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媛媛 胡延齡
“留守兒童”通常指的是由于父母親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孩子。農村大量勞動力不斷輸入城市,導致留守兒童的生活及教育出現(xiàn)相應的問題。貴州省是我國農村勞動力輸出的主要省份之一,在貴州社會經濟發(fā)展及結構不斷優(yōu)化的進程中,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輸出導致子女留在家鄉(xiāng)生活的現(xiàn)象普遍。本次調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在特殊環(huán)境中長大的兒童,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和性格養(yǎng)成受到的影響。
黃平縣位于貴州省中東部??偯娣e1667.8平方千米。總人口35.03萬人。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苗族、侗族、仫佬族。重安鎮(zhèn)位于重安江畔,黃平縣城南面,東接翁坪鄉(xiāng),南與凱里市灣水鎮(zhèn)、大風洞鄉(xiāng)隔江相望,西鄰崇仁鄉(xiāng)、北界新州鎮(zhèn)。湘黔公路縱貫其中,黃平至凱里等級公路貫通后,距縣城21公里,離州府凱里公路行程34公里??偯娣e109.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7549.05畝。全鎮(zhèn)共轄3個居委會,13個居民小組,27個村委會,228個村民小組,277個自然寨。全鎮(zhèn)共有1萬余戶,4萬余人,其中少數民族占72%,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古鎮(zhèn)。
考慮到實地調研的配合情況,我選擇了系部教師幫扶駐村的幫扶地,可以有良好溝通并配合。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我們在重安鎮(zhèn)的重興九年制學校以及望興角小學共計120名留守兒童(父母有一方不在身邊或者二者均不在身邊)發(fā)放調查問卷,收回調查問卷118份,有效問卷100份。內容包含性別、民族、是否獨生子女、家庭經濟狀況、與父母的關系、父母文化程度、對父母外出打工態(tài)度、課外活動與娛樂、父母探親時間、監(jiān)護人監(jiān)督學習狀況、監(jiān)護人狀況、遇到突發(fā)事件時的心理狀況、生病時受照顧情況、思念父母的程度、體育鍛煉情況、感到孤獨,煩惱時行為、主觀幸福感、學習態(tài)度、監(jiān)護人的文化程度、遵守紀律情況、成績、父母是否會詢問學習情況等。
為了深入研究兒童孤獨情況,引用他人對兒童孤獨量評價的表格,包含“在學校交新朋友對我很容易、我喜歡閱讀(插入題)、沒有人跟我說話、我跟別的孩子一塊時干的很好、我經??措娨暎ú迦腩})、我很難交朋友(R)、我喜歡學校(插入題)、我有許多朋友、我感到寂寞(R)、需要時我可以找到朋友、我經常鍛煉身體(插入題)、很難讓別的孩子喜歡我(R)、我喜歡科學(插入題)、沒有人跟我一起玩(R)、我喜歡音樂(插入題)、我能跟別的孩子相處、我覺得有些活動中我受到了冷落(R)、需要幫助時我無人可找(R)、我孤獨(R)、班上的同學很喜歡我、我喜歡下棋(插入題)、我沒有任何朋友(R)”題目,本量表共有24個項目,其中16個項目評定孤獨感,累計得分高的表示孤獨感-社會不滿程度較重,針對這些題目進行“一直如此、經常如此、有時如此、偶爾如此、絕非如此”選擇性評價,得分范圍17~80分,如果得分低于20分,則孤獨感偏低;如果得分超過40分,則孤獨感偏高。記分標準:總分范圍為16—80,本量表采用五級評分,當被試認為自己“一直如此”的話,計1分;當認為“絕非如此”的話,計5分,處于這兩者之間的可計2—4分凡標有“R”的條目表示反序計分,即將被試的答分先倒過來(如將5分變?yōu)?分,將1分變?yōu)?分后)再計分;插入題不計分。
從數據分析得出農村“留守兒童”面臨著很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是:
(一)學習問題。
父母對子女的監(jiān)督教育義務,由于外出打工無法正常實現(xiàn),導致學生的個人學習和發(fā)展受到影響。在學校里不能自主學習,經常遲到早退、甚至曠課和輟學,在學習上沒有積極主動性,課堂不專心聽講,學習習慣差。
(二)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關愛,容易自卑,甚至出現(xiàn)抑郁情緒。通過對“留守兒童”進行“兒童孤獨量表”的統(tǒng)計,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有分數低于20分的兒童占24%(24人),分數處于20分-40分之間的兒童占16%(16人),分數處于40分以上的兒童占60%(60),是分數低于20分兒童的2.5倍,這說明留守兒童的孤獨感非常的強烈,容易感到孤獨沮喪無助,表現(xiàn)出更多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怕社交、抑郁等。
(三)矛盾親情和友情缺失。
調查結果也顯示,有78%的兒童不同意父母外出打工,這部分孩子的“兒童孤獨量表”的得分通常很高,他們通常很思念父母;有14%的兒童同意父母外出打工,他們認為只有父母外出打工才能賺錢供他們讀書,才能讓家里吃上飯,這部分兒童對學習的興趣通常比較濃厚,對父母也很思念;有8%的兒童對父母是否外出打工表示無所謂的態(tài)度,他們從懂事時起就與爺爺奶奶或親戚居住,與父母沒有任何的感情基礎。在生病時,有10%的學生回答的是生病的時候不知道怎么辦,感覺很無助,這部分兒童經常單獨活動或者很少進行鍛煉;有10%的學生有家人或者親戚照顧,這也說明了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關注度和照顧能力并沒有父母強。有76%的學生的課外活動是做家務或者干農活,很少一部分兒童有時間玩,更不愿意與他人交朋友;有時候家務事情太多了,沒有辦法當天完成作業(yè)。
道德水平低下,違法違紀行為多。留守兒童長期在無人看管,放任自流的環(huán)境中,加上感情和關愛的缺失,容易沾染不良習慣,缺乏道德認知和道德約束,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誘惑。這些兒童脾氣暴躁易打架斗毆;沉迷上網打游戲;好吃懶做,花錢大手大腳,小偷小摸;抽煙喝酒甚至吸毒,走上犯罪的道路;辱罵老師,大打出手;與黑惡勢力勾結等。
(五)人身安全問題。
人們疏于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監(jiān)護人沒有履行監(jiān)護職責,外出打工后無具體監(jiān)護人監(jiān)管,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差,更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被侵害。留守兒童在遇到問題時,不愿意尋求幫助,性格孤僻內向,從而導致極端的事情發(fā)生。
二、“留守兒童”問題的成因
(一)家庭經濟收入低下
以務農為生的家庭收入普遍低,尤其是貧困欠發(fā)達地區(qū)。學生生長生活、學費,家庭開支等都是客觀花銷,導致家長外出務工改善生活。
(二)父母無法履行監(jiān)護義務,委托他人代管
父母外出導致無法履行監(jiān)督責任,只能委托爺爺奶奶或親戚代為照顧。而這些人更多關注的孩子身體健康,對學習和心理教育引導關注不夠。
(三)受委托人文化程度不高
農村老人受教育程度低,大部分都是文盲。對孩子所需文化、法律、科教等知識的需求,無法給予回應。
(四)父母對孩子教育方面重視不夠
調查中發(fā)現(xiàn),41%的父母在聯(lián)系孩子時會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而有59%的父母在聯(lián)系孩子時不會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這也說明很多外出務工的父母并沒有足夠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
(五)教育落后是一個重要原因
在偏遠山區(qū)的農村教育是落后的,導致農村人口素質偏低。學校教育里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教育不夠,教師配備不足, 教師受教育程度相比略低。農民對教育的重視不夠,普遍認為外出打工賺錢改善生活是重點,忽略了對子女的教育和關心。
三、對策與建議
由于社會上留守兒童問題頻發(fā),甚至出現(xiàn)生命安全的問題,所以,要想解決問題必須從法律體系和教育體系上解決。
(一)加強農村學校教師引進力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在留守兒童較多的農村地區(qū),開辦寄宿制學校;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檔案和聯(lián)系卡以及親情聊天室,建立長效關愛留守兒童的機制。定期組織留守兒童的集體活動,建立留守兒童親情聊天室,買一些電腦和攝像頭,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建立起家校合作的制度。
建立留守兒童跟蹤管理檔案。建立“留守兒童→學?!O(jiān)護人→政府”一對一監(jiān)管機制以及應急措施。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檔案登記,分類區(qū)別對待,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尤其要關注兒童身心發(fā)展健康。
課程設置上勇于創(chuàng)新。在課程教學中加強生存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等,加強兒童自尊、自愛、自信教育,幫助他們知法、懂法、用法;開設心理課程,專設心理教育教師,注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二)激勵家長自主創(chuàng)業(yè),改變與子女溝通模式
加快農村經濟建設,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有助于減少留守兒童的存在。大力發(fā)展縣域經濟,改善小城鎮(zhèn)的投資環(huán)境,千方百計增加農村就業(yè)機會,使部分農民能在本鄉(xiāng)或本縣打工,縮短務工農民回家周期。加強農村吸引外資力度,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盡量減少留守兒童。
(三)加強學校娛樂及體育設施建設
針對本文中留守兒童鍛煉的情況,建議學校要加強娛樂和體育設施的建設,讓留守兒童經常參加課外活動,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學??梢远ㄆ谂e辦文藝、體育、科技和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學生每天生活的很充實,保持心態(tài)積極向上。
參考文獻:
[1]葉敬忠,王伊歡,張克云,陸繼霞:《留守兒童問題的研究綜述》[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5。
[2]李慶豐:《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子女”發(fā)展的影響——來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調查報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2。
[3]段成榮,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
[4]周洋:《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生活和思想狀況”的調查》[R].中國社會調查所,2004.
[5]王艷波,吳新林:《農村“留守孩”現(xiàn)象個案調查報告》[J].青年探索,2003。
[6]郭三玲:《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分析》[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
[7]吳 霓等: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課題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報告》{J},教育研究,2004。
[8]汝信,陸學藝,李培林:《200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9]范 方,桑 標:《親子教育缺失與“留守兒童”人格、學績及行為問題》[J].心理科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