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馬克思說:“你要我去討好人,巴結人嗎?這是我最討厭的人類的缺陷,無論在私生活里,或是在社會生活里,我決不會干奴顏卑膝、造謠誣蔑、諂媚逢迎的勾當?!?/p>
諂媚逢迎一般有兩種,一是主動型的,二是被動型的。主動型的,脅肩諂笑,一身媚骨,拍馬溜須,不遺余力,沒啥好說的。被動型的呢,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端人碗受人管,有時迫于形勢和壓力,可能不得不去討好人、巴結人,甚至做出可憎的諂媚之舉。倘若萬不得已,一定要這樣做的話,就請聽聽這句勸告:“如要諂媚,也請守個度!”
大千世界,萬事皆有度,過猶不及,合適為宜,諂媚自然也是如此。譬如說,霸道老板講了個并不好笑的笑話,有的下屬笑得前仰后合,極度夸張;有的下屬則笑得很有分寸,頗為節(jié)制;有的只是微微一笑,不無矜持。這就是諂媚不同的度,也有高下雅俗之分。當然,個別下屬也會面無表情拒不迎合(極少)。實事求是地說,無論哪種程度的諂媚,都有失人格,非君子所為。但如果不笑,就可能會得罪老板,被穿小鞋;而像那樣過于夸張地媚笑,也確實不大好看,十分下作,一副小人嘴臉。
再如,領導在微信圈里發(fā)條沒多大新聞價值的消息,一定會換來一堆言不由衷的點贊。有的以最快速度響應,有的拖到最后不得不表個態(tài);有的盛贊有加,高度評價,有的僅給個笑臉符號。從本質(zhì)上來說,這都是諂媚,但還是有度的差別,即便是五十步笑百步。當然,領導也有明白人。一位官員原來是微信達人,常在朋友圈里發(fā)聲,近來突然成了“潛水員”。人問其故,答曰:“我發(fā)一張書法照片,被表揚得臉紅;曬一次健身成績,點贊無數(shù);上傳一張孩子照片,被盛贊到無以復加。我實在受不起那么多真真假假的跟帖頌揚和點贊,不如沉默是金吧?!?/p>
諂媚,用卑賤的態(tài)度向人討好,當然不是什么好品格。但人生在世,沒幾個人能像陶淵明那樣“不為五斗米折腰”,寧可掛冠而去;像馬克思那樣鐵骨錚錚,“糞土當年萬戶侯”;像魯迅那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一個也不寬恕”;像柏楊那樣“不為君王唱贊歌,只為蒼生說人話”!即便是眼高于頂?shù)睦畎祝瑸橛懞脵喑柬n朝宗,也獻詩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可謂媚態(tài)十足。沒辦法,詩仙也想有個舞臺施展抱負,也要養(yǎng)家糊口,謀個飯碗。
可即使不得不諂媚,也要有個度,多少顧點臉面,不能太奴顏卑膝,太無恥下作。張昌宗、張易之,是武則天的男寵,權傾朝野,炙手可熱,朝中大臣多有奉承拍馬者,宰相楊再思尤為無恥,為討好張昌宗就曾說過:“人說六郎面如蓮花般美麗,我卻認為是蓮花似六郎,而不是六郎似蓮花。”這就有失宰相身份,肉麻之極,諂媚過度。當然,他也有苦衷:“世路艱難,直者受禍。不如此,何以自保?”
而且,過度夸張的諂媚,荒唐離譜的逢迎,往往容易弄巧成拙。后梁開國皇帝朱溫,有次率領大臣出城,在一棵大柳樹下休息。朱溫夸贊道:“好一棵大柳樹!”說罷以目光掃視眾人,眾人立刻隨聲附和地說:“真是棵好柳樹!”朱溫又說:“這柳樹可以做車頭!”一些人又表示贊同:“是,的確是做車頭的好材料!”其實誰都知道柳樹根本不適宜做車頭。朱溫這時臉色一變,大罵那些逢迎他說柳樹可以做車頭的人是諂媚之徒,當場殺死。
因而,當我們不得不諂媚示人時,請把調(diào)門放低一點,腰身不要那么傴僂,嘴巴不要咧得那么夸張,笑容不要那么嫵媚,這樣,丟人失節(jié)也有限,還能略略保留幾分顏面。而且,如果萬一被諂媚者翻臉時,受傷也較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