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偉君
強國必先強教育,強教育必先強教師。建設一支優(yōu)質的幼兒園教師隊伍,是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的關鍵,也是幼兒園管理者的一個使命。如何基于本園實際,打造一支適合和推動本園發(fā)展的教師隊伍,我們在實踐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發(fā)揮黨團員教師的模范作用
我園共有黨員教師26人,團員教師30人,占教職工總人數(shù)的大多數(shù)。在日常的培養(yǎng)過程中,我們非常重視對黨團員教師的培養(yǎng),竭力從政治、專業(yè)兩方面去優(yōu)化黨團員教師隊伍,進而發(fā)揮他們的模范引領作用。
(一)加強學習與實踐,提升黨團員教師的政治、專業(yè)素養(yǎng)
加強學習與實踐,優(yōu)化黨團員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和日常行為表現(xiàn)。我們一方面定期召開支部委員會、支部黨員大會、黨小組會,按時上好黨課,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有計劃地開展自學與集中學習,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摘編、“學習強國”相關內容等,不斷提高黨團員教師的政治理論修養(yǎng)。另一方面,加大對黨團員教師實踐行為的監(jiān)督力度,對他們的要求更嚴格。幼兒園里一些重、大、難的任務大多由黨團員教師承擔,如去條件更艱苦的幼兒園支教、每年寒暑假在幼兒園值班等任務,黨團員教師都會積極要求、主動承擔。黨團員教師迎難而上的實際行動,極大地鼓舞了全園的教職工。
每月,幼兒園會策劃一次周末社區(qū)公益早教活動,活動時間為半天,活動內容以親子操、集體教學活動、生活活動、親子游戲等為主。每次,黨團員教師都會積極報名參加,成為志愿者。面對陌生的親子團組和多元的半日活動,志愿者們每次都需花很長的時間精心準備,從內容選擇到方案設計,從獨自試講到團隊研磨,一個程序都不落下,一個細節(jié)都不放過。我們也會在志愿者自我準備的基礎上,組織幼兒園的骨干教師對活動目標、內容及環(huán)節(jié)安排進行多次的研磨與調整。這樣做,既提高了公益早教活動的質量,提升了志愿者教師的業(yè)務素養(yǎng),豐富了社區(qū)嬰兒生活,提升了家長育兒理念,又實現(xiàn)了幼兒園優(yōu)質資源共享的美好初衷。
作為省示范性幼兒園,我園承載著示范輻射的職責,因此幼兒園經常有各種接待、展示任務。這些任務會給本園教師帶來額外的壓力與負擔。這時,黨團員教師都會紛紛主動報名參加,帶動了更多的普通教師主動加入。其實,對外展示的任務是一項示范性的任務,對教師們來說更是一次很好的歷練機會,對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黨群協(xié)作,共同成長
黨團員教師的榜樣引領,可以促進教師隊伍的整體優(yōu)化。為此,幼兒園開展了一系列黨群協(xié)作活動。如,黨團員教師送教進班或迎客進班、開展講座活動、交流實踐經驗……幼兒園還搭建星級班集體、和諧班組等平臺,黨團員教師帶領普通教師爭先創(chuàng)優(yōu)。這些活動的有效開展,使黨團員教師更加優(yōu)秀,優(yōu)秀教師積極地向黨團組織靠攏,普通教師自覺地向優(yōu)秀教師看齊。
前段時間,幼兒園就“數(shù)學領域的教學”開展了研討活動,教師們除認真閱讀書刊儲備理論知識外,還要準備展示教學活動。一時,好多教師倍感壓力。程老師是一名老黨員又是市級名師,多年來她在數(shù)學教學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們便找到程老師,希望她能通過講座、送教進班等方式幫助教師們。程老師欣然答應。于是,程老師在園內網站公布主題講座的時間及送教進班的內容。此后,程老師就忙碌了起來,不時地被邀請進班示范教學、與年輕教師面對面地研討交流。程老師的講座也給了教師們很多有益的啟示……在一次研討活動中,年輕的王老師非常感激地說,正是有了程老師的幫助,她才明白該如何基于幼兒的興趣和經驗進行數(shù)學教學。這樣手把手地指導,讓她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脫穎而出,極大地提高了她的專業(yè)自信。
曾有一位園內的市級教壇新秀,在遞交入黨申請書時寫了這樣一段話:以前總覺得黨組織離我很遙遠,我從沒想過要入黨。但這幾年的黨群協(xié)作活動,黨員的先進模范事跡深深地感召著我,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成了我的理想和追求……
二、營造寬松的專業(yè)成長環(huán)境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實踐也證明,一所幼兒園的環(huán)境和氛圍會影響教師的言行舉止,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需要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筆者認為,要打造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就要做到適度容錯和適當減負。
(一)適度容錯
一個教師如果長期處于高度焦慮的狀態(tài),那么他的專業(yè)發(fā)展就會受到束縛。因此,園長既要激發(fā)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興趣,又要為他們的前行提供溫暖的精神港灣,以包容的心態(tài)接納教師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非原則性錯誤,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教育教學原本就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沒有公式可供教師照搬照抄,這就必然導致教師在探索實施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失誤。這時候,園長適度包容,給予他們更大的自主思考、自主成長的空間,將成為教師日后不懈追求專業(yè)成長的催化劑。
有一天,一位家長向我反映,說自己的孩子在家就餐時總是嚴厲地要求爸爸媽媽不能發(fā)出一點兒聲音,漸漸地家庭就餐氛圍沒有了原來的溫馨。孩子說他們的老師就是這樣要求他們的。聽了家長的敘述,我想到,那個班的班主任是一名年輕教師,可能在幼兒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的管理理念和行為上有偏頗。當時,我沒有立馬去詢問該教師,而是在第二天的午餐時分,借助巡班機會了解真實情況。在現(xiàn)場,我看到該教師總是神情嚴肅地巡視孩子們的就餐狀況,偶有聽到一點兒聲音就馬上制止。孩子們個個神情緊張,全然不見溫馨的就餐氛圍。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馬上在現(xiàn)場調整孩子們的情緒,讓就餐氛圍變得溫馨起來。在當時,我沒有批評這位教師,等下班時才找她溝通。我們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精神談到一日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慢慢地幫助該教師樹立正確的生活管理理念。最后以分享觀點的方式指出教師不妥當?shù)男袨?,讓該教師感受到我的良苦用心、寬容及真誠幫助。此后,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更高,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管理工作做得尤為出色。
記得在《指南》和省等級幼兒園評估標準出臺初期,很多教師對如何組織與實施一日活動、如何介入才不至于影響孩子的活動非常茫然和焦慮。一時,“閉上嘴、管住手”成了教師的口頭禪。而這更讓底氣不足的教師們不知所措,更不敢輕易介入幼兒的活動。于是,在一段時間內,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出現(xiàn)了“放羊”的狀況。我認為這樣的現(xiàn)狀絕不是課程改革之需,也無助于教師的專業(yè)提升。于是,我召集教師們共同細讀《指南》等相關文本,并鼓勵教師大膽地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思考支持幼兒的活動。我告訴教師們,在支持幼兒活動的過程中,允許出現(xiàn)非原則性的錯誤,只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支持策略即可。通過一次次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教師們最終達成對幼兒活動的有效支持。
(二)適當減負
幼兒園教師的工作是非常忙碌的,組織實施一日活動、創(chuàng)設班級環(huán)境、撰寫觀察日記、編寫幼兒成長檔案、開展家園聯(lián)系、建設班本課程……這種忙碌狀態(tài),一旦成為工作常態(tài),就會影響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因此,園長必須結合園所實際,盡量刪減教師工作中的非必要事項,盡量不占用教師的休息時間,給教師留出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專業(yè)問題。
“一個蘿卜一個坑”是幼兒園教師的工作現(xiàn)狀。因此,幼兒在園期間教師很少有機會長時間參與集體培訓。為了解決這個實際問題,讓所有教師都有機會接受專業(yè)培訓,幼兒園經常會在周末或晚上等休息時間邀請專家來園對教師進行培訓,這就延長了教師的工作時間。綜合考慮教師的業(yè)余生活和培訓積極性,幼兒園制定了周末培訓調休制度。幼兒園給每一個在周末參加培訓的教師發(fā)一張調休卡,允許他們在上班時間申請調休,不影響工資、福利等待遇。這樣的制度,既讓教師有機會獲得專業(yè)提升,又讓教師享受到了該有的休假,很受教師們的擁護。
曾有教師跟我說,幼兒園的文案工作、上交的材料太多,耗費了教師不少精力。聽到教師的呼聲,我馬上召集園務會議,對教師現(xiàn)有的文案工作進行梳理,列出每一項工作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性,然后根據(jù)實際進行分攤、合并或者直接刪除。比如,經驗型教師的一日活動計劃可以選用集體備課的形式;撰寫教養(yǎng)筆記的任務與撰寫觀察日記合并;幼兒因病追蹤記錄,可以讓保育員分擔等。這些措施,讓教師減少了不少不必要的文案工作,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研究中,投入到自主專業(yè)成長上。
三、抓住關鍵事件重點培訓
(一)緊扣熱點
學前教育是一項民生工程,備受社會關注。尤其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經常會有各地學前教育的重要信息見諸各類媒體,并成為全國熱議話題。作為園長,應及時捕捉社會關注的熱點或敏感話題,以此為內容對教師實施相應的培訓,在短時間內完善教師的相關素質,順應當下的教育需求。
3~6歲幼兒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不強,獨立生活技能不足,需要成人給予充分的照顧和保護。因此,入園后幼兒的身心安全就成為幼兒園的首要任務,也成為家長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盡管各幼兒園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保證幼兒在園健康快樂地成長,可最近幾年,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仍然時有發(fā)生,一度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也將所有幼兒園教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虐童事件的發(fā)生,也引發(fā)了各級教育部門對幼兒園教師師德問題的關注。作為園長,我清醒地認識到,雖然虐童事件沒有在我園發(fā)生,但是教師的師德問題是一項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幼兒園必須及時有效地利用這個教育契機,對教師開展針對性的培訓,用實際案例敲響警鐘,讓教師引以為戒,進一步規(guī)范自己的教育行為。于是,我們通過熱點案例的警示,開展一系列的師德提升主題教育,如組織教師重新學習幼兒園師德行為規(guī)范,開展良好師德小故事演講,撰寫案例學習心得體會,組織師德觀點報告,開展案例學習心得交流,評選園內師德楷模,等等。依托社會教育大環(huán)境和鮮活的教育案例實施重點培訓,讓教師深有感觸,加深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緊跟時事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必將帶來一系列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在各個時期,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性文件都會隨著改革的全面鋪開撲面而來,如,《指南》《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等。園長要始終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緊跟學習熱潮,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力求通過有針對性的園本化培訓,引導教師開展體驗式學習,不斷融會貫通,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新精神。
當《指南》頒布后,全國各地興起了學習領會《指南》精神的熱潮。但是,因為各個幼兒園、教師實際情況不同,這種統(tǒng)一性培訓的效果還是不能在短時間內奏效,貫徹落實的質量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此時,園長必須趁全國學習熱潮,通過多元的園本培訓,讓全園教師深刻領會《指南》精神并落實在教育行為中。為此,我們組織教師開展自學與集體學習,內請名優(yōu)骨干教師結合一日活動實踐分領域講解《指南》精神、外請專家精準解讀《指南》,舉辦讀書沙龍、組織《指南》讀后感分享活動,組織《指南》引領下的一日活動實踐教學研討等,結合幼兒園教育教學實際,將教師帶入多元的學習中,讓《指南》精神滲入每個教師的心田。在初夏時節(jié)的一次半日活動中,一名當班教師擅自將孩子們帶到了陰涼處做操。教研組長不解地問:“為什么要臨時改變早操場地呢?”當班教師理直氣壯地說:“今天天氣炎熱,太陽又大,我怕孩子們受不了?!贬槍Υ耸?,我們立即召集大家討論其適宜性,并組織教師學習《指南》中健康領域目標:教師應該引導孩子在較熱或較冷的戶外環(huán)境下活動,逐漸培養(yǎng)其適應能力。如此將《指南》精神聯(lián)系實踐的研訓,讓教師們明白自己的執(zhí)教行為是否適宜,如何將《指南》精神落實于實踐中。
最近幾年,幼兒園的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記得課改初期,好多教師因為無從下手而抱怨。當時我非常迷茫,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等我冷靜下來,認真傾聽教師的心聲,仔細分析現(xiàn)狀,才發(fā)現(xiàn)問題的源頭在于教師對課程改革的淺認知。因為缺乏課程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經驗,教師才會對課程改革產生消極抵觸情緒。我認為,當下最有效的解決策略就是實施應對性培訓,努力提高教師對課程改革的認知和價值認同。隨即,我們通過調查問卷、訪談交流、實踐觀察等途徑,了解教師的困惑。比如,有些教師還沒有樹立“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有些教師漠視生活環(huán)節(jié)的教育價值;有些教師不善于捕捉孩子們的興趣點,不知道如何實施課程等。基于教師的困惑,我們借助內力和外力,有針對性地開展與課程相關的應對性培訓,通過理論學習、實踐操練、案例觀摩等方式,幫助教師正確了解課程的相關知識,理解課程改革的意義,從而樹立正確的課程觀,完善課程建設的相關實踐技能,滿足當下教育發(fā)展的需求。
四、根據(jù)教師特點分類培養(yǎng)
幼兒園教師由于年齡、學歷、成長環(huán)境等不同而各有特點,有些新教師還沒有完全適應崗位,有些教師在某方面有所欠缺,有些教師在某個領域有特長……所以,幼兒園根據(jù)教師的特點進行分層培養(yǎng)、分類施策。
(一)適應性培訓
很多新教師在幼兒在園一日活動的組織與實施中,經常會陷入無所適從、束手無策的境地。面對一群活潑可愛又不聽使喚的孩子,他們不知道該怎么去把握愛和嚴格的尺度,怎么保持規(guī)則和自由的平衡,怎么才能使班級活動有序地開展。其實大多數(shù)新教師都會碰到類似的問題。所以,開展新教師一年期適應性培訓很重要,將會幫助新教師架起理論和實踐的橋梁,引導他們逐步適應實踐工作,從而基本勝任崗位工作。為此,我們每年會對新教師進行為期一年的師德提升、集體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生活活動組織與管理、溝通交流與協(xié)作、班級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區(qū)域活動設計與組織、戶外活動組織與實施、班務管理、自身專業(yè)成長等方面的培訓。
(二)彌補性培訓
彌補性培訓是指基于教師專業(yè)短板與弱勢,根據(jù)工作需要和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要求,對教師實施彌補性培訓。如,彌補某一知識盲區(qū)、某項技能短缺等,幫助教師補足自身短板,完善自我。比如,有位教師從重點高中考入某師范大學學前教育本科,畢業(yè)后來到我們幼兒園任教。她自身知識內涵豐富,綜合素質較高,入職后逐漸得到同行認可,也獲得過縣市級的優(yōu)質課獎項??蓮椙偈撬娜蹴?,所以我們要求她和其他同事一起參與彈琴專項培訓,為全面發(fā)展蓄力。果然,在補上了彈琴這塊短板后,那位教師更加自信了。
現(xiàn)實中,有些教師理論功底扎實,但實踐操作不盡如人意;有些教師實踐操作水平不錯,但理論功底薄弱;有些教師美術功底深厚,但唱歌跳舞不行;有些教師管理班級在行,但教育教學技藝不精……教師們在工作中暴露的短板,需要幼兒園搭建平臺給予彌補。彌補性培訓會讓存在短板的教師有機會獲得更快、更全面的發(fā)展。
(三)推優(yōu)化培訓
所謂推優(yōu)化培訓是指根據(jù)教師的個人特長與發(fā)展優(yōu)勢,搭建針對性的培訓和助推平臺,促使他們的優(yōu)勢領域得到最大化發(fā)展。實踐證明,教師的專業(yè)確實各有所長,有的顯現(xiàn)了某一領域的教學特長和優(yōu)勢,有的極具某項技藝的發(fā)展天賦……若幼兒園對教師實施推優(yōu)化培訓,就能推動他們朝著自身擅長方向深度發(fā)展,并在不斷積淀中豐富內涵。長此以往,幼兒園終會人才濟濟、百花齊放。推優(yōu)化培訓策略能助推教師形成個人特色,獲得職業(yè)認同感、價值感,提升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如,我園有一位非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曾在中學任語文教師,有比較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特別擅長普通話。她覺得自己在幼兒園工作會矮人一截,總是缺乏自信。在幼兒園實施推優(yōu)化培養(yǎng)的過程中,我們?yōu)樗罱ㄆ胀ㄔ挏y試員培訓平臺,鼓勵她參與各類朗誦、演講活動和承擔語言方面的教學展示活動……經過努力,她成為語言教學帶頭人、省級普通話測試員、年級組長等,獲得了同行的認同,從而變得自信、大膽、篤定。
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教師隊伍園本化建設之路更是幼兒園不懈的追求。我們將時刻銘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