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翰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節(jié)能環(huán)保勞衛(wèi)研究所,北京 100081)
鐵路是國家關鍵性重大基礎設施,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鐵路在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能源浪費、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等問題使其越來越受到自然環(huán)境和資源能源承載力的制約。如何提升鐵路施工建設過程中的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已經成為鐵路綠色發(fā)展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構建鐵路建設綠色指標體系并開展評價,有利于準確掌握鐵路建設項目節(jié)能環(huán)保工作現狀,對推動鐵路建設期綠色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
我國于2011年發(fā)布了《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GB/T 50640—2010),從環(huán)保、能源、水資源、土地等方面制定了指標體系,采取專家打分法進行評價。近些年一些學者對綠色建設指標和評價進行了研究,劉飛強等[1]和王爽等[2]均從環(huán)境影響、能源資源利用及日常管理3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指標;李曉娟[3]從施工管理、能源節(jié)約、施工環(huán)境等方面建立了山區(qū)高速公路指標體系,運用模糊理論開展評價;劉鵬舉等[4]從環(huán)境管理、技術措施、環(huán)境污染和能耗4個方面制定了指標體系,評價方法采用模糊理論;李真真等[5]在環(huán)境保護、節(jié)材、節(jié)水、節(jié)能及節(jié)地5個方面制定了指標體系,利用模糊數學理論進行評價;于堯[6]針對水環(huán)境、聲環(huán)境、大氣環(huán)境、固體廢物及施工人員身體健康制定了指標體系,采取灰色理論進行評價。
綜上,目前綠色施工指標主要包括反映能源資源使用情況、環(huán)境保護情況指標和管理類指標。評價方法方面主要采取了模糊理論和灰色理論,但二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權重計算不準確、計算繁瑣,可操作性不高等問題,不利于評價工作的開展。為此,本文充分借鑒既有指標研究成果,建立了鐵路綠色施工指標體系,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方法,以期為鐵路項目綠色施工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撐。
鐵路綠色施工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對建設項目科學考核評價產生直接影響,因而指標的選擇一方面應充分根據鐵路工程特點、設備特征、技術工藝水平及管理現狀,保證所設置指標的科學性;另一方面,指標可統(tǒng)計可考核,數量不宜過多,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指標,抓住鐵路建設項目的工作重點[7]。參考《綠色發(fā)展指標體系》[8],從資源利用、環(huán)境治理、生態(tài)保護及增長質量4 個一級指標構建鐵路綠色施工指標體系,并依據上述分析,確定了18項二級指標。
此類指標重點反映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效率,目的是引導施工單位提高資源節(jié)約集約循環(huán)使用,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包括挖方、出渣利用率和當地建材使用率。
(1)挖方、出渣利用率是工程利用挖方和出渣量占總挖方和出渣量的比例,此項指標能夠反映建設項目土石方資源循環(huán)利用狀況,旨在督促施工單位提升土石方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工程棄方量和擾動地表面積。
(2)當地建材使用率是施工現場500 km以內當地建材使用占總量(如砂子、水泥、木材、鋼材等)的比例,此項指標雖然沒有直接反映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情況,但合理增加當地建材的使用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采購成本,以及建材運輸所產生汽車能耗量和成本支出,是實現資源集約化利用的一項有效舉措。在評價過程中可以根據周邊建材供給情況,選取若干具有可比性的典型建材作為考核對象。
此類指標重點反映施工期水環(huán)境、大氣環(huán)境、聲環(huán)境及固體廢物的治理程度,包括5 項指標:水污染處理達標率、揚塵措施落實率、噪聲達標排放率、振動治理措施落實率、固體廢物污染處置率。這部分指標是鐵路施工期的主要環(huán)境影響因素,也是環(huán)境治理工作的重點內容[9]。
此類指標重點反映鐵路建設項目沿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保護與治理,包括以下指標。
(1)取棄土場設置合規(guī)性。棄土(渣)場的選址是水土保持工作關注的重點內容,所設置的棄土(渣)場位置應盡量降低對沿線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該指標旨在嚴格要求施工單位按照設計方案設置取棄土(渣)場。
(2)重點保護對象保護措施落實率。此項指標是指鐵路施工沿線內被列入國家、地方保護名錄的野生保護動植物的保護措施落實率,旨在對沿線野生動植物棲息地進行充分的保護,將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3)臨時用地復墾率。此項是指進行復墾的臨時用地面積占臨時用地總面積的比例,主要反映拌和站、制梁場等工程所占臨時用地的恢復情況。
(4)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渣土防護率、表土保護率、林草植被恢復率和林草覆蓋率。6項指標是《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T 50434—2018)中的核心指標,也是水土保持驗收的主要內容,準確反映鐵路工程水土保持實際情況。
此類指標重點是從日常管理和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反映建設項目綠色施工質量,以體現綠色發(fā)展與工程建設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包括以下2項指標。
(1)環(huán)保投訴問題處理率。此項指標重點反映沿線居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的滿意程度,鐵路建設項目施工會對居民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影響,難以避免環(huán)保投訴事件的發(fā)生,圓滿處理此類問題是施工單位管理能力和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
(2)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材料。由于鐵路建設項目在環(huán)(水)保方面所采取的技術措施及相關施工工藝、設備的差異不大,先進實用的技術、工藝、方法及材料對于大部分鐵路建設項目具有借鑒意義,設置此項指標的主要目的在于鼓勵施工單位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進一步提升綠色施工技術水平。
現階段綠色施工評價方法存在計算繁瑣、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研究鐵路建設項目綠色施工指標評價方法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突出重點,開展評價前應選擇約束性指標作為評價重點內容,明確綠色施工的核心所在,為施工單位采取措施提供方向指引;二是簡化流程,不宜采取復雜的數學算法和模型,評價方
法應有可操作性和實用性,評價流程盡量簡化,最大程度提高評價工作效率,確保評價工作的落地實施。
依據“突出重點”原則,將18個二級指標分為三類:一是約束性指標,即施工中必須達到的指標,強制要求施工單位采取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確保實現;二是一般性指標,不具約束性,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評價,給予施工單位更大的修正和改進空間;三是優(yōu)選性指標,即實施難度較大、要求較高的指標,對此類指標不做特殊要求,可作為評價過程中的加分項。
依據建設項目施工的實際情況,將評價工作分為2 個階段:一是施工過程階段,組織開展過程評價,以指導和幫助施工單位及時找出存在的問題,并促進持續(xù)改進;二是竣工驗收階段,與環(huán)(水)??⒐を炇展ぷ饕黄疬M行,準確全面反映工程的整體情況。
各項指標目標值的制定應以目前國家實行的相關標準規(guī)范和環(huán)評的具體要求為準。對于沒有明確標準要求的指標應結合工程實際和以往工程經驗,制定相對合理的目標值。綠色鐵路建設指標內容、指標分類、評價階段及目標值如表1所示。
約束性指標應全部滿足目標值;一般性指標根據實際完成情況進行計分,如果某單項指標滿足目標值的要求,給予1 分,若超額完成,則根據實際情況給予0.1~0.5分的加分,一般性指標若未滿足要求,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扣分,直至為0 分;對于優(yōu)選性指標,每項創(chuàng)新加0.1分。評分標準如表2所示。
表1 鐵路綠色施工指標體系
表2 指標評價標準
施工階段評價計分計算公式為
式中:S1為施工階段評價得分;J為每次評價各項指標評分之和;N為評價次數。
建設項目綜合得分計算公式為
式中:S為建設項目綜合得分;S1為施工階段評價得分;S2為驗收階段各項指標評分之和。
評價結果可分為3個等級:“不合格”“合格”“優(yōu)秀”?!昂细瘛焙汀皟?yōu)秀”即可評定為綠色工程。
由于本文所選擇的約束性指標基本為工程建設項目環(huán)(水)保工作的重要指標,也是對環(huán)(水)保工作的基本的要求,所以原則上要求約束性指標全部滿足要求;根據謝世軍[10]、劉鵬舉等[4]和薛松等[11]對評價標準劃分的研究,一般性指標合計應得到60%的分數作為合格與不合格的區(qū)分標準,即應得到4.8 分,得到90%的分組可作為合格與優(yōu)秀的區(qū)分標準,即應得到7.2分;優(yōu)選性指標作為加分之用,不做具體要求。
評價結果判定如表3所示。
實現建設項目的綠色施工是推動鐵路綠色發(fā)展、貫徹落實“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發(fā)展理念的一項重要措施。研究以“突出重點”為原則,選擇了多項更具代表性、更能反映施工情況的指標,以“簡化流程”為原則,從指標類型、評價階段、評價目標值、計分標準、計算方法、結果評定6 個方面入手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方法,為科學客觀評價鐵路建設項目綠色施工水平提供有效手段,為鐵路建設項目綠色評價考核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撐。
表3 評價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