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憲新
摘 要: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是黨中央明確提出的課題和一再強調(diào)的要求。我校依托生命教育平臺,通過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和協(xié)同育人,創(chuàng)設教育氛圍,讓學生通過感悟、體悟,形成覺悟,鑄牢理想信念。
關鍵詞:理想信念;課程文化;活動協(xié)同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9-019-1
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強調(diào),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2017年7月,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明確指出,德育內(nèi)容之一就是理想信念教育。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北師大考察,勉勵廣大教師要做“四有教師”,其中之一就是“有理想信念”。鑒于此,在當下學校,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國家層面和黨中央提出的要求和課題,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地完成這一重要任務。
我校結合生源多樣,學生個性差異大的特點,著力打造生命教育品牌建設項目,并于2018年申報建設成為江蘇省生命教育課程基地。在實踐中,我們依托有形載體,實施生命教育,促進了學生理想信念的深化。
一、課程育人,構建教育載體
我校實施生命教育的方法,是將其融入學科教育、社團課程、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等課程之中。例如,我校的綜合社會實踐活動課程,分為三個年級三大活動:高一是“金陵文化之旅”,教師帶領學生來到六朝古都南京,走進南京大學城,引導學生對自己進行生涯規(guī)劃的思考,指導學生將個人理想和社會大熔爐相結合;高二是帶領學生來到宜興——無錫市未成年人拓展基地,進行“團隊拓展訓練”,讓每個孩子明白:重要的不是我,而是我們,知道個人的理想不能獨立存在,而要依托團隊、融于團隊;高三是帶領學生來到木瀆古鎮(zhèn),進行“十八歲成人儀式”,讓孩子們感受到,個人的理想信念,要緊緊聯(lián)系我們的責任擔當,滲透家國情懷教育。
二、文化育人,打造教育氛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說過:“對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他周圍的環(huán)境?!睂W校的校容校貌,表現(xiàn)出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為此,我校主要從環(huán)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三個方面著手,著力打造校園文化。
1.環(huán)境文化。即從學校層面和班級層面,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名言警句布置。我們在學校草坪周圍燈箱柱子上、過道上,以及班級墻壁上、黑板報頭等地方,進行環(huán)境布置。在進行名言警句布置時,我們讓班上每位同學輪流為班級同學寫一句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激勵話語,可以是引用名人的話,也可以是自己的原創(chuàng)。
2.制度文化。即借助制定制度的形式,來滲透理想信念教育。這主要是在班級層面,班主任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集體制定班規(guī)或者班級公約時,體現(xiàn)理想信念元素。比如,班規(guī)要求每位同學確立人生奮斗目標。在班級這種制度文化的感召下,我們引領學生制定人生的三大目標(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
3.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熏陶,可以是激起同學樹立理想信念的校訓,也可是班級精神文化。班級精神文化,可以從“班級名稱”、“班訓”、“班徽設計”、“班歌”等抓手發(fā)力。比如,我曾經(jīng)在班級中引導學生進行“JING”文化建設,以此來推動班級精神層面的升華。我們提出“凈”、“靜”、“敬”和“竟”四個方面。特別是“敬”(敬能生德,要求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好同學)和“競”(競能生優(yōu),要求見賢思齊,比學趕超、友好競爭),來指向學生的理想信念層面。
三、活動育人,內(nèi)化教育效果
在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我校摒棄簡單說教,將理想信念教育寓于活動之中。我們通過精心設計活動,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來教育學生。
場景一:進行生涯規(guī)劃教育。學校事先給學生準備《社會實踐活動指南》,其中包括個人生涯規(guī)劃知識。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生涯規(guī)劃的探究學習。在此基礎上,學校組織學生走進南京大學城,來到南京財經(jīng)大學,聆聽南財大甘諾副教授關于學生生涯規(guī)劃的主題報告,并且讓學生參加大學生的社團活動,近距離參訪大學生,了解他們的個人生涯規(guī)劃,從而給自己以實質性的借鑒。
場景二:憑吊雨花臺烈士。在烈士紀念碑下,我們進行莊嚴肅穆的祭奠烈士的儀式,讓學生聆聽烈士的英勇事跡,謳歌烈士崇高的理想信念。此情此景,很能促動學生。在白天的祭奠活動后,我們晚上回到賓館,還會組織學生,進行主題班會活動,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場景三: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這里,同學們看到一幕幕同胞被殘殺的場景,聽到講解員義憤填膺的聲音,他們心中不忘國恥、復興中華的強烈情感油然而生。
四、協(xié)同育人,整合教育資源
傳統(tǒng)的品德教育手段單一,途徑單一,長期單打獨斗。針對這種情況,我校在進行理信念教育時,整合各種力量,真正做到協(xié)同育人。
1.家長的力量。學生在進行十八歲成人儀式教育時,我們事先會發(fā)動廣大家長朋友,讓他們給自己的孩子寫一封信,祝賀孩子的成長。我們會挑選出部分家長信件,在十八歲成人儀式現(xiàn)場,給全體學生朗讀。也會特邀家長代表,親臨現(xiàn)場寄語。實踐證明,很多家長關于責任、理想信念的解讀,帶有很強的針對性。
2.高校的力量。我們和南京大學城、南京財經(jīng)大學,進行了很好的合作,并把南財大確立為學校德育活動基地,讓學生們走進南財大,聆聽教授報告,參與大學生社團活動。
3.社會的力量。我們在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注重依托社會力量。比如,宜興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等,都成為我們的德育教育資源。
通過理想信念教育這個平臺,我們整合了家長、高校和社會的力量,使教育鏈接成一條線,夯實教育效果基本面,最后形成多維、立體的德育新格局。
綜上所述,在進行德育教育或者理想信念教育時,我們必須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教育者必須要精心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悟,形成感悟,不斷內(nèi)化,最終形成內(nèi)在的道德品質。
(作者單位:無錫市堰橋高級中學,江蘇 無錫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