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劉洋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疫情帶來了授課模式的轉(zhuǎn)變,在線教學成為全國教師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不同于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在線教學需要學生自主學習與網(wǎng)絡授課的有機結合。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確保網(wǎng)絡課堂的高效性是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為此,筆者也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與嘗試,發(fā)現(xiàn)課前預習作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教學設計的重要部分,能夠有效提高網(wǎng)絡課堂的效率。
本文將以2019年北師大版教材必修三第七單元第一課Masterpieces為例展開。本單元主題Art,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的藝術話題。本課文本為三段分別關于繪畫作品The Starry Night、The Scream和The Empire of Lights的介紹。本課設計以“畫展志愿服務”活動為驅(qū)使,引領學生一步步梳理介紹畫作的角度、積累介紹的語言,最終進行口頭介紹所學畫作。
一、課前預習的內(nèi)容
作為入職不久的新手教師,筆者曾錯誤地認為教學設計只需設計課上的活動,而閱讀課的預習僅僅是為了掃清閱讀詞匯障礙。而現(xiàn)下特殊的教學模式給筆者帶來了全新的啟發(fā),教學設計必須綜合全面地考慮課前、課中、課后;課前預習的內(nèi)容亦可多樣化、有明確的設計目的且要有具體的指導。課前預習任務的設計也是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陣地。除了詞匯以外,課前預習的內(nèi)容還可以包括:
1.技能、工具的準備
本節(jié)課的設計下,學生需使用graphic organizer梳理文本結構與細節(jié)、語言。在此之前學生雖然接觸過思維導圖、表格等工具,但鮮少嘗試自己根據(jù)文本特點選擇適當?shù)膱D表工具進行信息梳理。因此,筆者在預習學案中整理了不同樣式的圖表(如圖1),要求學生在預習中思考各種圖表在何種情況下使用。技能與工具的準備能夠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2.?前測內(nèi)容
課堂教學需建立在對學情的充分了解之上。通過課前學案了解學生在授課前的已有知識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課堂的重點。由于本課的重點為結構梳理,本課前筆者亟需了解的是學生自己畫作介紹的思路。為此,筆者要求學生在學案上的圖表工具中寫下自己的介紹角度,同時按照邏輯為其排序(如圖2)。該設計的目的一方面是為學生使用graphic organizer進行示范,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受文章思路影響之前進行獨立思考,同時為輸出任務的遷移創(chuàng)新提供空間,以此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此外,該設計還能為課上分析文章的介紹角度提供詞匯支持。而通過該前側(cè),教師能夠掌握學生自己的介紹畫作的思路,從而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的不足之處,在課堂上實現(xiàn)更精準的引導。當然,根據(jù)授課重點的不同,前測的內(nèi)容亦可是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以及對話題的了解等等。;
3.?本課的非重點授課內(nèi)容
在線教學背景下,教學內(nèi)容不減但教學時長有限。受教學條件的制約,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做不到面面俱到,一部分學習內(nèi)容需過渡到課前與課后自學當中。在本單元的大單元設計下,本課的單元位置是為單元終結性任務提供邏輯和語法支撐,因此本課兩課時的授課重點分別是結構梳理和語法感知。如此一來,關于文章細節(jié)內(nèi)容的解讀無法在課堂實現(xiàn);而由于課堂的重點是梳理結構,文本內(nèi)容可由學生課前預讀,從而將更多課堂時間留給結構的構建。為此,筆者在預習學案的設計中,引導學生關注其中的修辭手法、描寫順序、細節(jié)理解等(如圖3)。值得注意的是,課前自學的內(nèi)容不應太難,要在學生已有知識水平下進行設計。當然,如果發(fā)現(xiàn)課前學案中有多數(shù)學生無法完成的任務則需要教師及時調(diào)整教學安排,在設計中將難點加以落實。
二、課前預習對課堂的作用
課前自學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將啟發(fā)性的、難度較低的思考任務或者需要學生重點關注的要點前置,從而縮短課堂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另一方面通過課前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通過預習任務讓學生思考后帶著自己的問題去聽課去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度,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具體來看,本節(jié)課預習任務的設計對本課線上授課的實施起到了如下作用:
1.?減少課堂活動的用時,提高課堂效率
筆者對兩個水平相似的平行班進行的對比實驗。實驗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課前預習的班級在課堂活動時用時較短。例如,在引入環(huán)節(jié)頭腦風暴介紹畫作的角度時,未預習的對照班級共用時3分54秒完成班級討論,而經(jīng)過預習預先思考過的班級僅用時2分8秒便完成了該環(huán)節(jié)的討論。在第一遍閱讀環(huán)節(jié),學生需完成一段140-150詞的文段閱讀,并完成graphic organizer的第一步制作。對照班級共用時7分鐘左右才完成該任務,而實驗班級僅用時4分鐘左右即可完成該任務。而在最終的實踐中,對照班級一節(jié)課僅能完成文本的第二遍閱讀,沒有時間進行最終的輸出性任務,而實驗班級 由于每一環(huán)節(jié)相對用時都得以縮減,最終學生基本能夠在課上完成最終的輸出性任務。
2.?前置技能學習,培養(yǎng)學習能力
利用筆記、圖表、思維導圖等收集、整理信息是課標要求下的高中必修認知策略之一。呂娜(2020)認為教師應指導學生形成學習策略,在課堂上將其作為教學內(nèi)容進行講解,并引導和帶領學生在課堂上使用認知策略完成任務。本課受限于教學時長,筆者將策略的講解前置,由學生在預習任務中自學完成,并在課堂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鞏固運用graphic organizer梳理信息,為最終任務的完成提供支撐。而利用圖表、思維導圖等收集、整理信息的策略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完全可以在課前消化吸收并在實際課堂中靈活運用,不同學生思維模式不同選取不同的圖表樣式(如圖4、圖5),但都能夠條理清晰地整理信息。
3.?為輸出任務搭建了部分支架
本課最終的輸出性任務是作為藝術展的志愿者,向游客介紹The Scream和The Empire of Lights其中的一副畫作。輸出性任務支架要由教師在課堂上構建,但預習學案中任務的設計也能對支架構建起到輔助作用。例如在預習學案中的閱讀任務(如圖6),教師要求學生關注作者對畫作的描寫順序,有利于學生自己在口頭介紹畫作時按照一定的空間邏輯描述畫作內(nèi)容。此外,教師還在預習學案中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欣賞畫作的感受,除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此部分也可以成為學生最終介紹畫作時的一個角度。
結語:
課前預習作為整個教學設計中必要的一環(huán),也是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用武之地,其內(nèi)容可以涵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思維訓練以及學習策略等各方面。課前預習任務對于學生而言能夠有助其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對于教師而言可以便于其了解學生已知,完善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效率,無論是在線上教學還是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中都應得到教師充分的重視和合理的運用。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呂娜. (2020). 英語課堂中學習策略教學. 海外英語, 2020(06), 198-199.
潘麗芳. (2013). 做好課前預習,提高英語課堂效率. 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02), 4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