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婷婷
【摘 要】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針對學生表達邏輯混亂、缺乏反思意識、目的不明等問題,教師可以從三方面入手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從邏輯思維入手,發(fā)展理性思維;以批判思維為重點,提升思維層次;以創(chuàng)新思維為目標,發(fā)展高階思維。
【關鍵詞】 小學閱讀教學;理性思維;教學策略
小學閱讀教學不僅需要教師具有感性的氣質、思維,還需要具備理性思維,發(fā)掘文本的語用價值。在一些閱讀課上,師生交流注重感性思維,但忽視了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長此以往,學生思維出現(xiàn)了邏輯混亂、缺乏反思、目的不明等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
一、從邏輯思維入手,發(fā)展理性思維
發(fā)展思維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其中,邏輯思維是理性思維的基礎,邏輯思維不好的學生,其言語表達就難以清楚明晰。
例如,教學《秋天的雨》時,教師可以有層次地引導學生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首先,學生憑借直覺思維,會把五彩繽紛理解為五顏六色。教師以此可以引導學生從第二自然段中圈畫表示顏色的詞語。學生按圖索驥,找到七種顏色。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省略號,學生明白了秋天顏色的豐富多彩。最后,教師相繼小結理解詞語的邏輯思路——先猜測,后驗證,再補充,并點明這就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學習到這里,學生只是理解了“五彩繽紛”的表面意思。教師并沒有打住,而是繼續(xù)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五彩繽紛”。其一,選擇朗讀自己喜歡的有關顏色的句子,通過想象朗讀,體會喜愛之情。其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一陣秋風吹來,樹葉、菊花、稻田等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朗讀體悟景物的動態(tài)美。其三,小結并引讀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讓學生賞析相關圖片,豐富并驗證腦海中的景象。
上述教學循序漸進,由表及里,學生不但掌握了理解詞語的學習策略,而且深入體驗了秋天的五彩斑斕。整個教學過程基于兒童思維,邏輯清晰,引導學生經歷邏輯思維的產生過程,發(fā)展了學生的理性思維。
二、以批判思維為重點,提升思維層次
專家指出,批判思維是學習者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關鍵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是教師的重要職責。具體來說,可以讓學生經由自主分析梳理觀點,再通過對比反思得出結論。
比如,教學《秋天的雨》時需要引導學生仿寫第二自然段的一段話。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對比閱讀“它把紅色給了楓樹……”和“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兩個句子,發(fā)現(xiàn)其句式的共同特點。這就需要學生提取信息,歸納總結。其次,教師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評價各自仿寫的句子,經過和原文對比,學生發(fā)現(xiàn)有的句子缺少比喻的成分,就嘗試幫它加了一個比喻句。然后,教師出示秋天的風景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秋天的雨還給誰什么樣的顏色。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評價再提升。最后,讓學生動筆寫下來。在分析、觀察、想象、表達、修改的基礎上,學生寫出的句子異彩紛呈,這和教師前面的細心指導和思維訓練是分不開的。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給予時間讓學生評價反思,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學習成果。要特別重視學習過程中的回顧和反思,因為反思是批判性思維的本質。學生評價同學仿寫的句子,并進行反思修改,這就是批判性思維在起作用。教師要經常創(chuàng)設這樣的學習平臺,及時鼓勵表揚有見地的同學,不能簡單否定。長此以往,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一定會有長足進步。
三、以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發(fā)展高階思維
布魯納的認知理論認為,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等認知思維屬于高階思維。高階思維是理性思維中的核心內容。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設計有效的言語實踐活動,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
學完《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后,學生初步掌握了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教師要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言語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運用閱讀策略自主理解生字新詞。比如,可以讓學生自主理解“勾住”這個詞語,因為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經驗,比如衣服被鉤子勾住了等等。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勾住”是指小朋友被水果吸引住了。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小朋友聞到水果的香味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追問:面對這種誘惑,你舍得離開嗎?聯(lián)系上下文,就能輕易地理解“勾住”的意思。
如果說運用學法遷移理解詞語是繼創(chuàng)性思維,那么仿寫句子就是一種原創(chuàng)性思維。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基礎,降低練習坡度,讓學生照著例句寫一寫,引導他們發(fā)揮想象,描寫秋天的景物在秋風秋雨中的樣子。在交流評價學生寫出的句子時,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寫作的閃光點。只要學生的表達充滿個性,能生動形象地描寫出秋天的畫面,就要及時鼓勵表揚。如果遇見學生機械模仿,教師也不能簡單否定,而要巧妙引導學生反思修改,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
總之,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學情,設計有效的言語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思考、表達、反思的過程中實現(xiàn)語言和思維的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邢秀鳳.小學語文教學:呼喚理性思維的回歸[J].課程·教材·教法,2009(12):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