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丞
【摘 要】TPACK作為評價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理論,是指導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的一個有效理論,創(chuàng)新其在信息化背景下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討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教學,從TPACK視角出發(fā),就如何有效融合信息技術進行了重點論述。
【關鍵詞】高中地理;TPACK;信息技術;融合策略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術已經(jīng)成為當前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手段,在革新教學內(nèi)容、理念、模式與方式方法方面發(fā)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特別是高中地理中的地圖元素等抽象知識更加依賴于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此時提升地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顯得尤為關鍵。而TPACK理論則可以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非常符合新課程下課改教學要求,加快融合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勢在必行。
一、巧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由于涉及到的地理知識比較豐富,不同類別的知識板塊也比較多,雖然新課程下地理教材中包含了比較多比例的插圖知識,但是這些插圖都是以靜態(tài)化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直觀性不足,無法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與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而如果可以靈活地運用信息技術,那么可以將所學的地理知識以動態(tài)化的視頻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種知識展示的形象性與生動性遠比靜態(tài)圖片或者教師的講解來得好。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VR技術等一些先進技術也越來越多地開始走進課堂,這對提升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同樣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例如,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如果可以靈活地運用VR技術等先進的信息技術,那么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體驗感比較強的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氛圍,對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強化學生知識記憶有很大幫助,尤其是有利于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促進他們地理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比如,在指導高中生學習“荒漠化的防治”部分地理知識期間,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為高中生播放一段關于我國西北地區(qū)出現(xiàn)沙塵暴的場景視頻。然后可以重點指導學生和掌握荒漠化成因、西北地區(qū)地形以及荒漠化危害與治理措施(CK)。而在視頻剪輯期間(TK),要注意將課程教學的重點放在西北地區(qū)植被稀少,沙漠化問題異常嚴重以及沙塵暴給周邊居民帶來不利影響上面(TCK),并靈活地運用VR視角幫助高中生可以真實體會西北地區(qū)的環(huán)境情況,以此為一條教學主線來滲透于整堂地理課的始終。其次,在為學生播放相應的教學視頻內(nèi)容之后,可以啟發(fā)他們思考荒漠化問題的成因(TPK),確保他們在生動視頻的引導下意識到西北地區(qū)荒漠化問題破壞的嚴重性,期間可以有效引導他們開展深入思考(PCK)。
二、巧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自身視野
高考地理學科考試的內(nèi)容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時刻處于動態(tài)化變化狀態(tài),尤其是和社會時事熱點之間具有很強的聯(lián)系,所以一味地依靠地理教材上的內(nèi)容開展課程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注意拓展學生自身的視野,緊密地搜集一些關乎地理課程知識的社會時事熱點話題,引導高中生在平時的地理課堂上開展深入分析和討論,這樣才能借助拓展的知識來對他們自身的地理知識框架進行持續(xù)性完善,同時也有利于提升他們的地理知識應用能力,強化了他們對這些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為后續(xù)高中地理學科的考試奠定了堅實基礎。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城市化”部分地理知識期間,可以靈活地運用信息技術來拓展他們的知識視野。城市化是當前我國城市發(fā)展過程中一個必然的發(fā)展趨勢,會給城市大眾的生活帶來一定影響。針對這部分地理知識教學,可以首先確定如下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分析關于“城市化”的材料,引導他們對城市化的利弊與特征進行概括與分析(CK)。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可以在課下利用計算機搜集關于“城市化”問題的最新時事話題素材(TK),引導他們對這些話題素材進行分析的時候?qū)Τ鞘谢瘑栴}形成深刻認知(TCK),并要引導全體學生拓展性學習國內(nèi)治理城市化問題所做的各種努力,出臺的政策和方針等,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量(TCK)。
三、巧用信息技術,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下各學科教學的一個基本目標,地理學科教學也不例外。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需要立足于激發(fā)他們自主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利用網(wǎng)絡上的豐富的教學資料開展課程教學,確保可以引導他們開展深入自主學習和思考活動,這樣更有利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熱情,并最終使他們真正喜歡上地理知識。
例如,在指導學生探討“你喜歡住在城市中心還是郊區(qū)”這一開放性話題的時候,可以帶領全體學生進入到校園的信息教室內(nèi)開展授課。在授課之前,可以對班級學生針對這一話題的傾向進行統(tǒng)計,之后將他們分成“城市組”和“郊區(qū)組”雙方。在正式開展授課之前的10min之內(nèi),可以讓雙方通過上網(wǎng)的方式自主搜集相關的資料(TK),準備支持自己辯論觀點的內(nèi)容。在辯論完成之后,讓雙方各自歸納和總結(jié)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分別列舉出郊區(qū)和城市居住的一些優(yōu)勢與不足,并對各個觀點進一步開展深入討論,如人類挑選居住地方的時候會側(cè)重哪些標準?如何做選擇呢?(TCK)。通過這種多樣化的教學指導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理解與掌握所學的知識點。
總之,TPACK為信息技術融入高中地理教學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指導依據(jù),可以使地理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同時也可以使得地理知識點變得更加具體、形象,有利于激發(fā)他們自主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有效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也要注意積極學習TPACK理論,有機融合傳統(tǒng)教學手段與信息技術,力求可以更好地構建有效地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