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俠,黃玲玲,吳萍綿,甘艷微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廣東 廣州 510000)
中央型前置胎盤屬高危前置胎盤,最易并發(fā)胎盤植入,常導致不可控制的大出血,增加切除子宮的風險,甚至危及產婦生命[1]。介入治療在胎盤植入患者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因患者及家屬對介入治療缺乏相應的醫(yī)學知識,會存在心理負擔,引起各種負面情緒。本研究分析心理護理對中央型前置胎盤伴胎盤植入患者介入治療后的影響,探討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價值。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療的中央型前置胎盤伴胎盤植入患者60例,年齡23~43歲;其中經產婦56例,初產婦4例;足月19例;產后出血量<400ml者12例,>1000ml者13例;文化水平初中畢業(yè)13例,高中以上37例。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病情、年齡及孕產次等一般資料對比,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術后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生理護理以及術后康復指導。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術后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根據(jù)患者心理狀態(tài)給予全面心理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減輕患者不良情緒:由于對自身病情、手術效果及新生兒的擔心等因素的影響,患者術后經常出現(xiàn)缺乏安全感、恐懼、焦慮、抑郁、緊張等不良情緒。將手術及病情的相關信息告知患者,要不時詢問患者有無不適,耐心傾聽患者傾訴,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患者的具體心理變化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盡可能完全消除或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溝通過程中建立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讓患者積極配合術后護理工作。(2)聯(lián)合家屬進行心理干預:耐心解釋病情,及時轉告疾病好轉的信息。鼓勵家屬與患者加強有效溝通,引導家屬給予患者精神鼓勵,讓家屬主動從感情上支持產婦,關心愛護患者,讓患者感受到被重視、被關愛,幫助減輕產婦的抑郁心理。(3)減輕患者術后疼痛:術后患者,特別是行介入治療后的產婦,通常會因為傷口疼痛而容易產生煩躁、疑慮、敏感等心理。指導患者轉移注意力,如聽音樂、深呼吸、心理暗示等,讓患者保持情緒上的穩(wěn)定;疼痛嚴重者必要時可以適當鎮(zhèn)痛治療。
術后第1天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
應用SPSS 22.0 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SAS、SDS、SCL-90評分較對照組低,則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及不良情緒等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評分指標比較
中央型前置胎盤合并胎盤植入易導致嚴重大出血,必要時需切除子宮以挽救產婦生命,因此,減少術中出血是關鍵。介入治療已廣泛用于治療產科出血性疾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廣泛認可。
胎盤植入患者更加容易出現(xiàn)恐懼、緊張以及擔憂等不良情緒,再者患者對介入治療了解不充分,更易出現(xiàn)缺乏信心、安全感差等不良情緒。心理護理不僅有利于改善患者負面情緒,而且心理干預配合臨床干預更能有效地提高治療效果,在產后大出血治療中有重要的意義[3]。
心理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建立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主要的目的是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全面了解,根據(jù)患者身心需要,提供適合于個人的最佳護理,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疏導和干預,對心理負擔以及負面情緒進行消除,穩(wěn)定情緒,增強信心,降低應激反應,提高患者痛閾,分散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從而使患者達到全身放松,穩(wěn)定心率和血壓的作用;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和介入治療的認識程度,讓患者能夠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術后護理工作。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SAS、SDS、SCL-90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結果表明心理護理能夠有效降低胎盤植入介入治療術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使患者感受人文關懷,消除患者術后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中央型前置胎盤伴胎盤植入介入治療術后患者采用心理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提高治療效果以及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具有重要的臨床作用,具有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