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訊員 張莎莎
宣漢縣關(guān)工委聯(lián)合縣司法局為宣漢職業(yè)學校學生上法治公開課
2019年8月5日,是社區(qū)矯正對象馬某、廖某和黃某依法解除矯正幫教、重新融入社會的日子,樊噲鎮(zhèn)司法所工作人員懷著欣喜的心情,鼓勵他們好好生活,努力工作,盡快融入社會,不辜負國家對他們的希望……“沒有叔叔阿姨們這一年來的耐心教誨、正確引導,也就不會有我們今天重新做人的機會。從今往后,我們一定好好做人,用實際行動來報答你們的教育之恩……”重獲新生的馬某緊緊握住司法行政干警的手,淚如泉涌,激動地說。
這是宣漢縣司法局實施未成年人關(guān)愛活動的一個縮影。馬某、廖某和黃某3個本是美好人生即將開啟的夢想少年,卻因為生產(chǎn)、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緩行一年,葬送了前程。馬某、廖某和黃某三個未成年人在北京房山區(qū)的一家小作坊打工,將回收的地溝油進行生產(chǎn)銷售,于2018年8月8日被北京市房山區(qū)人民法院判處刑罰。
馬某、廖某和黃某3人到宣漢縣司法局樊噲司法所接受矯正報到后,樊噲司法所干警認真分析他們犯罪的原因,認為他們處于心智發(fā)育階段,缺乏是非判斷能力和法律素養(yǎng),加之缺少父母的管教,所以才導致如今的犯罪事實。針對他們主觀惡性不大、可塑性強、思想容易被改造這一特點,司法所把其列為重點矯正對象,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采取行為矯正與心理矯正相結(jié)合,單獨組織他們進行法律學習,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健康的心理認知和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不定時進行心理輔導,指導他們運用各種自我減壓法、自我糾正法,有效緩解壓力和調(diào)整不良情緒,啟發(fā)他們認罪悔罪改過自新,從源頭上遏制違法犯罪,從而提高矯正效果。
2018年國家發(fā)布了特赦令,專門針對一批符合條件的社區(qū)矯正對象進行特赦,根據(jù)規(guī)定,未成年的馬某、廖某、黃某應依法特赦。司法所干警將特赦令內(nèi)容告知他們后,他們經(jīng)慎重考慮,決定自愿放棄特赦。黃某說:“我們應該為自己的錯誤買單,愿意繼續(xù)接受教育矯正,以此為鑒,不再做違法的事?!?/p>
縣司法局加強對回歸青少年的跟蹤幫教,隨時進行走訪回歸人員的情況,預防再犯罪。司法所干警在走訪中了解到,今年因疫情,馬某沒有回家過年,在租住地義務參加疫情排查20多天,廖某和黃某也在打工的建筑工地上輪流值班,防止疫情輸入。他們目前仍在繼續(xù)學習法律知識,時刻警醒自己不再犯錯。
這樣的故事遠遠不止這些。近年來,為最大限度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quán)益,縣司法局堅持把加強青少年普法教育、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維護青少年合法權(quán)益貫穿于司法行政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組織14名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為26個中小學校擔任法治校長,并開展了“法律進校園”活動及法治講座,在全縣建立了59個法律援助工作站,開辟青少年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同時,為未成年矯正人員建立了個人及家庭情況臺賬,實行跟蹤聯(lián)系制,采取包括心理矯治、文化教育、社區(qū)服務等多層次多方面的個性化矯正措施,達到對未成年矯正對象實施矯正的預期目的,為宣漢的未成年人保駕護航,替他們撐起一片蔚藍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