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燕
賞識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質(zhì)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賞識、尊重、理解和愛。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青少年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發(fā)現(xiàn)并表揚,逐步形成向好、向善發(fā)展的趨勢,讓學生在“我是好少年、好青年”的心態(tài)中成長;批評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弱點和短處——小題大作、無限夸張,使孩子自暴自棄,在“我是壞少年、壞青年”的意念中沉淪。不只是好學生應該賞識,所有的學生都需要。青少年學生是脆弱的、敏感的,適當?shù)馁p識是一種正確的愛,也是對青少年學生的一種鼓勵和贊賞!那么,我們教師應如何在教育中進行賞識教育呢?下面,我就根據(jù)自己多年的初中學生的班主任工作體會談一談。
一、通過賞識,表示關愛
“學會賞識,愛滿天下?!辟p識教育的實施過程就是要求“發(fā)現(xiàn)優(yōu)點”“欣賞優(yōu)點”。通過這一途徑,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無論哪個學生,只要我們耐心尋找,就必定能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即使做錯了事,我們也可以從中找到閃光點,關鍵是一個“愛”字。愛,是人類所特有的,最偉大的情感。如果說親子之愛是基于血緣關系的本能的愛,那么老師的愛則更多的是博愛。因為教育是無選擇性的,所有的學生都有責任獲得愛,愛才是老師最美的語言。
二、通過賞識,獲取成功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辟p識,就抓住了學生渴望被關注、被重視的心理,讓學生在“我能行”“我是好少年好青年”的感覺中走向成功。不是好學生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差學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
賞識,也是一種理解,更是一種激勵。賞識教育,是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一種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幫助孩子獲得自我價值感、發(fā)展自尊、自信的動力基礎;是讓孩子積極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徑。只要我們能夠真正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學生才能把自身的力量釋放出來。
學生的大多數(shù)文化知識都來源于課堂教學,在校大多數(shù)時間也都在課堂上接受老師的教育,所以高質(zhì)量的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的重要因素。其中,高質(zhì)量的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要學會賞識學生。
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賞識教育:
1.承認差異
初中學生的智力不同,文化知識基礎不同,他們的接受能力就不同,從而他們的學習成績就不同。因此就決定了對學生要因材施教,對學習好的學生我給予鼓勵,讓他們學得更好;對學習差的學生除了鼓勵,更多的是幫助,安慰和關懷。
2.挖掘潛能
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先天稟賦都不相同,如果老師懂得教育,懂得欣賞,否定教育一刀切,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生的任何一個特長都要肯定,幫助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那么他們最后的成就可能就會大相徑庭。
3.培養(yǎng)獨立性,耐挫力
由于賞識教育是不怕失敗的教育,敢于放手,讓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煉,給其勇氣、鼓勵,使其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并頑強地站起來,這一次次的嘗試,無形中發(fā)展了學生的獨立性、承受力,使學生能在失敗中善于總結(jié)、分析,而不是在失敗中倒下。
三、共同賞識,合力促進
賞識教育并不光是說幾句美麗的話,它要能點亮學生內(nèi)心的火花。所以實施賞識教育除了要求老師能多了解學生,到學生中去,隨時捕捉學生的一些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外,還要得到家長的配合,以達到家長、老師教育的一致性,合力促進學生的教育工作。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我是這樣做的:
1.電訪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電話為我們提供了方便。所以我經(jīng)常用電話與家長聯(lián)系,務必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具體情況,以求共同促進學生的進步。
2.家訪
不能電訪的,就進行家訪。家訪能與家長,學生面對面討論學生學習上的優(yōu)點與缺點,學生在場的家訪能讓學生更清楚的認識自己閃光點與不足,讓其發(fā)展自己的 長處而改正缺點,更努力學習。
3.家班互動
除了電訪,家訪,家班互動也不可缺。家班互動的形式主要是開家長會。家長會的舉行,有利于學校與家庭教育達到一致性。
實踐證明,創(chuàng)造條件讓家長參與賞識教育,是促使學生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劑。教師通過個別交流、家訪、家班互動等形式,可以幫助家長掌握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有關知識,讓他們了解到一些現(xiàn)代教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從而學會了解、尊重、賞識自己的孩子。
四、賞識教育不能濫用
雖然賞識教育對教育教學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濫用。
我們知道,賞識教育強調(diào)對學生的尊重、賞識,提倡激勵性評價,但并不是無原則地贊美。贊美要有原則,要有方法,更要有藝術性。
1.語言上要有藝術性
當我們的學生取得好成績時,往往會把激動、喜悅的心情毫無保留地流露出來。這時,老師要注意語言上的藝術性,若說:“這次考得好不等于以后考得好?!薄半m然這次取得了進步,但離重高的目標還差得遠呢?!本驮斐蓪W生的壓抑。若改成:“你這次取得了好成績,按這樣的發(fā)展趨勢,你的目標馬上就能實現(xiàn),祝你成功?!毙Ч筒灰粯印_@不僅能保持學生的積極性,還能起到更好的鼓勵作用。所以,教育中教師要多用肯定性語言和鼓勵性語言,如“你真棒!”“你能行?!薄霸僭囈淮?,一定會比剛才更好?!薄霸谶@方面注意一點,事情就做得很完美了?!币苍S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行動上要有藝術性
對學生的賞識有時光靠口說是不夠的,還要通過行動來讓學生感受到,更具有激勵作用。如我教過的學生賴俊雄同學,他學習優(yōu)秀。為了保持他刻苦學習的勁頭,我就經(jīng)常拿一些較難的題或值得探討的問題與他共同研究、討論,使他真正感受到自己這方面能力的存在和這種能力被老師欣賞的自豪,以后他的學習動力更足。
3.體態(tài)語言上也要有藝術性
有些特殊情況下,師生之間也許不適合用語言來交流,或者用語言達不到效果。這時,老師的一個動作或一個表情也許就能達到所需的作用。
賞識教育已成為當今教師常用的教育手段。但是,我們要辨證地看待賞識教育,科學地運用它,用自己的愛心和信心去澆灌燦爛的希望之花,那么,每一個學生定會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