致在公證的整個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應急預案,一旦出現(xiàn)問題,將會面臨嚴重的訴訟賠償或者公證投訴。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相對于發(fā)展較慢的地區(qū),發(fā)達地區(qū)的公證業(yè)務量相對較多,因此許多公證人員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形式審核問題,對于公證內容的風險缺乏科學評估。這種工作模式將會導致在公證過程中出現(xiàn)各種假人名、假材料等虛假內容。
第二,公證機關的風險評估機制不夠健全,導致公證員在與申請公證的人員進行談話時,模式固定,嚴重影響公證工作的開展質量。對于當前的公證工作,大部分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夠,對于公證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風險問題沒有整體把控,因此難以根據(jù)具體的時間進行全面的詢問和了解,難以詳細告知委托人風險。
(二)法律制度不夠完善
當前,我國對于公證領域的相關工作安排不夠完善,涉及到的公證風險事件缺乏科學的法律支撐,導致公證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難以受到法律的支持和有效約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證的風險。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法律的指引,當事人會借助法律的漏洞對公證人員進行欺騙,加上公證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思維不夠開闊,通常會采用固定模板處理情況,委托人會提前進行針對性的準備,導致公證人員難以發(fā)現(xiàn)委托人以及公證事件隱藏的問題。
(三)公證隊伍建設不夠完善
人才是各個機構的核心,對于公證工作而言,公證人員的專業(yè)性和經驗對于整個風險的規(guī)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公證過程中,由于業(yè)務的不斷擴展,卻沒有對公證工作人員設置嚴格的考核標準,而且部分公證機構過分追求業(yè)績,對于公證工作的質量不夠重視,在很大程度上對整個公正程序進行簡化,導致審查過程流于形式,對于材料的真實性難以進行有效評估。當前工作人員的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模式也是造成公證風險的重要誘因。很多公證機構內部人員存在嚴重斷層,以中老年干部為主,懂得使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中青年人數(shù)較少,致使整個機構整體信息素養(yǎng)水平低下,不能滿足當前信息化社會的建設需求。
(一)做好公證業(yè)務中的風險評估工作
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和有效的防范手段是確保委托公證業(yè)務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障。
第一,風險評估的確立可以實現(xiàn)分層化管理,不同層次的工作人員在整個公證的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樣也會具有不同的責任,因此在整個資料的審核過程和與委托人的交談過程能更好地規(guī)避風險。以實際情況為例,對于輕重緩急存在差異的案件,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工作的分工,從而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確保風險評估的科學性。
第二,在辦理業(yè)務的過程中需要明確風險的內容,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公證的事項要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二是明確公證事項的整個輿論導向,從而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盡量避免影響社會輿論的導向,盡可能避免觸及到敏感的話題,尤其是與當前社會政策和制度有關的問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公證風險。
第三,需要強調公證事項的合理性。這就需要公證工作人員時刻了解人民需求,保證事項的合理性。對于違背社會需求的案件拒絕辦理。
第四,需要通過多個角度的調研,對公證事項的風險程度進行了解,從而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并對整個調研結果進行系統(tǒng)化分析,從而確定最終的結果。
(二)對相關人員施行有效的責任機制
由于誠信體系的建立存在一定問題,在公證過程中依然存在較大風險。具體而言,對于監(jiān)督制度的履行,目的在于使其明確委托公證的重要性,但這種違法行為依然難以杜絕。因此監(jiān)管部門的責任需要進一步細化,從而切實發(fā)揮監(jiān)督部門的作用。因此,委托公證的風險防控需要借助法律的力量進行維持,從本質上降低公證機構的責任,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
信息化背景下傳統(tǒng)坐堂辦證模式逐漸被淘汰。但目前部分公證人員并未意識到公正信息化的意義與必要性,不明白信息化建設是公證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區(qū)域。若公證人員全體思維不變通,不迎合市場變化,不提升用戶體驗,很容易被社會淘汰或被其他行業(yè)、制度所取代。所以,搭建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辦證思維模式,滿足信息化時代的需求,給當事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務,快速解決問題,節(jié)省當事人的精力、時間等是公正行業(yè)發(fā)展必然導向。同時加強對公證人員的培訓,做好公證員隊伍建設工作,將可能遇到的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促進公證服務質量的提升。
(三)創(chuàng)建科學化的公證賠償機制
目前,公證業(yè)務的賠償機制不夠完善,賠償額度過大也會限制公證業(yè)務的發(fā)展。因此需要借助法律法規(guī)的效力對賠償制度進行完善,對于公證業(yè)務進行科學分析,不能一刀切,需要結合具體的風險情況,確定相應的賠償標準,從而確保公證業(yè)務的健康發(fā)展。地方政府需要配合有關的部門及時掌握實際的情況,從而不斷完善賠償制度。
設置多種渠道進行申辦咨詢,例如線上線下渠道互補式,包括官網(wǎng)、微信和窗口等,同時配以多種渠道的快捷支付,如微信、支付寶、銀行卡和現(xiàn)金等,滿足不同民眾的需求。其主要流程大致可以分為:在線咨詢、線上受理、線上預約、申辦公證、上傳文件(手機拍照上傳)、付款等,只要在線上將所需要的所有文件上傳成功,就可完成申辦流程。這些現(xiàn)代化、精細化的改變,目的是提升公證體驗,實現(xiàn)“最多跑一次”的服務承諾。如果條件允許,公證機構應該跟進網(wǎng)絡發(fā)展潮流,設置并配備各種形式的移動終端窗口,如電腦、筆記本、蘋果手機、安卓手機等,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有網(wǎng)絡就能實現(xiàn)隨時隨地辦公的可能。例如公證員在外出差的間隙、來回途中、等車、等飛機時就可利用手機、筆記本等處理公證業(yè)務,特別是那些證據(jù)齊全的公證業(yè)務,可直接在來回途中辦好,并隨時進入公正系統(tǒng)進行存檔留底,整個處理過程輕松便捷,效率極高。
(四)不斷完善審查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公證流程
公證審查作為控制公證風險的核心工作,需要工作人員格外重視。目前規(guī)范公證風險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第一,公證審查需要重視實踐工作,一旦當事人提出要求,公證人員需要及時記錄相關的紙質信息,并做好后續(xù)的簽字確認工作。同時還應該準確把握當事人的語言習慣。具體包括當事人的動作和表情等方面。對于當事人的交談,應該從多個角度對案件進行了解,并對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初步判斷,從而規(guī)避不必要的風險。在交談的過程中需要向當事人闡明虛假陳述的嚴重性。
第二,公證材料的審議要細致,一旦出現(xiàn)問題需要及時進行探究,并對比材料的細節(jié),從而尋找問題的根源,必要時做好材料的復核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公證審查過程中需要做好自我監(jiān)督工作,從而不斷強化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
此外,公證機構需提供免費的查詢服務,主要包括公證事項的不動產登記信息、婚姻信息查詢等,承辦公證員在受理當事人的申請后查詢相關信息,避免出現(xiàn)當事人奔波往來的情況,提升公證業(yè)務效率。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的公證人員面臨的業(yè)務越來越多,容易出現(xiàn)疏漏,這種疏漏導致的風險有可能會給公證機構帶來較大的損失。因此相關部門需要提升對公證風險的重視程度,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對公證風險的制度問題和管理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同時還應利用分層管理模式對風險進行控制,明確分工,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yè)性。通過以上措施,確保公證機構的公信力,引導好社會輿論,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李為琴.委托公證的風險問題研究及優(yōu)化策略[J].法制博覽,2019(32):147-148.
[2]劉素斌.新形勢下委托公證的風險及防范問題分析[J].法制博覽,2019(31):167-168.
[3]黃才宏.關于擔保性委托公證的風險防控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9(15):96-97.
[4]邱志平.新常態(tài)下不動產委托公證的風險及對策探究[J].閩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9(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