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劉真 孫小杰
摘 要:針對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測定牛奶中黃曲霉毒素M1含量的不確定度進行評定。基于GB 5009.2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黃曲霉毒素M族的測定》(第一法)對牛奶中黃曲霉毒素M1含量進行定量分析,評估檢測過程中產(chǎn)生不確定度的因素,并量化和合成不確定度分量。結(jié)果顯示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測定牛奶中黃曲霉毒素M1含量的不確定度的結(jié)果為(1.181 5±0.05128)?g/kg(K=2)。分析影響因素表明,此檢測方法中標準溶液及其工作液的制備是影響結(jié)果的最重要因素。
關(guān)鍵詞: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牛奶;黃曲霉毒素M1;不確定度
黃曲霉毒素M1(AFM1)是含有二呋喃環(huán)的氧雜萘鄰酮,是由黃曲霉毒素B1羥基化衍生而來[1]。AFM1對酸、光及熱都很穩(wěn)定,主要存在于動物的可食部分,比如蛋類、牛奶、肝臟等,其中以牛奶最為常見,目前已經(jīng)成為乳制品質(zhì)量安全風險評估的主要危害因素[2]。AFM1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致癌性較強的毒素之一,它能夠很大程度上破壞人及動物的肝臟組織,對人體產(chǎn)生肝腎等毒性,也存在致畸、致癌、致突變等風險,嚴重時會導致死亡[3]。本文參照JJF 1135-2005《化學分析測量不確定度評定》[4]、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5],JJG 646-2006《移液器檢定規(guī)程》[6]和JJG 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檢定規(guī)程》[7],依據(jù)GB 5009.2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黃曲霉毒素M族的測定》(第一法 同位素稀釋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8]分析了牛奶中黃曲霉毒素M1含量檢測的不確定度,以期為實驗室質(zhì)量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據(jù),同時也為其他真菌毒素類物質(zhì)測定的不確定度分析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與試劑
Agilent 6470串聯(lián)四極桿液相色譜質(zhì)譜儀(配制ESI源);ME503T電子天平(d=0.001 g);黃曲霉毒素M1標準品(10.0 μg/mL,純度≥99%,阿爾塔);13C17-黃曲霉M1標準品(BZYX483)(0.507 μg/mL,純度≥
99.9%,ROMER)。
1.2 方法
1.2.1 標準溶液配制
準確移取黃曲霉毒素M11.00 mL于1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溶解并定容,配制成1 ?g/mL的標準儲備溶液。準確移取標準儲備溶液1.00 mL至1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釋至刻度,得到100.0 ng/mL的標準工作液。準確移取13C17-黃曲霉毒素M11.00 mL,用乙腈定容至10 mL,配制成50.7 ng/mL的同位素內(nèi)標工作液。
將標準儲備液逐級稀釋,得到質(zhì)量濃度為0.5、2.00、5.00、10.00、20.00 ng/mL與25.00 ng/mL的黃曲霉毒素M1標準工作液,其中內(nèi)標的質(zhì)量濃度為0.507 ng/mL,供高效液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測定。
1.2.2 樣品前處理
按照GB 5009.24-2016[8]標準方法,稱取4 g混合均勻的試樣(精確至0.001 g)于50 mL離心管中,加入
10 μL13C17-AFM1內(nèi)標溶液(50.7 ng/mL)振蕩混勻后靜置30 min,加入10 mL甲醇,渦旋3 min。置于4℃、5000 r/min下離心10 min,經(jīng)玻璃纖維濾紙,將適量濾液轉(zhuǎn)移至燒杯中,加40 mL水;將恢復至室溫的免疫親和柱內(nèi)的液體棄掉,將上述樣液移至50 mL注射器筒中,控制下滴流速為1~
3 mL/min。待樣液滴完后,往注射器筒內(nèi)加入10 mL水,并抽干親和柱,加入2×2 mL乙腈(或甲醇)洗脫親和柱,收集全部洗脫液。在50 ℃下氮吹至近干,用初始流動相定容至1.0 mL溶解殘留物,0.22 μm濾膜過濾,待測。
1.2.3 色譜條件
色譜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18 RRHD,粒度1.8?m,50×2.1mm(內(nèi)徑);流速:0.3mL/min;柱溫:35 ℃;進樣量:1?L;流動相:A—乙腈;B—0.1%甲酸/水,梯度洗脫程序見表1。
1.2.4 質(zhì)譜條件
電噴霧離子源(ESI);正離子方式檢測,檢測方式為多離子反應監(jiān)測(MRM);定量分析的離子對為:黃曲霉毒素M1母離子m/z 329.0,定量子離子m/z 272.7,定性子離子m/z 258.7;13C17-黃曲霉毒素M1母離子m/z 346.0,定量子離子m/z 287.9,定性子離子m/z 242.0。
1.2.5 數(shù)學模型的建立
被測物殘留量X計算方法見式(1)。
(1)
式(1)中:X─試樣中黃曲霉毒素M1的含量,?g/kg;C─儀器檢出目標物含量,ng/mL;V─溶解試樣或濃縮后所定容的體積,V=1.00 mL;m─試樣質(zhì)量,g;K─凈化過程取樣體積換算系數(shù),K=1。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確定度分量的來源分析
根據(jù)上述方法對樣品進行分析時,測量的不確定度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儀器檢出目標物含量引入的不確定度。包含標準品純度引入的不確定度,標準品稱量、標準溶液稀釋過程引入的不確定度,標準曲線擬合產(chǎn)生的不確定度。②樣品前處理過程引入的不確定度。包括樣品的稱量、添加內(nèi)標溶液、量取溶液體積以及加標回收率引入的不確定度。③樣品重復測定引入的不確定度。
2.2 不確定度的評定
2.2.1 儀器檢出目標物含量引入的不確定度Urel(1)
儀器檢出目標物含量的不確定度主要由標準品純度、標準系列溶液配置帶來的不確定度。標準系列溶液配制又分為儲備液的配制、儲備液的稀釋以及標準曲線溶液的配制。
(1)標準品純度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Urel(1-1)
根據(jù)標準品證書提供的信息,黃曲霉毒素M1純度不小于99%,按照矩形分布,由標準品純度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
內(nèi)標物純度≥99.9%,內(nèi)標對于標準品和樣品的影響可相互抵消,因此由內(nèi)標物純度引起的不確定度不予考慮。
(2)標準系列溶液配置過程產(chǎn)生的不確定度Urel(1-2)
儲備液配置及工作液稀釋過程產(chǎn)生的不確定度Urel(p):準確移取黃曲霉毒素M11.00 mL于1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溶解并定容,配制成1 ?g/mL的標準儲備溶液。準確移取標準儲備溶液1.00 mL至1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釋至刻度,得到100.0 ng/mL的標準工作液。
在標準溶液配置及工作液稀釋過程中,使用10 mL容量瓶2次,1 mL移液管2次,按照JJG 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檢定規(guī)程》的要求進行計算。
A級單標線1 mL(V1)移液管最大允許誤差為:±0.007 mL,取矩形分布,其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U(V1)=0.007/=0.004 041 mL;實驗室溫度為(20±5)℃,有機溶劑體積膨脹系數(shù)為1.1×10-3/℃,1 mL移液管由溫度引起的體積不確
定度為U(Vt1)=5×1.1×10-3/℃×1/ 0.003175 mL,兩者合成得到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
A級單線10 mL(V2)容量瓶,最大允許誤差為:±0.020 mL。取矩形分布,其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U(V2)=0.020/0.01155 mL;10 mL容量瓶由溫度引起的體積不確定度為U(Vt2)=5×1.1×
10-3/℃×10/ =0.03175 mL,兩者合成得到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
由此合成標準溶液配置及工作液稀釋過程中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標準工作液稀釋過程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Urel(x):標準工作液配置過程為分別精密移取5、20、50、100、200 ?L與250 ?L標準工作液至1 mL容量瓶中,用初始流動相定容至刻度,得濃度為0.5、2.00、5.00、10.00、20.00 ng/mL與25.00 ng/mL的標準系列溶液。移液器刻度誤差參考JJG 646-2006《移液器檢定規(guī)程》的要求,按照均勻分布處理,標準工作液配制過程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見表2。
則由標準工作液配制過程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綜上,標準系列溶液配置過程中由各分量合成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
綜上,由儀器檢出目標物含量引入的相對不確定度為:
。
2.2.2 樣品前處理過程引入的不確定度Urel(2)
(1)樣品稱量引入的不確定度
Urel(2-1)
電子天平校準的最大允許誤差為±0.001 g,稱取食用油樣品4 g,按矩形分布,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
(2)添加內(nèi)標溶液引入的不確定度Urel(2-2)
準確移取13C17-黃曲霉毒素M1儲備液1.00 mL,用乙腈定容至10 mL,配制成5.07 ng/mL的同位素內(nèi)標工作液。采用200 ?L移液器準確量取5.07 ng/mL的13C17-黃曲霉毒素M1標準工作液
100 ?L,按照JJG 646-2006《移液器檢定規(guī)程》的要求,10 ?L移液器移取
10 ?L時允許誤差為±2.0%,取矩形分布,由移液器引入的不確定度為:
。
(3)量取溶液體積引入的不確定度Urel(2-3)
量取體積產(chǎn)生的不確定度主要是最終定容體積引入的不確定度。A級1 mL單標線吸管最大允許誤差為:±0.007 mL,取矩形分布,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
(4)加標回收率引入的不確定度Urel(2-4)
對樣品進行8次加標回收實驗,添加水平為6.25 μg/kg,回收率分別f為101.2%、98.7%、96.5%、101.8%、103.0%與99.5%(見表3),平均回收率f為99.3%,標準偏差為2.58%,由加標回收率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
綜上,在樣品前處理過程中,各分量合成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對被測樣品溶液測量2次,由回歸方程計算得到樣品中的黃曲霉毒素M1最佳估計值(Co),見表4。
2.2.3 樣品重復測定引入的不確定度Urel(3)
對同一樣品進行前處理和測定,重復8次,計算得到樣品中黃曲霉毒素M1含量分別為6.0092、6.0642、6.0313、5.9624、5.9770、6.0485、5.9953 ?g/kg與5.9776 ?g/kg。
平均值為6.0082 ?g/kg,標準偏差為0.0377 ?g/kg。由樣品重復測定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
3 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與報告
3.1 合成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由上述計算得到的各不確定度分量的數(shù)據(jù)合成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
3.2 擴展不確定度
依據(jù)JJF 1135-2005《化學分析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在95.45%的置信水平下,取包含因子k=2,牛奶中黃曲霉M1的測量平均值為
4.7342 ng/mL,結(jié)合稱樣量m和定容體積V,計算得到樣品中黃曲霉毒素M1的含量為1.1815 ?g/kg,則擴展不確定度為:U=1.1815×0.02170×2=
0.05128 ?g/kg。
3.3 測定結(jié)果
按照該方法測定牛奶中黃曲霉毒素M1的含量為:X=(1.1815±
0.05128)?g/kg;k=2。
4 結(jié)論
通過本次測定的不確定度評定的過程可以看出,使用GB 5009.2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黃曲霉毒素M族的測定》(第一法)定量分析牛奶中黃曲霉毒素M1含量時,其擴展不確定度為(1.1815±0.05128)g/kg,k=2,其中標準溶液及其工作液的制備對最終結(jié)果產(chǎn)生的影響最大,所以在實際檢驗工作中,需要提高檢驗人員在標準溶液配置方面的操作技能來提高結(jié)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郭婷,林淑鳳,馬良,等.基于磁性納米材料和適配體的熒光傳感器檢測牛奶中黃曲霉毒素M1[J].食品發(fā)酵工業(yè),2019,45(5):218-223.
[2]PRANDINI A, TANSINI G,SIGOLO S,et al. On the occurrence of aflatoxin M1 in milk and dairy products[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09,47(5):984-991.
[3]李松勵,閔力,高亞男,等.我國生鮮乳中黃曲霉毒素M1污染風險分析[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8,30(12):5202-5209.
[4]國家質(zhì)量技術(shù)監(jiān)督局.JJF 1135-2005化學分析測量不確定度評定[S].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5.
[5]國家質(zhì)量技術(shù)監(jiān)督局.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S].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12.
[6]國家質(zhì)量技術(shù)監(jiān)督局.JJG 646-2006移液器檢定規(guī)程[S].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7.
[7]國家質(zhì)量技術(shù)監(jiān)督局.JJG 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檢定規(guī)程 [S].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6.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GB 5009.2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黃曲霉毒素M族的測定[S].
作者簡介:王玉梅(1990—),女,江蘇鹽城人,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食品農(nóng)獸藥殘留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