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田 張連連
(平度市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山東 青島 266700)
冠心病屬于臨床常見疾病,指的是機體冠狀動脈相關血管的粥樣硬化相關病變,造成的血管阻塞及狹窄,會導致心肌缺氧、缺血、壞死,其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作性心前疼痛,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質(zhì)量[1]。因此,臨床需要加強冠心病早期診斷重視,通常采用冠脈CTA技術等診斷,以提高其臨床治療及預后恢復[2]。本研究主要對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診治60例冠心病患者應用冠脈CTA技術診斷價值進行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診治60例冠心病患者資料,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癥狀、病史等資料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主動配合者,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心理精神疾病,嚴重的肝腎病,各原因中斷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 21 例,平均(66.34±9.52)歲,病程(3.63±1.29)年;BMI指數(shù)(3.63±1.29)kg/m2;其中冠脈 CTA 技術診斷資料為研究組,冠狀動脈造影術檢查資料為對照組,兩組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冠脈CTA技術(冠脈CT血管造影)及冠狀動脈造影術檢查,其中冠脈CTA技術診斷資料為研究組,儀器為飛利浦256排螺旋CT,范圍是整個心臟,患者心率均控制在70次/min以內(nèi),檢查前一小時進行呼吸屏氣訓練、心率測定,并完成胸部相關定位掃描,并對掃描數(shù)據(jù)進行曲面重建、球形顯示等圖像相關后處理,并記錄分析;冠狀動脈造影術檢查資料為對照組,記錄相關結果。
1.3 統(tǒng)計學 數(shù)據(jù)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包分析,計量單位以(±s)表示,以 t檢驗,計數(shù)單位以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以x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統(tǒng)計意義。
2.1 兩組診斷準確性 研究組診斷準確性93.33%比對照組100%低,但差異比較不存在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診斷準確性情況[n(%),n=60]
2.2 兩組不同程度的狹窄檢出情況 研究組輕度狹窄檢出38.33%、中度狹窄為33.33%,重度狹窄檢出為25.00%,與對照組狹窄檢出率,比較差異不具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不同程度的狹窄檢出情況[n(%),n=60]
近年來,伴隨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及生活節(jié)奏加快,冠心病發(fā)病率逐年增高[3]。冠心病發(fā)病通常和體力活動、吸煙、情緒激動、季節(jié)變化等具相關性,因此,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合理飲食及運動對其具積極作用[4]。臨床需要重視冠心病預防工作,盡早診斷,以提高患者臨床治療及預后。臨床通常采用冠脈CTA技術、冠狀動脈造影術檢查,其中冠狀動脈造影術為冠心病診斷金標準,為進一步明確患者冠脈CTA技術診斷價值,本研究主要對冠心病60例患者診斷結果資料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本研究中,研究組診斷準確性93.33%比對照組100%低,但差異比較不存在統(tǒng)計意義;且研究組輕度狹窄檢出38.33%、中度狹窄為33.33%,重度狹窄檢出為25.00%,與對照組狹窄檢出率,比較差異不具統(tǒng)計意義,表明冠心病患者應用冠脈CTA技術診斷,能有效提高其診斷準確性,并明確顯示患者不同病變程度情況,具重要診斷價值。原因分析考慮可能為,研究組患者采用冠脈CTA技術檢查方案,隨著臨床醫(yī)療技術不斷進步,冠脈CTA技術開始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其臨床診斷準確性高,無創(chuàng)傷性且速度比較快。同時,冠脈CTA技術能夠利用CT衍生的分數(shù)血流、心肌CT灌注等組合功能,進行患者局部缺血情況;并且,冠脈CTA技術診斷對低心率患者相關診斷較高,所以本研究中患者檢查前均需要心率均控制在70次/min以內(nèi),以明確其診斷準確性。臨床通過應用冠脈CTA技術能有效診斷患者病灶大小、不同程度病變檢查及其進展情況,以為患者臨床治療方案提供相關參考,其臨床應用效果顯著[5]。另外,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冠狀動脈造影術“金標準”明確冠心病實際情況,以作為冠脈CTA技術診斷參考標準,以明確其診斷準確性,進一步證實其價值。受樣本量、時間等影響,關于冠心病患者應用冠脈CTA技術診斷的深入價值,有待再臨床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應用冠脈CTA技術診斷,能有效提高其診斷準確性,并明確患者不同病變程度情況,以提高患者臨床診治效果,具較高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