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背景:
竹節(jié)棍玩具是我班(中班)幼兒都很喜歡的玩具,搭建過程中用到卡扣原理,需要兩個小朋友合作完成。本月班級開展《火車開來了》主題活動增加了孩子的經(jīng)驗,并且男孩子對火車特別感興趣,所以他們計劃搭建火車。
案例描述:
第一階段:一起計劃進行搭建火車
早餐后,施宇珩對張悅?cè)徽f:“我們來搭一列火車吧”,然后指著墻上的圖片說,就搭這樣的,后面還有許多節(jié)的車廂?!?,張悅?cè)灰哺吲d的說“然后再加一個火車軌道,要不然火車怎么開呢?!?/p>
分析:本月班級開展《火車開來了》的主題活動,兩個男孩子對火車也特別感興趣。之前活動中,已有對火車結(jié)構的了解和按圖冊搭建火車頭的經(jīng)驗,再去進行搭建完整火車,更有利于游戲的深入進行。這次他們想要完善火車的搭建及火車軌道,說明敢于嘗試,體現(xiàn)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性。
措施:看到孩子們有了積極參與游戲的興趣和初步的想法,而且在中班幼兒能力范圍下,所以我支持孩子們按自己的想法去搭建,并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做。我作為旁觀者先去觀察、鼓勵幼兒自主決定。
第二階段:如何拼出火車頭
兩個孩子邊看圖冊邊比賽看誰先拼車火車頭。當施宇珩把火車頭的底部拼完后時,張悅?cè)辉趺匆财床怀鰜?,“我來幫你吧!”施宇珩對他說。當張悅?cè)话l(fā)現(xiàn)施宇珩遇到問題時也主動提出要幫他,共同的努力下兩個人一起完成了火車頭的頂部,按上車輪、火車頭完成了。
分析:兩個小朋友在相互幫助下完成了各自的火車頭搭建。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發(fā)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措施:老師作為一個指導者,在發(fā)現(xiàn)問題后,如果幼兒可以自己解決,讓幼兒嘗試自己來解決問題更為妥善。同時給幼兒創(chuàng)造交往的機會,增加幼兒之間的社會交往能力。
第三階段:火車頭和火車廂脫軌了
這時兩人要搭建整個火車,搭好第一個車廂后,一人推著車頭、另一人推著車廂往前走。由于施宇珩的力度大,把火車廂推散了。我剛要安慰就聽見:“我們失敗了不怕,重頭再來?!庇谑怯珠_始重新搭建火車廂。嗚,兩個人孩子又一次把小火車開動起來。我欣慰的對他們說:“你們今天特別棒,搭出了圖冊以外的物體,但火車頭和車廂有一點脫節(jié)哦。”這時他們選擇一個短小藍色的竹節(jié)棍想要連接,但插不進去,他們就試著拆掉幾個,由于空隙小、不好操作,把已經(jīng)搭好的又毀掉了?!鞍ィ鏆馊?,好不容易搭建的”。當我要鼓勵他們時,施宇珩對張悅?cè)徽f:“沒關系,我們這次一定能搭好的?!睆垚?cè)灰埠芸煺{(diào)整了狀態(tài),很快把火車頭和車廂搭建好了,但在連接的時候又失敗了。
分析:在一次又一次失敗后,兩個幼兒沒有氣餒,而是相互鼓勵,行動上堅持再次嘗試、始終積極挑戰(zhàn),表現(xiàn)出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的品質(zhì)。
第四階段:如何連接火車頭和火車廂
看到他們氣餒后,我說:“需要我?guī)椭銈儐??”他們點了點頭,“你們的火車出現(xiàn)什么問題了?”,“我們想要把火車頭和車廂連接起來,可每次一連接就全散開了。過程中我強調(diào)著復述他們說過的話,意在提醒他們問題所在。
分析:兩個孩子在連接失敗又繼續(xù)嘗試后,仍然不能解決如何連接的問題。
措施:作為旁觀者的我,要密切觀察幼兒的游戲狀態(tài),選擇合適的時機介入。嘗試多次失敗后,我適時介入到游戲中,增加繼續(xù)游戲的熱情。用提問和復述的方式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不是直接為幼兒提供答案和直接的幫助,引導幼兒用已有經(jīng)驗來解決問題。
第五階段:拆掉重新搭建
火車頭需要重新搭建。孩子們會舍得么?我試著問他們,可他們說:“好的,我們拆掉重新搭建吧!”“耶,我們終于把火車頭和火車廂連接好嘍并且能開動起來了”。并且按照這樣的方法他們很快把更多的火車廂連接起來。;
分析:在這次搭建的時候兩個孩子避免了之前出現(xiàn)的問題,在搭建的時候就先把連接的竹節(jié)棍連接好了,可見孩子通過不斷的努力已經(jīng)把如何連接這個問題解決了。
措施:雖然遇到了很大的問題,但他們一直沒有放棄,兩個孩子能夠勇敢的面對困難,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對于孩子們的精神,我給予支持和肯定,同時鼓勵他們繼續(xù)堅持,給與充分嘗試和探索的空間。
第六階段:火車開來啦
“我們再來搭建一個火車軌道吧,要不然火車怎么開起來呢?說完用兩個紅色一個藍色的竹節(jié)棍交替的連接起了火車軌道、又增添了路燈及周圍場景。兩個孩子興奮的開動起火車,其他區(qū)域的孩子也都跑過來圍觀,說:“你倆也太棒了,竟然可以搭建出這么難得火車來,以后我們也要搭?!?/p>
分析:在完成火車的搭建后,他們又想完善一個火車站的小場景,添加了火車軌道、路燈、站臺,并且在搭建火車軌道的時候利用了規(guī)律排序的方法來搭建,幼兒把前期已有的經(jīng)驗應用到游戲中,說明幼兒對規(guī)律排序已經(jīng)掌握及應用的很好。
教師的反思:
觀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可以準確了解幼兒游戲中的表現(xiàn)、發(fā)展的特點與需要。活動開始出現(xiàn)問題時,我沒有及時指導,而是作為一個旁觀者,看他們能否游戲繼續(xù),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游戲中幼兒因為一些問題中斷,這時老師要及時介入、引導或需要幾個能力強的孩子參與進來。兩個孩子很快搭建出了火車頭和火車廂,想要他們深入進行游戲,這時我拋出問題并且沒有直接告訴方法,想要幼兒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方式,有自己處理事情的策略。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應盡量鼓勵他們多試試;當反復嘗試失敗,應給予適當點撥,增強自信心。兩個孩子在不斷失敗又不斷重新搭建的過程中,他們沒有放棄,從行動上堅持反復嘗試、始終積極挑戰(zhàn),表現(xiàn)出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等學習品質(zhì),最后才讓火車開動起來。
積累生活經(jīng)驗是游戲開展的基礎。兩個孩子最后豐富了火車周圍的場景添加了軌道、路燈、站臺,就是因為他們有了生活的經(jīng)驗。只有我們充實了幼兒的生活,使他們獲得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后,幼兒才能較順利地開展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