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沙別克·阿布力哈孜
【摘 要】目的:進行四肢骨折術后深部組織感染應用改良VSD技術治療的效果分析。方法:以本院接受治療的四肢骨折術后深部組織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實施對照研究,所選患者共計38例,按照治療措施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治療措施,觀察組患者應用改良VSD技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封閉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肉芽組織生長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四肢骨折術后深部組織感染患者治療過程中選用改良VSD技術具有顯著效果,具有操作簡便、費用低廉以及療效肯定的優(yōu)勢,對促進患者快速恢復具有積極意義,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值得肯定。
【關鍵詞】改良VSD技術;四肢骨折;術后深部組織感染;臨床效果
VSD技術主要是指封閉式負壓吸引技術,是一種隨著醫(yī)療技術發(fā)展應時而生的新型引流技術,其應用優(yōu)勢在于能夠有效去除患者創(chuàng)面的分泌物和相關壞死組織,對促進患者肉芽組織生長具有積極意義,能夠加速患者創(chuàng)面的愈合[1]。四肢骨折在采取治療措施以后會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出現(xiàn)不可避免的術后切口感染,淺層感染在經過傷口用藥后能夠快速愈合,但是針對深層感染具有一定的治療難度,經常會出現(xiàn)內固定物以及骨外漏等不良現(xiàn)象,處理難度較高,針對此類現(xiàn)象本文開展此次研究,進行改良VSD技術的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對象為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診斷治療的四肢骨折術后深部組織感染患者,共計38例,按照患者治療措施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齡均值為(37.66±4.35)歲;觀察組9例女性,10例男性,年齡均值為(37.15±3.65)歲。對比患者病情狀況、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此次研究實驗中選擇常規(guī)治療措施,根據臨床針對四肢骨折術后深部組織感染的相關規(guī)定實施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此次研究實驗中選用改良VSD技術,具體操作方式如下:術前準備:患者在入院以后采取創(chuàng)口分泌物行細菌培養(yǎng)以及藥物敏感試驗,應用廣譜抗生素,在細菌培養(yǎng)以后需要給予敏感抗生素治療,根據傷口情況可進行換藥,實施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等相關化驗,根據患者骨折愈合情況明確內固定物[2]。手術方式:患者應用硬膜外麻醉,采用仰臥體位,實施常規(guī)消毒操作,應用生理鹽水、雙氧水進行患者創(chuàng)面沖洗,切除竇道以后對炎性組織實施清創(chuàng),直至患者創(chuàng)面滲出少量血液.針對深部組織需要使用合適的刮匙進行輕刮,然后再次應用生理鹽水、雙鹽水沖洗傷口,根據傷口大小進行VSD敷料的裁剪,將敷料填入創(chuàng)面以后進行封閉,間斷性縫合皮膚、材料邊緣,對創(chuàng)面應用適量的酒精和生理鹽水進行清潔,將周圍皮膚擦干以后在VSD敷料外面覆蓋上生物半透膜,確保負壓吸引狀態(tài),保證創(chuàng)面密閉,VSD負壓吸引管需要使用雙止血鉗進行夾閉,在手術結束10小時以后進行VSD敷料的更換,針對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不理想需要進行VSD敷料的再次更換[3]。
1.3? 觀察指標
對比評價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顯效:患者傷口實施Ⅱ期縫合、拆線以后傷口完全愈合,不需要接受后續(xù)的藥物治療;有效:患者傷口實施Ⅱ期縫合、拆線以后存在少量分泌物,小面積創(chuàng)面沒有愈合;無效:患者在傷口拆線以后存在大量的分泌物,局部傷口沒有愈合,給予患者短期用藥也未見愈合。記錄患者采取治療措施后的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封閉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肉芽組織生長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數(shù)據借助SPSS22.0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平方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卡方檢驗,以%、n表示,統(tǒng)計數(shù)據分析,檢驗結果以P值表示。
2 結果
2.1 治療有效率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4.74%(18/19),其中顯效者11例,顯效7例,無效1例,對照組患者采取治療措施以后顯效者4例,有效8例,無效7例,臨床治療有效率為63.16%(12/19),P<0.05(X2=5.7000)。
2.2? 相關指標指標對比分析
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27.41±3.06)d、創(chuàng)面封閉時間(16.47±2.63)d以及骨折愈合時間(13.04±1.36)周、肉芽組織生長時間(14.66±2.41)d明顯長于觀察組,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封閉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肉芽組織生長時間分別為(20.66±2.41)d、(10.42±2.77)d、(8.74±1.42)周、(9.43±3.69)d,組間數(shù)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四肢骨折術后深部組織感染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引流、清創(chuàng)以及擴創(chuàng)是進行治療的基本操作,在早期治療階段應用換藥方式清除傷口內的壞死組織以及膿液和分泌物,但是針對傷口比較大的患者應用常規(guī)治療措施并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應用其他的治療措施彌補傳統(tǒng)治療引流有限、引流管容易堵塞、肉芽組織生長過慢等缺陷。
此次研究數(shù)據表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和相關指標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分析原因如下:VSD技術是一種軟組織缺損、感染治療的理想措施,其具有高效引流的優(yōu)勢,在治療期間能夠將引流區(qū)的壞死組織、膿液以及滲液及時引流出體外,此技術在應用期間選用的敷料能夠促進肉芽組織的快速生長,引用生物半透膜能及時的觀察患者創(chuàng)面情況,進而減少了患者抗生素的應用和住院時間[4]。本次研究結果能夠充分驗證VSD技術在治療四肢骨折術后深部組織感染中的價值。
綜上所述,在四肢骨折術后深部組織感染治療過程中應用VSD技術具有確切的療效,對促進患者骨折愈合具有積極意義,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得到了認可。
參考文獻
[1] 王偉燦,宋先東,閆昭威,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骨科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8,56(30):165-168.
[2] 周國慶.改良VSD技術治療四肢骨折術后深部組織感染效果探討[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7):7182.
[3] 郭長青,段玉強,劉青松.改良VSD技術治療四肢骨折術后深部組織感染12例臨床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7,23(11):60-62.
[4] 郭長青,潘建濤,孫建舫,等.改良VSD技術聯(lián)合洗必泰沖洗對四肢骨折術后患者感染及傷口愈合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7,39(05):74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