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燕和,林天龍
(柳州市潭中人民醫(yī)院,廣西 柳州 545007)
頸肩腰腿痛臨床發(fā)病率較高,主要為多種疾病的共同表現,具體誘因包括軟組織損傷、骨關節(jié)退行性病變等,與患者行為習慣、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目前我國頸肩腰腿痛患者較多,病程長且容易復發(fā),目前臨床治療以鎮(zhèn)痛為主,可暫時緩解患者病癥,但長期效果欠佳[1]。中醫(yī)對于此類病癥治療歷史悠久,可將其歸屬于“痛痹”范疇,與氣滯血瘀、肝腎虧虛、風寒濕邪入侵等因素相關,臨床治療應以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為主,其中芍藥甘草湯應用價值較高[2]。本文探究了芍藥甘草湯加減治療頸肩腰腿痛臨床效果,旨在為此類患者治療提供科學指導,詳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7 年1 月至2019 年8 月,以本院收治的頸肩腰腿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共選擇70 例,將其隨機編號,利用抽簽法分對照組、試驗組,各35 例。對照組男19 例,女16 例,年齡32-78 歲,平均(55.73±3.92)歲,病程1 個月至15 年,平均(7.53±1.88)年,致病因素:椎間盤突出18 例,骨質增生19 例,韌帶增生20 例;試驗組男20 例,女15 例,年齡33-78 歲,平均(55.87±3.65)歲,病程3 個月至15 年,平均(7.67±1.59)年,致病因素:椎間盤突出16 例,骨質增生18 例,韌帶增生19 例。上述資料組間差異對結果影響較小,可比較。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頸肩腰腿痛臨床診斷標準》中要求,包括如下要點:①伴有頸肩腰腿僵硬、疼痛、活動受限情況;②X 線片顯示關節(jié)腔狹窄,且關節(jié)邊緣伴有骨贅情況;③X 線片顯示頸椎存在生理弧度變化情況[3]。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相關內容,患者伴有腰部疼痛,一側(雙側)下肢放射疼痛,活動受限,出現彎腰駝背情況。舌紫暗,苔黃,脈細澀,面色晦暗[4]。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患者;②入組前1 周內未服用過鎮(zhèn)痛藥物患者;③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排除標準:①頸部扭傷、肩周炎等因素導致頸肩部疼痛情況;②外傷導致的腰部疼痛患者;③合并膝關節(jié)畸形患者;④伴有局部感染或全身炎癥患者;⑤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患者。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給予患者甲鈷胺膠囊(北京星昊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60864)和卡馬西平(海南日中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46020500 )治療,前者5 mg/次,2 次/d,后者起始劑量100 mg/次,1 次/d,第2 d 開始調整劑量,維持400-800 mg/d,持續(xù)給藥2 周,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疼痛改善情況,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配合按摩和推拿處理;試驗組在上述基礎上給予芍藥甘草湯加減治療,方劑:芍藥30 g、甘草15 g、地龍20 g、當歸20 g、威靈仙20 g、葛根15 g、柴胡10 g、天麻10 g,血瘀較重者加桃仁12 g、紅花10 g,腎陰虛患者加熟地黃10 g,腎陽虛加肉桂10 g、制附子10 g。清水浸泡,熬煮收汁300 mL,1 劑/d,分2 次服用,持續(xù)給藥2 周。此外治療期間患者必須作息規(guī)律,勞逸結合,飲食清淡,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1.3 觀察指標。①治療效果評估比較,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肩井、關節(jié)和下肢功能恢復正常,局部無壓痛感;有效: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疼痛得以緩解,關節(jié)功能恢復;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總有效率為前兩個等級占比之和[5];②疼痛程度評估,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使用帶有0-10 刻度的線段,0 分端代表無痛,10 分端代表疼痛劇烈[6];③癥狀評分比較,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局部壓痛,按照嚴重程度由輕到重0-3 分評分,滿分9 分,分值越低說明癥狀越輕[7]。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數據處理使用SPSS 24.0 軟件,計數資料,表示為[n(%)],值進行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s),t 值檢驗,統(tǒng)計學意義指標:P<0.05。
2.1 治療效果。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VAS 評分。兩組治療前VAS 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組間比較試驗組更低,P<0.05,P<0.05,詳見表2。
2.3 癥狀評分。兩組治療前癥狀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組間比較試驗組更低,P<0.05,P<0.05,詳見表3。
表2 兩組VA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VAS 評分比較,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試驗組 35 6.31±1.15 3.17±1.27 10.843 0.000對照組 35 6.34±1.02 4.73±1.01 6.635 0.000 t - 0.115 5.688 - -P - 0.908 0.000 - -
表3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試驗組 35 7.01±1.15 3.27±1.27 12.914 0.000對照組 35 7.04±1.22 5.03±1.02 7.478 0.000 t - 0.106 6.392 - -P - 0.916 0.000 - -
頸肩腰腿痛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以體力強度較大工作者為主,目前我國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且受伏案工作等影響,患者年輕化趨勢凸顯,對臨床救治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目前臨床針對此類疾病尚無治愈方式,多以藥物緩解疼痛、控制病情發(fā)展為主,但復發(fā)率較高,治標不治本,長期效果欠佳,因此臨床重視找尋更為高效的治療方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后VAS 評分、癥狀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提示芍藥甘草湯較西藥治療更利于患者病情恢復。甲鈷胺膠囊、馬西平適用于腰腿疼痛患者,能夠對受損神經傳導進行修復,起到疼痛傳導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疼痛、麻木情況,但無法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病情,治療效果欠佳。而中醫(yī)理論認為,頸肩腰腿痛屬“痹癥”范疇,與患者機體正氣不足,抵御風寒濕邪能力減弱有關,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淤堵,且患者肝腎虛弱,氣滯而血瘀,引發(fā)關節(jié)酸痛、麻木等情況,嚴重時導致灼痛和關節(jié)腫脹問題,中醫(yī)治療注重補氣活血、疏經通絡[8]。芍藥甘草湯中芍藥能夠養(yǎng)肝益氣,通順血脈,并可止痛散瘀,甘草則可溫補肝血,地龍具有舒筋活絡功效,當歸可補血驅寒,在解除風濕痛痹方面具有促進作用,威靈仙能夠養(yǎng)血柔筋,葛根可舒筋止痛,并可祛風除濕,此外甘草還可調和諸藥,諸藥配伍共奏活血化瘀、疏經通絡、祛風散寒功效,正中頸肩腰腿痛病機,治療效果突出。
綜上所述,針對頸肩腰腿痛患者,芍藥甘草湯加減治療能夠緩解病痛,改善患者癥狀,促進病情恢復,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