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月 王冰
摘 要:建筑工程是我國發(fā)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能夠拉動我國經濟的增長,因此,建筑工程行業(yè)受到更多重視與關注。在整個建筑工程施工中,為使得施工工作能夠順利展開,同時滿足人們對建筑工程的需求,通常會將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在建筑工程中。基于此,以下對建筑工程混凝土及后澆帶工程施工技術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后澆帶技術;探討
0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在結構設計中為解決地基差異沉降問題,需在主樓與裙樓之間或主樓與主樓之間設置沉降后澆帶。在后澆帶封閉施工中存在諸多不規(guī)范的方面,如施工工藝、后澆帶封閉的時間、新舊混凝土結合面處理及界面劑的要求等規(guī)范不明確,傳統(tǒng)做法都是按照施工隊伍的施工經驗,給后澆帶留設及封閉施工帶來諸多不確定的因素,不易保證后澆帶的質量,工藝標準不統(tǒng)一也給質量管理帶來一定的風險。
1后澆帶施工技術基本概述
后澆帶施工技術通常情況下主要是指,在整個建筑工程施工中,為在最大程度上防止?jié)仓摻罨炷脸霈F(xiàn)不同的質量問題。結合施工實際情況,將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在其中。對底板、梁、墻等部位展開相應施工工作。在實際建筑工程施工中,經常會受到外界因素影響,造成混凝土鋼結構出現(xiàn)變形等問題,變形等問題的出現(xiàn),對于建筑質量會造成影響。在后續(xù)建筑的使用中,影響建筑使用壽命,嚴重情況下會對人們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威脅。因此,為使得建筑工程質量得到保障,同時滿足人們的需求,要將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在其中。
2后澆帶的主要功能
2.1降低溫度收縮的影響
新澆筑的混凝土根據(jù)熱脹冷縮的原理,在硬化的過程中會收縮,導致已施工完畢的建筑結構發(fā)生寬度和長度的變化,時而收縮,時而膨脹?;炷恋挠不瘯r間大約是在施工結束后的一兩個月之內進行溫度的變化,對結構是有直接影響的,當結構變化受到了極大的約束的時候,結構內部就會發(fā)生溫度感應力,在結構支撐不住的時候,就會導致結構發(fā)生破損或裂縫。
2.2將沉降高度差消除
在實際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問題,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影響建筑整體結構與建筑質量,從而使得建筑出現(xiàn)結構裂縫問題。在此背景下,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可以將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在其中。通過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將實際施工中建筑結構分為兩部分進行施工,保證整體施工結構完畢后,對于沉降量較為嚴重的部位或者項目展開相應的混凝土澆筑處理工作,保證能夠形成整體結構。在這一過程中,要展開相應計算工作,對沉降高度差進行調整與完善。
3建筑工程混凝土及后澆帶工程施工技術探討
3.1后澆帶的平面布置
后澆帶的平面布置應以“抗防兼?zhèn)洌苑罏橹鳌钡脑瓌t盡可能設計在結構內力較小的部位,對于地下室應設計在形體變化交界處;對于超長樓面后澆帶的設置,應通過以降低溫差和收縮應力的條件下計算。后澆帶的間距應合理,矩形構筑物后澆帶間距一般可設為30~40m。后澆帶的寬度應考慮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結構構造要求而定,一般寬度以700~1000mm為宜。
3.2后澆帶混凝土澆筑的時間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的時間根據(jù)種類的不同所變動:根據(jù)混凝土澆筑之后的收縮情況,一般是在施工后的一個月之內完成,而沉降后澆帶則應該是在沉降完成之后實施。不同的設計單位最后交代的保留時間也有不同的要求,應該按照單位所規(guī)定的要求進行保留,在進行澆筑后,澆帶混凝土施工之前,用壓力水進行沖洗施工縫隙,保持濕潤狀態(tài)一天,干燥施工縫的水分,填鋪與混凝土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按照施工單位所提供的施工細則,采用合適的水泥配置,以保證混凝土的強度達到合適的水平,經過配比之后,完成混凝土的調配,順利進行施工澆筑。
3.3后澆帶的鋼筋處理
后澆帶的鋼筋處理的規(guī)范與否直接影響后期的質量好壞。后澆帶的鋼筋處理應嚴格按照以下幾點進行:①后澆帶的梁板受力鋼筋必須斷開,筏板基礎底板受力鋼筋必須貫通;②受力主筋宜采用焊接連接,后澆帶的加筋一般不超過原配筋率的30%;③鋼筋綁扎時后澆帶兩側的混凝土墊塊及馬凳應增加用量,確保鋼筋網(wǎng)片高度和保護層,后澆帶范圍內的馬凳和墊塊也應加密放置;④當設計對后澆帶有附加鋼筋要求的,在后澆帶兩側鋼筋綁扎時,附加鋼筋一同綁扎完成。
3.4后澆帶防水施工技術要點
后澆帶施工部位通常都存在施工接縫,都是比較容易產生滲漏、滲水的關鍵位置。在防水施工過程中應對底板墊層上根據(jù)設計文件要求提前做好有效防水措施,并在后澆帶兩側砌筑擋水墻并加設蓋板,切實提高后澆帶的防水性能。在進行外墻頂板進行防水施工作業(yè)的時候,需要在混凝土后澆帶外側砌筑有效的擋墻進行保護,根據(jù)現(xiàn)場施工情況及時進行外墻防水施工與場地土方回填。在對后澆帶的混凝土選擇時應根據(jù)周邊環(huán)境還有結構特性要求選擇相適應的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澆筑時盡量選擇收縮性低或者帶有膨脹性的混凝土材料。
4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優(yōu)化措施
4.1選擇合適的后澆帶設置方式
在后澆帶技術的應用中,設置方式主要分為階梯縫、平直縫、凹形縫以及凸形縫等。如果建筑工程沒有指定使用哪種后澆帶設置方式,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設置方式。如果是地下室結構中的后澆帶,可以選擇平直縫,同時安裝鋼板止水帶。與此同時,在設置后澆帶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溫差以及收縮力等方面的因素,通過精確的計算確定后澆帶的實際間距。一般情況下,后澆帶的間距應控制在21~31m,寬度應可控制在705~1005mm,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建筑主體與裙房之間能夠更好地連接,同時確保鋼筋接頭可以完全連接,避免出現(xiàn)混凝土開裂的現(xiàn)象。
4.2嚴格控制后澆帶的澆筑工序包括時間、溫度、配筋
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的澆筑時間、溫度、配筋、施工工藝是質量控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必須嚴格按照后澆帶施工專項方案與施工工藝要求進行現(xiàn)場作業(yè),掌握澆筑時間與澆筑溫度,在施工前應對作業(yè)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并根據(jù)后澆帶施工工藝需要選擇合理的澆筑時間,針對收縮縫、沉降縫等不同情況進行分類設計優(yōu)化,盡量將混凝土澆筑溫度控制在規(guī)范允許的范圍,避免由于水分流失過快對混凝土的塌落度產生影響或者內外溫差過大引起混凝土的收縮裂縫。另外鋼筋作業(yè)人員從業(yè)水平對后澆帶質量有著質的影響,在進行鋼筋切割的過程中要考慮鋼筋整體性盡量減少接頭,按照設計文件的要求對鋼筋進行配筋并保證配筋率。
5結束語
在實際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同時保證施工人員能夠熟練掌握后澆帶施工技術優(yōu)勢。同時,在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中,要加強監(jiān)督與管理。這樣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施工中,以及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給出有效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王雙偉.建筑混凝土施工和后澆帶技術在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9(34):171.
[2]楊雙雙.建筑工程混凝土及后澆帶工程施工技術探討[J].江西建材,2019(11):166+168.
[3]王書龍.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澆帶技術[J].現(xiàn)代物業(yè)(中旬刊),2018(12):241.
[4]夏國紅.高層建筑混凝土后澆帶設計及其施工建議[J].建材與裝飾,2017(4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