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曦瞳 蘇寶 徐保利 陳奕帆
[摘 要] 為了解高校本科生黨支部建設現(xiàn)狀,以廣西師范大學某二級學院4名本科生黨支部組織委員為訪談對象,運用訪談法、文獻分析法開展研究。在本科生黨支部建設中,部分黨支部組織委員認為工作繁重,工作幸福感偏低,缺少自愿接替支委工作的黨員。研究者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原因,最終提出普及心理學知識、設置獎勵機制、設置考核制度、開展團體輔導等解決方案。
[關(guān)鍵詞] 心理學;高校;本科生;黨支部
[作者簡介] 劉曦瞳(1990—),女(壯族),廣西河池人,應用心理學碩士,廣西師范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專職輔導員,團委副書記,學院易班工作站指導老師,主要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D262.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25-0150-02? ? [收稿日期] 2019-12-24
一、引言
為深入了解廣西師范大學本科生黨支部黨建工作開展情況,切實調(diào)查本科生黨支部在開展黨建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研究者以廣西師范大學某二級學院為例,選取該學院4名本科生黨支部組織委員為訪談對象,采用個案訪談法開展研究。
二、現(xiàn)有困境
1.支委工作繁重。在訪談的4位組織委員中,有2位提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工作內(nèi)容太多,沒有人可以幫忙。
訪談對象A:組織委員的工作太多了,要出公示、開推優(yōu)會、收發(fā)材料,收發(fā)材料只有支委可以做。
訪談對象B:要弄的材料很多,其他人都幫不上忙。他們也不知怎么做,只有支委可以幫助做一些要求不太嚴格的材料,那些要求嚴格的材料都只能自己來做。
2.工作幸福感偏低。在所有的問題當中,沒有獲得尊重、認同感是訪談對象談及最多、感受最深的話題。
訪談對象B:有時感覺心很累啊。剛開始接這個工作的時候感覺幸福感很高,也很有成就感。但是時間長了之后,其他人不配合工作,自己就很煩,感覺沒有被尊重吧。
訪談對象C:雖然自己覺得挺光榮的,支部成員之間也互幫互助,但有時候還是覺得自己沒有被認同,就是沒有獲得認同感。
3.缺少自愿接替支委工作的黨員。能夠入黨并當選組織委員的同學都比較優(yōu)秀,他們可能還擔任著其他學生干部職務,或者對于自身發(fā)展有著更為清晰的規(guī)劃,個人需求與組織需要常常產(chǎn)生沖突。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很少有黨員同學愿意主動接替組織委員工作,為同學們服務。
訪談對象B:有時候根本找不到人接替,因為不是每個黨員都能做好這個工作的。有些人覺得自己做不好,他們就不會主動去做。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個工作辛苦,會影響學習,也不愿意做。
訪談對象C:雖然最后都能找到接替人,但是很少有人自愿去做這個工作。
三、原因分析
1.對人類的心理規(guī)律不了解。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當人遇到困難時,首先更愿意向身邊親近的人求助,因為被拒絕的可能性更小。當求助者發(fā)出幫助請求時,一方面表明他們確實需要獲得幫助,另一方面表明求助者認為他們與求助對象之間的關(guān)系較為親密。但是很多同學并不了解這一心理規(guī)律,只是認為組織委員在給自己增加負擔。根據(jù)認知行為主義中ABC理論的觀點,事件發(fā)生的一切根源來自于個體對事件的主觀認知,也就是自身的信念、看法與解釋[1]。換個角度看問題,也許組織委員的工作就能夠得到分擔。
2.需要層次高且避免失敗。學生黨員都經(jīng)過層層篩選,是學生群體中的優(yōu)秀標桿。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對自己有著較高的要求,有著較強的成就動機,達到了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因此,如果通過對自己當前狀態(tài)、潛在能力的評估,認為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達不到對自我的要求和預期,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不會主動承擔黨建工作。另外,個體在預感到可能會遭遇失敗時,個體主動選擇回避,避免遭遇失敗。
3.尊重的需要未得到滿足。馬斯洛將五個層次的需要劃分為基本需要(也叫匱乏性需要)和成長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情感與歸屬需要以及尊重需要屬于較低層次的匱乏性需要,這些需要的滿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他人和環(huán)境[2]。雖然組織委員的工作是為同學們服務,但從個人層面來說,他們依舊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尊重。
4.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不足。組織委員擔負著雙重甚至多重身分,他們一方面是學生,一方面是學生干部,在上課學習的同時也要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雙重身分或多重身分決定著他們需要比普通同學承受更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他們的心理調(diào)適能力遭遇考驗。一些調(diào)研對象反映,如果在考試期間需要準備材料、發(fā)展黨員等,自己會感受到明顯的壓力,產(chǎn)生煩、心累等情緒體驗。無論是因為其他同學的反饋所引發(fā)的不良情緒,還是因為同時性疊加壓力帶來的情緒變化,都意味著調(diào)研對象對自身情緒的調(diào)節(jié)能力不足。
四、解決對策
1.普及心理學知識,幫助學生了解人類心理規(guī)律。根據(jù)學生不了解心理規(guī)律,導致不能深層理解他人求助行為的現(xiàn)象,可以借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識課,通過講授、布置作業(yè)、小組報告或通過開展針對性講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學中的心理效應和心理規(guī)律,讓學生能夠運用心理效應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換一個角度看世界,從而更能理解他人,有助于形成互幫互助的工作氛圍。
2.開展科學管理培訓,幫助學生提升管理能力。根據(jù)學生的普遍情況,設置相應的獎勵機制。例如擔任不同層級的學生干部在操行評定、綜合測評時可以增加不同的分值,或直接提高思想品德分數(shù)在綜合測評中的比例。另外,學生主動分擔支部工作的情況可以與預備黨員的轉(zhuǎn)正意見、黨內(nèi)考核制度相掛鉤。通過鼓勵學生主動承擔黨支部工作,增強自豪感,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培養(yǎng)、選拔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3.設置獎勵機制,鼓勵學生主動承擔支部工作。根據(jù)各支部在材料整理方面所遇到的情況,設置黨內(nèi)考核制度,明確對材料格式、內(nèi)容的要求,并設置懲罰機制。若上交材料格式不符合要求或內(nèi)容不符合要求,只有2次修改機會,依舊不合格者扣其黨內(nèi)考核分數(shù)。將黨內(nèi)考核分數(shù)與綜合測評的思想政治得分相掛鉤,通過激勵與懲罰兩種渠道,在鼓勵的同時規(guī)范材料要求,減輕組織委員的工作量,緩解他們因工作煩瑣帶來的壓力。
4.開展團體輔導,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盡管每位學生都會產(chǎn)生不良情緒,但學生干部因其自身的榜樣性、示范性,更樂于在他人面前展現(xiàn)自己樂觀積極向上的一面。在產(chǎn)生不良情緒狀態(tài)時更傾向于選擇壓抑、分裂的防御方法。針對此特點,可以開展針對學生干部或組織委員的團體輔導。小型團體輔導4~8人就能開展,剛好符合本學院的人員結(jié)構(gòu)。輔導主題以情緒管理、壓力應對、人際溝通等為主,在教給學生自我調(diào)適、適應技巧的同時,幫助他們尋找有相同困擾的同伴,提升歸屬感,避免孤獨感。
參考文獻
[1]劉哲.理性情緒療法對失戀大專生的團體干預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2]亞伯拉罕·馬斯洛著.動機與人格.許金聲譯[M].(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lemma of the undergraduate 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our undergraduate Party branch organization members of a secondary college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are interviewed to conduct research by using interview and literature analysis.The study finds tha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Party branches,there are some major dilemmas such as the heavy work,low work satisfaction and the lack of Party members who are willing to take over the work of the branch.The researchers analyze the reasons from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propose solutions such as popularizing psychological knowledge,setting up incentive mechanism,setting up appraisal system,and conducting group counseling.
Key words:psychology;college;undergraduates;Party bra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