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瀏燕
(句容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句容 2124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極為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患病對象大多為中老年人,發(fā)病后患者的腰椎劇烈疼痛,行動功能受限,生活無法自理,嚴重影響其健康及生活質量。手術是當下最佳治療手段,但由于患者年齡大,術后身體恢復慢,稍有不慎會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不僅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還會對其身體造成痛苦,因此臨床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非常重要。下文以我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為研究目標,探尋預見性護理干預的預后效果及臨床影響。
病例資料選取年份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抽遠來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52例展開研究。按照雙色球摸球法分成兩組,對照組(26例)的男女性別比是16例:10例,年齡范圍40~75歲,平均(58.12±4.88)歲,患病時長7個月~10年,平均(5.06±0.39)年;觀察組(26例)的男女性別比是15例:11例,年齡范圍41~77歲,平均(59.99±4.94)歲,患病時長9個月~10年,平均(5.11±0.40)年。統(tǒng)計資料經對比分析后的差異不明顯,P>0.05,有均衡可比性。
納選標準:經影響學檢查確診;符合手術治療指征,均為首次治療;近期未采取任何治療措施;患者知曉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血液系統(tǒng)疾??;心肝腎功能障礙者;精神異常者;哺乳期女性;認知、溝通障礙者等。
對照組行普通護理,觀察組行預見性護理。(1)病癥宣教?;颊呷朐汉笥脽崆?、溫柔的語氣主動向其介紹病房環(huán)境布局以及醫(yī)護人員狀況,消除患者的陌生恐懼感,向患者發(fā)放疾病宣傳冊,重點解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相關知識,播放視頻加深其印象,讓患者了解病癥的防治措施及預后效果,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從而獲得其積極配合態(tài)度[1]。(2)體位腰椎護理。由于患者腰椎損傷嚴重,術后需長期臥床,生活行動不便,醫(yī)護人員應及時幫助患者調整體位,間隔1h翻身一次,輕輕的按摩受壓皮膚,并叮囑患者不要擅自活動身體,以免病情加重,治療術后應使用束帶固定腰椎,告知患者不要彎腰、轉身和負重活動,腰部注意防寒保暖,每天用熱毛巾擦拭身體,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2]。(3)康復鍛煉護理。為患者制定健康飲食搭配,根據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知道其練習腰椎、腹部肌肉,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睡姿、坐姿,練習擺腿、屈膝、俯臥抬頭及抬腳練習,腰背部采取三點或五點支撐法來改善腰部肌肉功能,加強脊柱平衡功能練習,促使患者的腰椎得到穩(wěn)定康復[3]。
腰椎功能的評價采取JOA評分評估,總分29,得分越高,功能恢復越好;以數字評分法(NRS)測評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0~10分,疼痛隨分值升高而加重。術后并發(fā)癥包括脊柱不穩(wěn)、下肢疼痛、壓瘡等。
用SPSS23.0軟件統(tǒng)計,定性資料的檢驗用x2,定量資料行t檢驗,統(tǒng)計有意義為P<0.05。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結果P<0.05,見表1。
護理后的評分改善效果優(yōu)于護理前,觀察組的JOA和NR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下表2。
表2 JOA和NRS評分對比()
表2 JOA和NRS評分對比()
組別 例數(n) JOA評分 NR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26 12.51±2.25 27.72±3.83 5.99±2.372.09±0.44對照組 26 12.34±2.4220.03±2.755.96±2.843.66±0.72 t - 0.2623 8.3163 0.0414 9.4874 P - 0.7941 0.0000 0.9672 0.0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率隨著人口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其發(fā)病機制是由于椎間盤破裂、變性,髓核突出椎板,壓迫其他組織而出現的一系列腰椎癥狀疾病,一旦腰椎發(fā)生受損,會導致其身體功能活動受限,脊柱曲線發(fā)生改變,即使采取最佳治療方案只能緩解病情,改正變形脊柱,但對其恢復不積極效果,故臨床圍術期給予患者有效的預見性護理非常有意義[4]。
預見性護理是一項具有前瞻性、可預見性的特點,能夠提前預防各種臨床護理風險,通過制定科學的護理方案來保證患者安全、有效的恢復健康。預見性護理的干預通過宣教方式來提升患者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認知和了解,促使患者積極配合,加強體位和腰椎功能訓練護理來進一步預防并發(fā)癥,幫助患者改善腰椎功能,促使其病情得到良好恢復。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少于對照組,其疼痛評分和腰椎功能的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綜合上述,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圍手術期中采取預見性護理的臨床療效確切,值得廣泛借鑒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