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彤
(合肥市民第二人民醫(yī)院兒科,安徽 合肥 230000)
小兒肺炎(IP)具有反復率高、發(fā)病率高、患者年齡小等特點[1],患兒多有煩躁、驚厥、干咳等表現(xiàn),為嚴密觀測體征、癥狀,為保證患兒的身體健康,常需于其出院后做好延續(xù)性護理工作。院內以微信平臺宣教手段輔治IP患者,相較于傳統(tǒng)電話隨訪,具有傳遞信息便捷、功能豐富、反饋實時等優(yōu)勢[2],可減少患兒家屬的疾病不確定感,提升患兒的依從性。為知悉微信平臺宣教的切實效用,報道如下。
選定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時間內收診的IP患者380例,便利取樣法區(qū)別其為研究組(190例)、對照組(190例)。研究組中,男/女比例為83/107;年齡1個月-12歲,均值(5.33±0.46)歲;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85/105;年齡2個月-11歲,均值(5.42±0.43)歲。以上資料組間無差異,P>0.05。
入選標準:⑴380例入選患兒均由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且其家長已完成知情同意書的簽署流程。⑵符合《小兒肺炎防治方案》中有關于IP的標準。排除標準:⑴家長存在溝通不暢、邏輯混亂的問題。⑵未完全獲取患兒的臨床信息。
對照組,電話隨訪宣教,每7d進行兩次電話隨訪,單次維持二十分鐘,主要與患兒家長溝通,對患兒心理狀態(tài)、用藥方式、生活習慣等了解,為家長答疑解惑,并叮囑其帶領患兒按時復查。共進行28d。
研究組,微信平臺宣教,通過文字、圖片、視頻、語音短信等形式推送IP相關知識,主要包括肺炎癥狀護理手段、定期復查指導、合理活動指導、合理飲食指導、用藥規(guī)范指導以及心理狀態(tài)穩(wěn)定對于病情的影響等,每7d發(fā)送兩次,共進行28d。此外,還可建立微信聊天群,鼓勵患兒家長間的交流,搜集患兒家長的共同問題,以便統(tǒng)一回復解決,可促進醫(yī)患關系改善。
評測分析組間IP患者的按時復診評分、合理活動評分、規(guī)范用藥評分、合理飲食評分。
依從性評分:基于認知行為量表(Frankl)相關內容,自行設計依從性調查問卷(百分制),并用于IP患者的調查測評,包括按時復診、合理活動、規(guī)范用藥、合理飲食四項,單項25分制,總分高其依從性越佳。
由SPSS 20.0處理,計量資料通過“±s”體現(xiàn)(t檢驗);P<0.05:組間有差異。
組間依從性的調查, 研究組按時復診評分(4.37±0.51)分、合理活動評分(4.48±0.46)分、規(guī)范用藥評分(4.15±0.38)分、合理飲食評分(4.51±0.32)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
表1 對比組間的依從性情況(分)
IP癥狀常包括腹脹、精神萎靡、喘憋、食欲不振、發(fā)熱、嗆奶、咳嗽等[3],且其復發(fā)率較高。出院后因家長疏忽、醫(yī)院監(jiān)督中斷等因素影響,常會出現(xiàn)不依囑用藥、生活習慣不良等問題[4],以至于病情復發(fā)、加重,影響預后質量。良好的延續(xù)性護理是輔治IP患兒的關鍵,與常規(guī)電話隨訪方式比較,微信平臺宣教更具有實時性,更能起到督促、指導與提醒的作用,可提升患兒家長的疾病認知水平,并對患兒的用藥習慣、治療依從性產生良性影響[5]。研究組按時復診評分(4.37±0.51)分、合理活動評分(4.48±0.46)分、規(guī)范用藥評分(4.15±0.38)分、合理飲食評分(4.51±0.32)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比較證明IP患兒應用微信平臺宣教的效用更佳。
綜上所得,IP患兒以微信平臺宣教進行輔治,有利于患兒的生活習慣改善、用藥方式規(guī)范、臨床復發(fā)率減少,具有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