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友
摘 要:人文精神是新時代建設所提出的新名詞,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高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地滲透入人文精神是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宣傳的一種重要方式,對于幫助學生樹立愛國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借助語文學科本身所存在的專業(yè)優(yōu)勢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能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
關鍵詞:高中語文 人文精神 教育教學
引言
語文學科在眾多的學科之中屬于一門人文性質比較強的科目,在語文教學教育教學中逐步滲透人文精神教學,對學生進行逐步教學,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通過語文教育逐步實現(xiàn)。因此,教師必須要從教學觀念進行轉變,進而在素材之中融入一些人文精神的元素,徹底將高中語文課程歸于本真,實現(xiàn)人文性與工具性的融合統(tǒng)一。高中教育教學中人文精神地滲透是新課程標準中情感價值觀實現(xiàn)的重要目標,是對學生個性化的完善,我們必須重視起來。
一、高中語文教育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現(xiàn)狀
如果從整體的角度進行分析,高中階段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人文精神滲透教學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教師過于重視學生成績,忽視人文精神教學。其具體是指教師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情感道德意識等方面的培養(yǎng),教師在對具有人文精神的教材內(nèi)容講解過程中,卻當作傳統(tǒng)的文章進行拆分講解。如此一來,便完全失去了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人文精神滲透的根本意義。[1]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錯誤地認為人文精神滲透教育便是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將二者畫等號。這種想法觀念是非常錯誤的,直接影響了最終的教學成果。[2]
3.課程設置不夠合理。語文學科的學習伴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即使在科目眾多的高中教學過程中,語文學科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考分數(shù)占比也很大。但是,從教師的實際教學來看,固然高中語文學科的課程設置很多,但往往都將時間給予了課文學習及作文訓練,真正留給人文精神教育的時間十分有限。
二、高中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人文精神滲透的重要性
在進入新時期之后,我國對于素質教育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素質教育的改革進程也在持續(xù)進程中。其中最重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任務還是應當由學校完成。其中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學科教育與人文精神的融合,做好人文精神地滲透工作。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的基本目的便是實現(xiàn)人文精神實現(xiàn)的回歸。高中語文課程中進行人文精神地滲透是對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種弘揚,是教師通過教育弘揚傳統(tǒng)中華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高中語文教育教學課程應當充分重視人文精神的滲透,將人文精神與整個時代的發(fā)展進步相互關聯(lián)。在這個整體過程中,教師必須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融入新的教學方式,借助課堂主體進行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激發(fā)學生靈感,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最終實現(xiàn)人文精神的合理培養(yǎng)。
三、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
1.樹立正確的人文語文觀念
從我國教育體系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教育的主體仍然是傳統(tǒng)的應試型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下,語文教育更強調(diào)的是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作用,將工具性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找到所謂“標準答案”,忽視了學生借助語文學科找到其他類似答案的能力,忽視學生對語文內(nèi)容的真正理解。這也使得學生無法及時的理解教材內(nèi)容,思維活躍度也大大降低。所以,語文教師必須充分的實現(xiàn)教學觀念上的轉變,建立科學合理、以人為本的教學體系,這不單單要從教學內(nèi)容上作出改變,還要從語文教學的實際意義及目的、語文教學體系、語文評價體系等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建設起相應的基本價值觀念培養(yǎng)體系。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充分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與人文素質,通過教育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培養(yǎng)人文精神,努力將語文學科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緊密結合,真正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去進行教學,去引導學生整整的學習語文、解讀語文。
2.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逐漸有了自身的意識觀念,但這種意識并不完善,單純地依靠學生自身是很難加以完善升華的。所以,這就需要教師的充分引導。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已經(jīng)不單單是一名教育工作地從事著,教師人文素養(yǎng)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最終教育成果的走向。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科目之中地滲透教學,教師必須在學生心中充分樹立威嚴,這是教師實現(xiàn)個人自身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在逐步地向著個性化方向發(fā)展,教師要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就需要密切的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共性所在,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思維優(yōu)勢,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奇思妙想及開拓創(chuàng)新,教師應當給予充分的鼓勵,唯有如此才能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確保學生能夠在自由、和諧、幸福的氛圍下進行不斷地學習。
3.通過豐富的語文活動課堂,弘揚人文精神
對語文課堂進行改革是當下新課標之中的一項熱點話題,在高中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動腦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這是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一種重要方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利用好現(xiàn)有的語文教學資源,對其進行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將教材之中所反映出的教學情景、生活風貌進行課堂再現(xiàn),由學生進行自我感受,感受生活的百態(tài)及異域風情,在語文課堂上造就風格各異的人文盛宴。
例如:教師在將講解《竇娥冤》《雷雨》等情節(jié)色彩比較豐富的教材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自主改變,通過課外對這些人物角色知識的了解進行角色扮演,讓教材之中的情景在課堂上進行重現(xiàn),使得學生更加了解文本教材之中的內(nèi)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一些其他類型的語文教材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節(jié)的選取,讓學生針對情節(jié)進行辯論、討論、演講,在加深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理解程度的同時,實現(xiàn)學生的思維發(fā)散,最終使得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充分弘揚。
結語
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應該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教師在整個人文精神滲透的過程中,也要從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再加上對教材內(nèi)容的深度解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充分融入人文精神,逐步培養(yǎng)出人格健全完善、品味高雅、人文精神高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徐潔.論高中語文教育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65-66.
[2]陳小英.論高中語文教育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A]..教師教育論壇(第二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