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瓊
【摘要】北宋的大文豪蘇軾,在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沉重的打擊之后,他豁達通透的胸懷釋放了一切憂郁,即使淪落黃州,也能從風雨中窺見彩虹的光芒,但此刻他已榮辱不驚?!耙矡o風雨也無晴”,寄妙理于空靈,淋淋盡致的體現(xiàn)了蘇軾曠達的心境。
【關(guān)鍵詞】蘇軾;思想;曠達
在宋代眾多文學(xué)詞家大咖中,蘇軾無疑是響徹文壇的文學(xué)家之一,他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留下了很多不朽的名篇。作為開創(chuàng)宋代豪放派先河的詞,他也揮灑的獨具風格,同時詩歌方面他也很出彩,與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另外蘇軾在書法、繪畫方面也有很深的影響,尤其他畫的枯木、怪石、水墨竹更堪稱一絕。
蘇軾作為文學(xué)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在他20多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便帶他離開四川到京城參加進士考試。當赫赫有名的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讀到蘇軾的文章時,連聲稱贊,還誤以為是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寫的。并預(yù)言蘇軾的文章以后一定會獨霸天下。當雄心壯志的蘇軾考取了功名之后,正打算轟轟烈烈的干一番事業(yè)時,王安石倡導(dǎo)的北宋歷史上有名的“熙寧變法”開始了,蘇軾作為舊黨站到了新法的對立面,被迫轉(zhuǎn)任地方官。但蘇軾的這一決策也沒有讓他避免政治上的災(zāi)禍。
天有不測風云,正當蘇軾在地方官的位置上干得頗有名氣時,一紙抓捕令放到他面前,原來,朝中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誣陷他在謝恩的上表中,字里行間有譏諷朝廷之意,宋神宗本就對蘇軾反對變法耿耿于懷,于是,蘇軾被捕,這就是宋朝歷史著名的“烏臺詩案”。蘇軾當時因為文章寫的好而名氣頗高,但在獄中也未逃脫嚴刑逼供。歷時四個多月的獄中囚禁,蘇軾以為自己這回必死無疑,不僅和妻子訣別,還專門寫了信給弟弟蘇轍交代后事。蘇軾的遭遇,其實就是新舊勢力的斗爭,很多人都替他打抱不平,紛紛向皇上求情。最后皇上網(wǎng)開一面,免去他死罪,把他流放到黃州一個偏僻荒涼的小鎮(zhèn)上,死里逃生的蘇軾到了黃州,心情低落到了深淵,對官場的驚悸,別有用心的人給了他沉重的一擊。
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經(jīng)歷的第一次最大的風浪,也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心里陰影,有段時間他甚至不敢提筆寫字。到了黃州,他的生活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都處于低谷。但生性豁達瀟灑的蘇軾最終走出了陰影。黃州生活讓他的思想又經(jīng)歷一次很大的蛻變。這一時期,他寫下了很多流傳千古的佳作,《定風坡》便在這時期寫下的。
暮春三月,是踏春出游的好季節(jié),蘇軾和朋友相約出行。卻沒有想到一場大雨忽然降落,出門時,雖然已經(jīng)帶了雨具,但書僮帶著傘早已走到前面,已無蹤影。朋友們驚慌失措的埋怨著大雨的到來。蘇軾卻好像完全沒有受到暴風驟雨的影響,他繼續(xù)悠閑的走著,拄著一根竹制的拐杖,腳下的草鞋雖然早就浸透了泥水,但絲毫都沒有影響到他步履的輕松。滂沱大雨打在山林的樹葉上,發(fā)出密集的刷刷聲,可那又怎么樣?面對滂沱大雨,蘇軾拄著竹杖穿著草鞋,不管風雨的急驟,淡定的前行。一身登山的打扮輕裝前行,比騎馬還顯得輕快,詩人與景物構(gòu)成了一幅風雨山行圖最后兩句是從真實經(jīng)歷中提煉出東坡式的人生哲理:“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一場大風雨有什么讓人害怕的呢?人生總是要經(jīng)歷這樣那樣的風雨坎坷,既然躲不過,那就讓我披一襲蓑衣,一直這樣瀟灑地往前走吧!
詞的上半闋描寫突然遭遇的風雨,下半闋轉(zhuǎn)入雨后天晴。風雨再大,但山雨來得快去得也快。沒多久雨就停了,山風吹在身上還帶著幾分料峭的春寒,讓人感覺有點涼意,但山頭那一縷斜射過來的陽光讓詩人心里平添了幾分溫暖。陽光總在風雨后,人生處處都是風雨交加的過程。所以無論多大的風雨,不退縮、不害怕,只有從容地闖過去,才會有溫暖的陽光在前方?!耙矡o風雨也無晴”并不只是簡單地鼓勵人們坦然面對風雨,勇敢闖過風雨,去迎接前方的陽光。在這場大風雨過后,那些本來很狼狽的朋友們可能都恢復(fù)了鎮(zhèn)定,恢復(fù)說說笑笑的喜悅??墒翘K軾,并沒有因為雨過天晴而狂喜不已。在暴風雨來臨時,他鎮(zhèn)定自若,風雨過后,在陽光的沐浴下,他還是那么從容淡定。
“也無風雨也無晴”正是蘇軾理性人生的智慧表現(xiàn):世間萬物都在變化,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或許萬里無云的晴空正隱藏著一場暴風雨,而狂風暴雨過后也許就是絢爛的彩虹。
人生的道路也亦然,遇到風雨不驚慌失措,沐浴陽光也不必得意忘形,要始終有清醒的頭腦,較強的理智,要保持隨時居安思危的意識,同時還要有化險為夷的能力,才能達到那種率性自然的人生境界。
詞中上闕的“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边@是在逆境中的勇氣,也是一種力量。下闕的“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边@是處于順境中的清醒與淡定,也是一種智慧。那么,蘇軾這種力量和智慧的修煉來自于他多年來積淀的學(xué)識以及比別人更為開闊、更為高遠的精神追求。對于蘇軾的思想,他既受儒家的積極進取精神的影響,但骨子里也透露出道家思想的順其自認的灑脫。
對于蘇軾,他是既有儒家的積極進取的情懷,又有道家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的瀟灑態(tài)度,甚至還有佛家那種洞察世事、超然物外的空明智慧。不怨天尤人,他是一個精神世界足夠豐富的文壇大家,才能夠從容應(yīng)對同樣變化莫測的人生。這就是蘇軾笑對風雨的氣魄,是直面人生種種變化的智慧。
參考文獻:
[1]孟鳳梅.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詞傳[M].華齡出版社,2017.
[2]王國維.人間詞話[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