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袁世凱與近代教育實踐

        2020-07-08 04:54:16湯伏祥
        海峽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關(guān)鍵詞:教育

        ■ 湯伏祥

        袁世凱

        中國的科舉制度創(chuàng)建于隋朝??婆e制度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對中國教育制度、政治制度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華做官;選拔官吏的權(quán)力,也從地方集中到中央??婆e制度,使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推動了文學藝術(shù)的發(fā)展。隋唐時間,中國文化在科技制度的刺激下,達到了高峰。宋元明清,科舉制度繼續(xù)朝前發(fā)展。作為一種選拔制度,它的存在是歷史的需要。晚清后,隨著西方教育制度的推行,科舉制度的弊端日益突顯。相比西方教育制度,科舉制度在選拔人才上重虛不重實。隨著西方科技革命的到來,人才的培養(yǎng)重“實”,即對技術(shù)、實用學科、實用基礎(chǔ)的重視,但中國的科舉制度依然在四書五經(jīng)中尋找才華,雖然也對處理實際問題提出了要求,但多在虛擬中進行,還是虛的。虛實的矛盾,使科舉制度走向了泥潭。戊戌變法時,廢科舉是光緒帝頒發(fā)的改革內(nèi)容之一。戊戌變法失敗后,科舉又茍延殘喘了幾年,到了晚清新政時,廢科舉在袁世凱等人的呼吁下,正式壽終正寢??婆e制度的終結(jié),開啟了中國新式教育的時代,意義深遠。

        一、廢除科舉,興辦教育

        在大多數(shù)歷史學家的眼中,袁世凱在近代中國一直是個反面、反動的人物,是個小丑,關(guān)于他正面的貢獻、功績和努力的記錄幾乎是看不到的。但廢科舉、興教育這一項,倒是常常被人所提起,所贊賞。當科舉制終于在1906年明令廢除后,“新興學堂得以高速發(fā)展。這可算袁世凱一生中做過的一件好事”。[1]“當這一持續(xù)了約1300年之久的科舉制度完全被廢除時,它確實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2]

        科舉是古代中國的主流話語

        早在山東巡撫期間,袁世凱就興辦各種學堂,以圖教育之普及(上文已有介紹)。“袁世凱凡舉辦一事,必興一學堂,以求其學問,尤必編譯書籍,以輸入文明。(練兵有武備兵官等學堂,即有練兵要則之編纂;辦警察有警察學堂,亦有各種警察書之編譯。)凡此皆其識見過人處,絕非支那官場以敷衍塞責者,所能夢見也?!盵3]作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袁幾次科舉均名落孫山),袁世凱對科舉自當十分厭惡,自知其中之弊病。但廢科舉談何容易,“畢竟,這要觸發(fā)數(shù)百翰林、數(shù)千進士、數(shù)萬舉人、數(shù)十萬秀才、數(shù)百萬童生之怒,會徹底摧毀無數(shù)人畢生的努力和追求。因此,雖然廢科舉一直有動議,但誰也不肯當這個‘出頭之鳥’,唯恐樹敵過多,也怕動搖制度的根本。”[4]但袁世凱知道,科舉不除,新式教育就難普及,于是就接下了這燙傷山芋。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袁世凱與張之洞聯(lián)銜上疏,稱“致治必賴于人才,人才必出于學校”“科舉一日不廢,即學校一日不能大興”。[5]建議將各項考試取中名額按年遞減,分兩、三科減盡。以往舉貢、生員按不同情況,令其分別入新式學堂、速成師范學習,或另給其他出路。袁世凱的這一主張一出,就被朝廷一些保守官員所抨擊,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王文韶反對最強烈,最后只能暫時擱淺。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袁世凱領(lǐng)銜與趙爾巽、張之洞、周馥、岑春煊、端方聯(lián)名上折,指出目前“危迫情形”“實同一日千金”“縱使科舉立停,學堂遍設(shè),亦必數(shù)十年后,人才始盛”“如再遲之十年,甫??婆e,學堂有遷延之勢,人才非急切可成,又必須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6]因請立即停止科舉,推廣學校。為了穩(wěn)定情形,袁世凱對在讀士子們的出路做了安排,例如選派他們赴國外留學,或者入學堂繼續(xù)深造,對學堂畢業(yè)者給予任職機會,實現(xiàn)了制度變革的“軟著陸”。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下旨,廢除科舉,宣布從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始,所有鄉(xiāng)、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同時停止,科舉制度退出歷史舞臺。

        廢除科舉是袁世凱興辦教育的具體舉措,也是袁世凱系統(tǒng)的近現(xiàn)代教育思想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廢科舉的目的是興教育。袁世凱認為人才者,乃立國之本,“國勢之強弱,視乎人才,人才之盛衰,原于學校。誠以人才者,立國之本,而學校者,又人才所從出之途也。以今日世變之殷,時艱之亟,將欲得人以佐治,必須興學以培才”。[7]興學培才,是袁世凱的一貫主張,早在小站練兵時,袁世凱以提高將士素質(zhì)為目的,開設(shè)陸軍行營武備學堂,開展新式軍事教育?!瓣戃娦袪I武備學堂的開辦,是袁世凱早期軍事教育思想形成的一個重要標志?!盵8]隨后,巡撫山東,他極力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創(chuàng)辦山東大學及中小學堂,卓有成效。在山東末期,時逢晚清新政,他提出十項新政建議《遵旨敬抒管見上備甄擇折》,其中有六項與教育有關(guān):教官吏、崇實學、增實科、開民智、重游歷、修武備?!斑@篇《遵旨敬抒管見上備甄擇折》,是體現(xiàn)袁世凱變法思想的一個重要文件,也是他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標志?!盵9]新政大力推行后,袁世凱更是大興教育,呼吁廢除科舉?!靶抡r期,袁世凱基本上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普遍教育主張?!盵10]

        袁世凱的教育主張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晚清新政時期的袁世凱

        一是廢科舉,興學校,推行普及教育。對于科舉制度的弊病,袁世凱已經(jīng)多次在奏章中提及了,其核心就是“科舉為阻礙學堂之事”[11],而學堂乃人才培養(yǎng)之場所,乃普及教育之必然??婆e不廢,學堂即學校教育就不能興。袁世凱認為,大清之所以不能強盛,就是沒有人才,人才是國家強盛的基礎(chǔ),而人才的培養(yǎng),僅僅通過科舉的培養(yǎng)、選拔是不夠的,應(yīng)該讓更多的具有條件的人接受教育,讓更多的人才得以出現(xiàn),即推行普及教育。為了興學校,推行普及教育,袁世凱在教育學制上,在教育的層次上都做了探索,以求人才培養(yǎng)的針對性和科學性,“而袁世凱的18年學制從年限的階段劃分上與我們現(xiàn)在的學制已經(jīng)相差不遠,便于普及教育和快出人才”。[12]

        二是重教育制度建設(shè),規(guī)范教育教學。袁世凱做事情向來有板有眼,興一物,必先定其制度、立其章。在興辦教育過程中,各類學堂,均由袁世凱創(chuàng)訂章程,先行試,迨有成效后,奏明立案。在袁世凱手上,各類學校章程一應(yīng)俱全,小學、中學、大學均有。有影響力的如《直隸師范學堂小學堂暫行章程》《直隸中學堂暫行章程》《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等。這些“章程”,從制度上為興教育提供了保障,促進了教育的發(fā)展,特別是在袁世凱、張百熙等人的推動下,制定了《奏定學堂章程》,使教育問題達成全國一致的共識。同時,袁世凱在督直時,就設(shè)學校司,從行政管理角度,為興學保駕護航。隨著科舉制度的廢除,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下旨設(shè)立學部,并將原國子監(jiān)事物歸學部管理,從中央層面完成了教育行政機構(gòu)設(shè)置,為近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三是重學習西方教育理念、教育制度。袁世凱對于西學向來是重視的,他絕不像中國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對西方文化冷淡漠視,相反,他更具世界眼光,更善于向西方學習。在興辦教育的整個過程中,袁世凱始終把西學放在顯要的位子,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學方法,乃至學科設(shè)置等,尤其是多向日本學習。日本在明治維新后,教育迅速發(fā)展,已經(jīng)建立起了現(xiàn)代的教育制度。袁世凱對于日本教育制度情有獨鐘,多次派遣官員考察日本教育(如派吳汝綸、嚴修等)。袁世凱大膽借鑒日本教育模式,從行政機構(gòu)設(shè)置到學校章程內(nèi)容擬定、教育綱要制定、課程設(shè)置,等等,都以日本為樣本?!坝幸饬x的是,這個受日本影響的晚清系統(tǒng)沿用到1922年,除了1912年廢除儒學教義外,并沒有重大的改變。到了1922年,就改為采用美式教育結(jié)構(gòu)及系統(tǒng)了?!盵13]袁世凱重學習西方教育理想念、教育制度,這大大縮短了中國從傳統(tǒng)教育向近現(xiàn)代教育邁進的進程。

        北洋政法學堂舊址

        四是重實學。袁世凱主張廢除科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科舉不“實”,與國家日益發(fā)展需要的“實”學不相符合,“詞章之學,不能大俾實用”。袁世凱主張根據(jù)國家發(fā)展需要,飭重實學,開辦各類學堂,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使“經(jīng)濟才藝能收實用者”脫穎而出。在袁世凱手上創(chuàng)辦的各類學堂甚多,有工業(yè)學堂、經(jīng)理學堂、商業(yè)學堂、電信學堂、警務(wù)學堂、政法學堂、礦業(yè)學堂、農(nóng)業(yè)學堂等專門學堂。這些學堂多重實學,推動了國家發(fā)展。為了確強調(diào)學,袁世凱在學科設(shè)置上進行了大膽實踐,增設(shè)實科,以實科帶動實學,以實學發(fā)展實科。法學、算學、地理、制造、機器、商務(wù)、農(nóng)務(wù)、水利、郵政、物理、地質(zhì)、生物、化學、醫(yī)學、礦學、外語等新興學科都在袁世凱手上得以開設(shè)。這些學科的開設(shè),奠定了近現(xiàn)代學科教育的基礎(chǔ),為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和教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積極的、深遠的影響。

        教育是近代中國變化很大的文化領(lǐng)域之一??婆e制度廢除后,新式學堂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西學東漸,帶動了思想啟蒙。(圖為教會學校的學生跟著洋人教習在學習拉丁文)

        1903年,北洋工藝學堂創(chuàng)辦,第二年改為直隸高等工業(yè)學校,也就是現(xiàn)在河北工業(yè)大學的前身。(圖為今日的河北工業(yè)大學)

        五是重游歷。袁世凱自己有開眼看世界的胸懷,對于“開眼者”也格外重視。在推行近現(xiàn)代教育的過程中,袁世凱非常重視游歷,非常重視對留學者的培養(yǎng)和使用(這在下文會講到)。這些有游歷背景且真才實學者,為近現(xiàn)代科技、文化的繁榮,乃至為五四運動以及20世紀二三十年代科技、文化、思想的繁榮奠定了基礎(chǔ)。

        六是重視培訓教育。袁世凱知道,當時的許多官員或出生科舉,或出生行武,沒有開拓的眼光,思想保守,知識老化,效率低下。對這些官員加以培訓,提升他們的素質(zhì)非常重要。所以在袁世凱創(chuàng)辦的各類學堂中,就有針對官員的培訓班或速成班,此外還辦有針對官吏培訓的課史館、幕僚學堂等。這些都為提升當時的整個官員隊伍素質(zhì)起了積極作用。另外,各類學堂中開設(shè)的一般培訓班或速成班,為培養(yǎng)師資,緩解人才緊張,也起到了一定作用。這也是當科舉制度廢除后,整個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制度能在短時間內(nèi),得以快速建立并發(fā)展的原因之一。

        此外,袁世凱的教育主張還包括重視道德教育,重視師范教育,因材施教,保障教育經(jīng)費等?!靶抡r期,袁世凱基本上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普遍教育主張。”[14]袁世凱大力推行新式教育,興辦各類學堂,在直隸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袁在直隸提倡之教育,仍當推為各行省之冠,亦不得不贊袁之功”[15]。從袁世凱督直到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直隸辦有:專門學堂12所,實業(yè)學堂20所,優(yōu)級師范學堂3所,初級師范學堂90所,師范傳習所5處,中學堂30所,小學堂7391所,女子學堂121所,蒙養(yǎng)院2所,總計8723所,學生16.4萬余人。[16]袁世凱直隸興辦教育的實踐在全國產(chǎn)生了示范性的積極影響,從而推動了整個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特別是隨著普及國民教育制度的建立,逐漸形成了一個完善的近現(xiàn)代教育體制:從幼稚園、小學堂、中學堂、高等學堂,直到大學堂,以及職業(yè)教育、社會教育、師范教育、留學教育等。另外,袁世凱的教育實踐,開拓了知識階層的視野,活躍了他們的思想,客觀上為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廣泛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這些都不應(yīng)該為后人所忘卻的。

        1906年創(chuàng)辦的北洋女子師范學堂舊址

        二、注重人才,鼓勵留學

        1902年袁世凱派遣留學日本的學生

        唐朝鼎盛時期,中國的文化和技術(shù)正源源不斷地向世界其他國家輸出。到了清朝,康乾時期雖然也出現(xiàn)了盛世的景象,但此時,中國的文化、科技,思想、制度都已經(jīng)不再是向世界輸出的主要“產(chǎn)品”了。到了晚清,國人更是恍然大悟:中國落后了,在技術(shù)、思想、制度各個領(lǐng)域都落后了。于是西學東漸成了時代的最強音。那怎樣西學東漸呢,開眼看世界者進行了各種實踐,其中留學成了最主要的途徑。洋務(wù)運動時,就選派了一百二十名幼童前往美國留學,后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因“沾染洋習”要嚴加整頓被“召回”,但他們中一些人或成了近代中國礦業(yè)、鐵路、通訊的鼻祖,或成了李鴻章的幕僚,或成了袁世凱的顧問,為中國的近代化做出了貢獻。維新運動云起后,留學的風氣開始漸行。但從朝廷到士大夫階層,對留學重視還是不夠的,留學者也不算太多,政府對留學者重用還不夠。與西方打交道甚多的袁世凱認為,留學是尋求西方式富強的奧秘和捷徑,留學對于培養(yǎng)人才,對于推進中國近現(xiàn)代化進程是“事半功倍”的舉措。所以袁世凱非常重視留學,對留學有成者,也是給以重用,這直接促成了晚清新政時期留學風氣的盛行,也對近現(xiàn)代思想運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留學教育之倡導與袁世凱興學之主張是一脈相承的,留學乃興學之組成部分。袁世凱自知留學之重要,自知向西方學習之意義,遂思獎勵留學者。當時留學者少,且政府不以重用,畢業(yè)歸國后多流入歧途,留美幼童歸國后一度被視為囚犯就是一例。袁世凱遂呼吁政府重視留學,并調(diào)查留學有成者,懇請朝廷給予獎勵。在袁世凱的倡導下,留學成風,尤其以留學日本最多.日本人說“而我國(日本)各種專門學校,無一校無支那學生”。[17]

        1903年直隸農(nóng)務(wù)學堂學生在播種實習

        以直隸為例,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以前,天津北洋二等學堂和水師學堂有十二名學生赴日留學。袁世凱蒞臨直隸后,直隸大規(guī)模留學日本的活動開始了。袁世凱上奏朝廷:“欲因時之宜,以收折沖之效,自非派員出洋肄業(yè)不為功。”“自強之計當以儲備將才為第一要義,而欲造就將才,自非多派學生遷赴外洋學習新法不可?!盵18]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三月,袁世凱選派了五十五名北洋武備學生赴日,進入日本陸軍學校學習。同年還選派學習師范的學生二十名赴日本留學。

        袁世凱的留學主張,得到了朝廷的響應(yīng),留學教育在各地迅速興起,一時間出現(xiàn)了海外留學熱潮。其中,留學日本人數(shù)激增。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留日學生達到數(shù)千人,第二年接近一萬人。因為人數(shù)增加過快,有

        三千多人甚至無法正常入學。

        留學之風盛行后,袁世凱又制定政策,對學成回國者或有留學之背景者委以重任。袁世凱提倡獎勵留學生,“處心積慮,謀取科學文明之輸入,實為急救要圖”[19]。袁世凱對留美十年的唐紹儀加以重用,把留學德國的段祺瑞收為心腹,讓留英歸來的伍廷芳修訂法律,讓留美歸來的詹天佑修筑鐵路,讓留日學生金邦平處理文案……使這些留學歸來者迅速登上了政治舞臺,加速了他們的建功立業(yè)。這對近代中國之發(fā)展之意義是不可言喻的。更為可貴的是,“袁世凱對于留學生的支持并非局限于個別人員。在歸國留學生的影響下,袁世凱采取了一系列的積極措施,推動了中國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留學生群體的壯大”。[20]

        袁世凱主張留學,不只限于在校學生,也鼓勵官員出洋留學。先有派遣吳汝綸、周學熙等官吏和士紳赴日本游歷考察。1905年,他更是明確規(guī)定:以后所有新任州縣官員必須出國游歷三個月,回國考察驗收后,才能正式接印上任。此舉雖不是正式留學,但擴大了留學的聲勢。把留學與取仕結(jié)合了起來,這為留學的發(fā)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的基礎(chǔ),也在保守勢力中打開了大大的缺口。

        關(guān)于留學,還有一點許多歷史學者有意忽略了——留學引發(fā)了思想的激蕩,留學者成了晚清的掘墓人。袁世凱鼓勵留學,本想為朝廷效力,但隨著事態(tài)之發(fā)展,在國內(nèi)學堂的反滿運動遭遇鎮(zhèn)壓后,留學生的反滿運動不斷發(fā)展,尤其是留日學生。袁世凱雖不贊同倒戈皇室,但與留學生多有密切往來,且暗中支持。晚清學人許指嚴在《新華秘記》中說,凡新自留學東西洋歸國之學生,袁世凱多能“竭意延攬,而于東洋歸國之昌言革命自由者,尤嘉納無忤,且私有所饋遺甚厚”。當袁退居彰德時,出洋留學者,更是“必繞道謁袁”“袁分別其才之高下以為待遇”。[21]

        唐紹儀內(nèi)閣全部十二人,其中九人為留學生,一人在外國工作過。前排右起:總理唐紹儀、留美;署理外交總長胡惟德,長期在駐英國使館工作;海軍總長劉冠雄,留英;署理工商總長王正廷,留日、英;教育總長蔡元培,留德。后排右起:國務(wù)院秘書長魏宸組,留比、法;司法總長王寵惠,留日、美;陸軍總長段祺瑞,留德;交通總長施肇基,留美;農(nóng)林總長宋教人,留日。

        袁世凱與留學者秘密往來,這多少與他崇尚西學、思想開闊、出生經(jīng)歷等有關(guān)。學者姜新考察了袁世凱與留學生走到一起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非常有意思。袁世凱與留學生的“互動”,是“社會聯(lián)合”與“社會流動”的結(jié)果。[22]袁世凱奉旨新政,且掌握巨大的權(quán)力,是“上強”的代表。而要新政,就必須西學。西學,就給留學者登上政治舞臺創(chuàng)造了機會,留學者成了“外強”的代表。當“上強”與“外強”采取某種方式結(jié)合,必將形成巨大的社會力量。這就是“強強結(jié)合”。同時,袁世凱與留學生的結(jié)合,又是“弱弱結(jié)合”。袁世凱科舉不第,只能靠軍功出人頭地,而軍功比起正統(tǒng)的科舉,只能是旁門左道。所以他對被同樣視為旁門左道的西學者多有同情,而西學者也視袁思想開放,相互吸引,視為同路。對比袁之前曾國藩、李鴻章與西學者的聯(lián)系,袁世凱更進一步了。曾與容閎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大相徑庭,李與馬建忠的社會地位天壤之別,因此,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較為松散。在金蘭之盟、翁婿之情、師生之誼的背后,袁世凱與留學生的聯(lián)系既包含著意識的共鳴,又反映了利益的互補,故而他們的結(jié)合要比前輩默契牢固得多。在“社會流動”方面,袁世凱重視留學者,獎勵留學者,促成了這些留學者歸國后得以施展才華,從下層流向上層,甚至入主中樞,促進了上層社會的瓦解。同時,袁世凱與留學者密切聯(lián)系,掌握輿情,使得自己的新政更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而留學者也自覺依附袁世凱,與“權(quán)”“官”結(jié)合,借“官”的權(quán)威,宣揚自己的主張。于是這兩者之間形成了“上下流動”的良性狀態(tài)。[22]

        袁世凱重才興學,鼓勵、重用留學有成者,留學風氣遂大興。留學興,思想興。留學促成了晚清新舊思想的碰撞。由于遠離國土,相對隱蔽,也更容易得到保護。雖然說留學生“為削弱以至推翻清政府作出卓越貢獻”有夸大其辭之嫌疑,但革命的輿論確實主要由留日學生完成的,所以“最后,在日本的中國學生團體自然而然地成了反清運動的核心”[23]。當這股勢力強大到不可阻擋的時候,清朝的落幕也就不遠了。雖不能過分強調(diào)留日學生對于辛亥革命的意義,但清朝最后斷送在自己鼓勵培養(yǎng)的留學生手中也是不爭的事實。這算不算袁世凱給近代中國的進步客觀上立了一功呢?

        1909年,中國開始利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余額,派遣學生留學美國,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圖為1909年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與留美學務(wù)處總辦周自齊(前中)、會辦唐國安(前右)和范源濂(前左)合影

        如今的山東大學已經(jīng)成為著名高等學府

        猜你喜歡
        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車內(nèi)教育
        英語文摘(2022年8期)2022-09-02 01:59:30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教育心得
        贏未來(2020年1期)2021-01-07 00:52:26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關(guān)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讓教育成為終身之擇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10
        日韩丰满少妇无码内射|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 中文av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伦子伦情品无吗| 熟妇的荡欲色综合亚洲| 亚洲AV无码秘 蜜桃1区| 日本免费a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少妇高潮在线观看| 亚洲 另类 日韩 制服 无码| 亚洲红怡院| 一道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20p|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AV无码国产永久播放蜜芽| av网站免费在线不卡| 丰满女人猛烈进入视频免费网站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一| 精品天堂色吊丝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网站| 亚洲欧洲国产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 偷拍韩国美女洗澡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放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流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裸体xxxx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青草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av在线观看91|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精品久久久久久午夜|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91| 成人亚洲精品777777| 久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无人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亚洲av无码av制服丝袜在线| 亚洲色欲色欲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