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賢
【摘 要】目的:分析康復護理在精神科病房中的運用。方法:選擇我院精神科病房收治的93例精神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成常規(guī)組與康復組,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康復護理。結果:康復組依從性高于常規(guī)組(P<0.05);康復組護理后社交功能及生活質量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康復護理用于精神科病房,可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交功能,提升其依從性水平。
【關鍵詞】精神科病房;康復護理;社交功能
前言:近年來,精神科接診量逐漸增加。精神疾病患者多伴有病程長、預后差、易復發(fā)等特征[1]。這一狀況對精神科護理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祻妥o理是一種以改善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狀況為主要目標的護理方法。為確定該方法的價值,本研究主要針對93例患者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精神科于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93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常規(guī)組(46例)和康復組(47例)。常規(guī)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43.6±15.7)歲??祻徒M男24例,女23例;年齡(43.5±15.6)歲。差異不顯著。
1.2方法
常規(guī)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祻徒M接受康復護理:(1)心理康復護理。精神疾病患者多伴情緒低落、情感遲鈍等情感癥狀。①心理康復宣教。為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可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精神疾病患者強調各類情感癥狀的形成原因,擴展患者的情感癥狀知識儲備,確?;颊吣軌蚍e極配合心理康復護理工作。②家庭支持。參照精神科管理制度,允許家屬探視患者。事先告知家屬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家庭支持的必要意義,借助家屬的關懷、關心,緩解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壓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③放松訓練。指導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放松訓練。囑患者于每日清晨進行腹式呼吸訓練,即呼氣時保持腹部收縮,吸氣時保持腹部擴張;每日睡前,于舒緩音樂氛圍下,指導患者想象精神癥狀完全控制后的情境,利用想象訓練緩解精神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2)認知康復護理。通過與精神疾病患者溝通、向患者家屬了解狀況等途徑,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結合精神疾病患者的認知偏差,借助內觀認知療法制定認知康復護理方案。①自我認知引導。于安靜環(huán)境下,引導精神疾病患者分別列出近三年內最親近、厭煩的人(排名前三位),并鼓勵精神疾病患者主訴排名原因。②自我重溫。按照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認知,引導患者重溫內觀情境,并進行換位思考,即當患者與其親近/厭煩的對象身份互換后,二者之間的關系可能會發(fā)生哪些轉變,以糾正患者的不恰當認知,改善其認知功能。(4)社交功能康復護理。①社交鼓勵。耐心為精神疾病講解恢復正常社交對其精神疾病康復的意義,激發(fā)患者的社交欲望。②興趣培養(yǎng)。鼓勵精神疾病患者積極參與下棋、廣場舞等社交活動,通過上述活動培養(yǎng)新的興趣,以促進患者的康復。
1.3統計學方法
以SPSS24.0軟件統計。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依從性
常規(guī)組依從性84.78%,低于康復組(P<0.05)。
2.2社交功能及生活質量
護理前,精神疾病患者社交功能及生活質量組間差異不顯著;護理后,常規(guī)組社交功能(5.06±0.86)分、生活質量(57.14±5.95)分,均低于康復組(P<0.05)。
3 討論
隨著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疾病發(fā)病率的不斷升高,精神科的護理管理工作,逐漸成為人們的關注重點。結合既往經驗可知,精神疾病患者多伴負性情緒,且其社交功能較差,如未能選擇恰當的護理方法進行干預,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復狀況容易受到影響。
康復護理是一種強調關注患者康復狀況的護理方法,該方法主張借助一系列的護理干預措施,配合治療方案,加速患者的康復。將其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護理,該方法可針對精神疾病患者在認知功能、心理健康、社交功能等方面的特殊性,分別制定不同的康復護理方案,以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復效果。
精神科病房的護理工作中,康復護理方法的應用優(yōu)勢體現為:(1)改善社交功能。精神疾病發(fā)病后,患者容易因擔憂他人的歧視而出現負性情緒及社交功能減退等問題[2]。引入康復護理后,護理人員可參照精神疾病患者的興趣偏好,利用個性化的社交功能康復方案激發(fā)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交欲望,引導患者培養(yǎng)新的愛好,進而逐步提升患者的社交功能。本研究證實:護理后,康復組社交功能(7.29±1.15)分,高于常規(guī)組(P<0.05)。(2)提升依從性。精神科患者普遍存在依從性低下問題。常規(guī)護理模式下,由于患者依從性不足,護理措施的作用發(fā)揮受限,進而影響患者的康復速度。而引入康復護理后,護理人員可利用家庭支持、心理康復宣教及自我認知引導等措施,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及不良情緒,促進其依從性水平的提升。本研究證實:康復組依從性97.87%,高于常規(guī)組(P<0.05)。(3)提高生活質量。于精神科病房護理中引入康復護理后,這一護理管理方法可分別針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社交功能異常及認知功能異常,運用不同方法進行干預,隨著康復護理的持續(xù)實施,影響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因素均得到良好控制,因此,其生活質量可得到明顯改善。本研究證實:護理后,康復組生活質量(61.36±5.62)分,高于常規(guī)組(P<0.05)。
綜上所述,宜于精神科病房的護理管理中,推行康復護理,以改善患者的社交功能及生活質量。此外,還應注意結合精神疾病患者對康復護理的反饋,及時調整方案,以充分發(fā)揮康復護理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高奕.精神科病房開展康復護理的效果評價[J].心理月刊,2019,14(23):75.
[2] 吳秀珍.淺談精神科長期住院患者的康復護理[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21(27):3737-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