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積極探討的問題。但是,在實踐教學中,初中生的朗讀水平普遍較低,還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主要從初中早讀課的角度,深入探討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對策
一、初中語文早讀課的現(xiàn)狀
早讀課是學校課程設置的一部分,如果語文教師能夠合理地利用早讀課,將會使學生的誦讀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也會使他們對語文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但是初中語文早讀課的現(xiàn)狀卻不太樂觀,存在著目標不明、形式單一、讓學生自由選擇的內容少等問題。因此,要發(fā)揮初中語文早讀課的功能,提高其有效性,我們教師就要不斷探索和實踐,尋求改善初中語文早讀課現(xiàn)狀的有效方法。
二、制定早讀課的朗讀目標
要想提高初中語文早讀課的效率,語文教師就要重視早讀課,且教師要把每學期的早讀課內容納入到學期教學計劃中,并遵循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精心設計每周的早讀課內容,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我們課如下設計三年的早讀計劃:
初一階段的早讀課可以將詩歌朗讀作為主要訓練內容,教師收集一些淺顯易懂、短小精悍的詩歌,早讀課上抽出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理解和體會詩歌的思想內涵和情感,然后教師稍作講解,剩下的時間就讓學生朗讀、背誦。通過一年的訓練,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會得到明顯提升。
初二年級的早讀課可以文言文為主要朗讀內容。教師要精選一些符合學生學習水平的文言文,如人物傳記、游記散文等,讓學生在早讀課上抽出十分鐘的時間進行朗讀和背誦,爭取一周學習一篇,這樣做能夠增加學生的文學積累,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
初三階段的早讀課,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優(yōu)秀寫景散文、敘議結合的文章等讓學生朗讀。這些美文佳作蘊含著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誦讀這類文章可以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明白更多的人生哲理,有助于他們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
具體的每一節(jié)早讀課,各年級的語文教研備課組要集體備課,提前落實好每一節(jié)早讀課的全部任務,并在早讀課專用備課筆記上做好記錄,于早讀課前書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知道早讀課應該讀什么、怎么讀。
三、營造良好的早讀課氛圍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指教師在組織和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所創(chuàng)設的與教學內容相符的環(huán)境和氣氛。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認為:“在壓抑的思想環(huán)境下、禁錮的課堂氛圍中是不可能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火花的。”
因此,在初中語文早讀課中,教師應當根據(jù)不同的朗讀內容和主題設計不同的方案,并營造出相應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早讀課上一直保持著積極的狀態(tài),進而領略早讀課的魅力。比如,完成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朗讀訓練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歌曲《但愿人長久》,使他們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感受經(jīng)典作品亙古不變的魅力,以及其超塵脫俗、澄澈空靈的優(yōu)美意境。又如,的《老山界》一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與紅軍不怕困難的課外閱讀材料,使他們通過閱讀受到強烈的思想沖擊,并有一些思考和感悟,這樣,一種使命感、責任感、崇高感便會充溢在每個學生心中。
四、增加語文早讀課的形式
一般情況下,早讀課的內容和形式多由學生自由支配,教師只在意早讀課“書聲瑯瑯”的氛圍,至于學生讀什么、讀得效果如何,則很少過問。學生對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如果早讀課總是采用單一的形式,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從而降低早讀課的效率。所以,在語文早讀課上,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不同朗讀形式的作用,追求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體會其中的情感。
在早讀課朗讀訓練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實際精心設計,經(jīng)常性地變換朗讀方式,啟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1、范讀:如果學生讀得不到位或者需要進行激情朗讀時,教師可以進行范讀指導。范讀是初一年級學生進行朗讀的最直接的方法。初一年級的學生在朗讀時會出現(xiàn)把握不住語速、語氣、語調、情感等現(xiàn)象,所以,教師采用范讀是非常合適的。2、領讀:初中生喜歡得到表揚,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當小老師進行領讀,這樣,教師也可以留出充足的時間去發(fā)現(xiàn)、糾正學生朗讀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3、分角色朗讀:如果課文對話多、富有情趣,就適合分角色朗讀。4、同桌互讀互背。這主要用于復習舊知和背誦課文或優(yōu)美片段的檢查。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最小面積地最清晰地了解到學生個體掌握情況,從而便于個別輔導。5、小組或男女生賽讀、開火車、隨機點讀等形式。這主要是激起朗讀的樂趣和斗志,始終能夠以飽滿愉快的情緒參與其中。6、師生共讀。主要是教師用導語將情感與內容有機串聯(lián)起來,讀得完整而有味。7、在拓展性的朗讀中,主要采用自由自在朗讀法,即選擇感興趣的內容或起立或坐著,或搖頭晃腦或正襟危坐等,大聲讀出來,然后背誦,檢查。
多樣性的語文早讀形式不僅增強了學生間的合作、師生間的互動,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為廣闊和自由的學習空間,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著積極的作用。
五、形成有效的反饋機制并及時考核
心理學家布朗通過有趣的實驗證明,有效的反饋機制是活動目標達成的必要條件。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早讀興趣,了解學生早讀的效果,提高學習效率,適時適度的反饋,對學生的早讀將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反饋的宗旨是表揚優(yōu)秀生,激勵后進生。反饋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可以教師點查,也可以同學互查;可以口頭提問,可以書面作答;可以單人抽查,也可以分組互查……通過即時反饋,效果好的學生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積極肯定,效果差的學生又得到了激勵;還為老師取得了進一步教學的第一手資料,這樣就可一舉多得。
綜上所述,早讀課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陣地,其作用不容忽視。語文教師一定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科學擬定早讀計劃,合理安排早讀內容,充分挖掘早讀課的功能和價值。相信,只要我們能避免早讀課形式的單調無趣,投入真摯自然的情感,早讀課就一定會煥發(fā)出無限的生機,學生的朗讀能力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