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周春應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與金融行業(yè)的融合和發(fā)展,互聯網理財產品進入了大學生的生活,對其理財行為產生影響。本次研究將從風險感知與偏好、消費和投資理念、理財興趣和知識及外在原因等方面探討其對大學生互聯網理財的影響,得出結論:大學生在互聯網理財風險感知中最為關注信息泄露風險;大學生互聯網理財投資費用較少,仍具有謹慎性;大學生理財興趣與知識促進互聯網理財行為的產生;大學生會根據產品特性自主選擇,與家庭因素關聯不大。
關鍵詞:大學生理財;互聯網金融;影響因素
★基金項目:本文為南京林業(yè)大學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理財現狀調查研究”(2019NFUSPITP0948);南京林業(yè)大學2018年高等教育研究課題“智能手機對大學生課堂學習影響研究”。
引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金融行業(yè)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促成了互聯網金融的形成,如眾籌、P2P網貸等等。同時,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也漸漸地進入大學生的生活,對大學生的理財行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目前,國內外已有學者對大學生使用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現狀做了相關研究,相關發(fā)現成果如下:
曾磊(2018)以在校大學生為調查主體,發(fā)現大多數學生有一定的的經濟基礎可以進行投資理財,但僅有為數不多的大學生開始接觸專業(yè)性較高的理財產品??笛鄡海?019)發(fā)現大學生對理財的認知不足,理財積極性高但是執(zhí)行能力差,同時還存在著理財知識匱乏、自我約束能力差等缺點。高山鵬(2016)指出大學生理財觀念及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源于理財觀念薄弱、理財渠道或工具稀缺、資金來源特殊且資金量小的原因。周雷(2019)經過調查發(fā)現:大學生對互聯網金融創(chuàng)新背后的信用風險等認知能力有限;大學生風險偏好程度越高,發(fā)生互聯網金融投資行為可能性越大;大學生的金融素養(yǎng)也會對其投資行為產生正向效應。
由以上研究成果可發(fā)現,大學生已有一定的理財意識但在理財觀念和知識上存在缺陷。本研究吸取以往學者的經驗與不足,著重于分析大學生互聯網理財方式的影響因素,分別從風險感知與偏好、消費和投資理念、理財興趣和知識以及一些外在原因等方面探討其對大學生互聯網理財的影響。
1、研究設計與分析
本次研究就大學生基本信息、風險感知與偏好、消費和投資理念、理財興趣和知識、家庭收入等情況設計問卷,向各高校所有年級的大學生隨機發(fā)放問卷356份,回收問卷356份,有效問卷324份,問卷有效率91.01%。本次問卷調查對象主要集中于理工類、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其中大二、大三學生居多。
1.1 大學生互聯網金融理財現狀概述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最常使用的理財方式為銀行儲蓄,占比為75.93%;部分大學生還采用傳統(tǒng)銀行理財產品、債券、股票等等理財方式,占比較少;同時,有59.26%的人使用過互聯網理財產品,其中使用以余額寶為例的寶寶類理財產品的人最多,占73.96%,部分大學生也采用理財寶等等(圖1),使用P2P理財的人數最少,這或與大學生的風險感知有關??傮w上,大學生對于互聯網理財的了解程度較低,61.73%的大學生對互聯網理財稍有了解,27.47%的大學生對互聯網理財幾乎不了解。另外,對于限制其理財的因素,大學生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收入過低。
1.2 風險感知與偏好對理財現狀的影響分析
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風險感知指大學生結合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特性、互聯網金融環(huán)境的形勢以及前人的經驗評價等得出的自身對其所可能產生的各種風險的感受和判斷。根據大學生的特點,我們將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風險感知分為財產盈虧風險、信息泄露風險和金融環(huán)境風險。同時,我們將風險偏好分為風險回避者、風險中立者、風險追求者。
表1結果顯示,大學生對于財產盈虧風險、信息泄露風險和金融環(huán)境風險都感知較大風險,表明大學生風險感知較敏銳,會注重考慮財產、信息的安全,同時也關注金融形勢并受其影響。總體上看,各類風險的感知程度差異不大,但在信息泄露風險上,感知很大風險的比例比另兩種風險更高,達到26.85%,可見大學生的信息泄露問題較為嚴重,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理財選擇。
表2結果顯示,57.72%的大學生為風險中立者,表明大學生愿意承受一定的風險以獲得收益。不同風險偏好下,多數大學生采用寶寶類理財產品,這在風險回避型大學生中表現尤為顯著。由于風險追求者樣本數量過少,所以僅對比風險回避者與風險中立者的選擇可看出,隨著風險偏好程度的上升,理財產品的選擇比例大體上也在上升??梢?,風險偏好程度與互聯網理財的積極性呈正相關。
1.3 消費和投資理念對理財現狀的影響分析
此次研究中,我們采用大學生月收入、消費和投資的比例等指標體現其消費和投資理念。調查顯示,隨著大學生月收入(或生活費)的增加,互聯網理財的參與人數逐漸升高,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選擇比例也不斷提高,表明收入增加是大學生是否選擇互聯網理財的重要推力。另外,83.64%的大學生每月用于消費的金額超過當月生活費的七成,超半數的大學生每月投資費用低于200元,其中64.58%的人每月互聯網理財投資費用占總的投資費用的20%以下,可看出消費在大學生的生活費比重仍然較高,投資費用較少,互聯網理財投資仍然相當謹慎。
1.4 理財興趣和知識對理財現狀的影響分析
在理財興趣方面,在有記賬習慣的大學生中,63.75%的人接觸過互聯網理財,而在沒有記賬習慣的大學生中,比例相對較低;在對互聯網理財感興趣的同學中,71.24%的人已有互聯網理財行為。在理財知識方面,66.98%的大學生正在學習互聯網理財,表明大學生愿意接受互聯網理財形式,有一定的理財學習觀念。同時,由表3與表4的列聯分析可看出,較高的理財興趣、理財意識及充足的理財知識確實對于大學生進行互聯網理財具有促進作用。
1.5 外在因素對理財現狀的影響分析
除了大學生的風險感知與偏好、消費和投資理念、理財興趣和知識等內在因素外,我們還研究了如家庭收入情況、家庭理財方式、年級、專業(yè)等等的外在因素對于大學生互聯網理財的影響。
由表5可知,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使用互聯網理財的人數比例不斷升高。但是我們發(fā)現,無論收入高低和家庭理財方式的選擇情況如何,選擇余額寶之類的寶寶類理財產品的大學生人數最多,推測這主要是與寶寶類產品的收益率高、流動性好、門檻低、可隨時贖回等優(yōu)點有關,較符合大學生的收入情況和投資理念,與其家庭收入及理財情況關系不大,如何選擇理財產品最終取決于大學生本人。
另外,我們發(fā)現隨著年級升高,采用互聯網理財的大學生人數比例增加,77.14%的大四學生都已采用了互聯網理財方式,應與高年級的大學生日常接觸的金融知識更多、對投資的需求逐漸增加有關;在各類專業(yè)中,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采用互聯網理財產品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專業(yè),一定程度上反映對金融、理財知識的接觸越多越促進互聯網理財行為的產生。
2、結論與建議
通過調查可以發(fā)現大學生對于風險的感知較為敏感,尤其是信息泄露風險,超半數大學生為風險中立者,表明愿意進行一定的互聯網理財投資,初步有了投資意愿;大學生互聯網理財投資費用較低,表明其對于互聯網理財仍有防范意識,投資具有謹慎性,或與互聯網理財投資的風險以及大學生收入較少且單一有關;大學生的理財興趣與知識對進行互聯網理財行為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家庭情況會對大學生的互聯網理財行為產生影響,但大學生會根據理財產品特性并結合自身情況自主進行選擇。
根據研究調查結果分析,現提出以下建議:
2.1 大學生樹立互聯網理財意識,注意防范財產和信息安全風險
研究發(fā)現大學生對于互聯網理財產品風險感知較為敏感,且較高的理財興趣、充足的理財知識確實對于大學生進行互聯網理財具有促進作用,因此大學生一方面可以多多關注金融知識,了解互聯網理財產品,培養(yǎng)互聯網理財意識;另一方面,在使用各種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同時,注意保護自身財產安全,不要過分追求收益,在網絡上填寫信息時注意甄別網站、軟件的可靠性。
2.2 高校開設互聯網金融理財課程,提高大學生金融素養(yǎng)
本次研究顯示經管類專業(yè)學生采用互聯網理財的人數比例更大,一定程度上反映此類專業(yè)課程對互聯網理財行為的出現具有推動作用。高校應多開設互聯網金融課程、進行相關模擬投資比賽等等,幫助學生了解各類互聯網理財產品運行原理及風險防范,提高大學生金融素養(yǎng),引導大學生量力而行、理性投資。
2.3 政府構建互聯網金融風險、信息安全監(jiān)管機制,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大學生在互聯網理財投資上仍有較大的謹慎性,一方面收入較低,另一方面是對風險的反應較為敏感,難以承受過大的風險?;ヂ摼W金融相關法律法規(guī)尚未完全健全,仍存在不合規(guī)的金融產品。此外,互聯網理財也存在著信息泄露的問題,不法分子竊取、倒賣大學生投資者的個人信息,侵犯了他們的合法權益。政府應對各種互聯網理財產品進行監(jiān)管,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相關監(jiān)管部門也要做好互聯網金融管理的動態(tài)分析,及時解決問題和隱患。
參考文獻:
[1] 曾磊,楊紅興.“互聯網+金融”時代大學生互聯網理財需求情況調查與研究[J].納稅,2018,12(22):180+182.
[2] 周春應,張丹,程玲麗.互聯網金融發(fā)展中的生態(tài)污染及其治理策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36):121-122+139.
[3] 康燕兒,凌平,陳少榕,等.互聯網金融環(huán)境下大學生理財策略研究[J].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19(01):221-222.
[4] 袁安鑫,周春應.互聯網金融監(jiān)管問題研究——以錢寶網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8(34):96-97+107.
[5] 高山鵬.互聯網金融對大學生理財觀念及方式影響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6,37(22):76-77.
[6] 董琪,周春應,劉子超.互聯網金融對傳統(tǒng)商業(yè)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8(34):68-69.
[7] 周雷,朱玉,謝心怡.互聯網金融風險認知、風險偏好與投資行為:新時代大學生的新特征[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9(04):12-21.
[8] 董琪,周春應,劉子超.互聯網金融與商業(yè)銀行的競融模式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8(33):113-114.
[9] 阮厚松,喻建龍,莫昊璁.互聯網金融對大學生理財方式與消費觀念的影響——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J].中外企業(yè)家,2018(19): 236-238.
[10] 駱婉琦,周春應.新型金融監(jiān)管體系、監(jiān)管問題及監(jiān)管協調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31):88-90+101.
[11] 郭曉玲.我國互聯網金融監(jiān)管現狀與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16):139-140.
[12] 駱婉琦. 數字普惠金融助力農村電商發(fā)展研究[J]. 電子商務,2019
[13] 柯寶紅,王珍義,李瑾.大學生投資理財方式研究——基于武漢高校的實證[J].經濟研究導刊,2010(24):271-273.
作者簡介:
周麗,南京林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從事管理學研究;
指導老師:周春應,副教授,南京林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宏觀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