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熙,段麗麗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4200)
子宮內膜異位癥并不孕是較為常見的繼發(fā)癥,治療以微創(chuàng)手術為主,輔以藥物干預,在切除病變的基礎上,控制內分泌水平,達到改善臨床癥狀、提高預后的目的,腹腔鏡手術在本病中具有有效且安全等優(yōu)勢[1]。有研究表明,術后給予聯(lián)合給藥,如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 RH-a)曲普瑞林給藥的效果較為顯著。體像心理狀況屬于病患對機體體貌的較為主觀的認知。婦科診療中大多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體貌損傷與缺陷,以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及情緒異常[2]。本研究分析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 RH-a)治療對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患者前后的體像心理狀況,并探討相關的護理對策。
采用病例抽樣法選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間我院確診治療的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患者113例,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和3. 75 mg的Gn RH-a(曲普瑞林)肌注治療。納入標準:1)臨床表現(xiàn)、病史、血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實驗室、病理切片檢查等證實為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4];2)無精神衛(wèi)生障礙或交流障礙;3)臨床診療配合度高。排除標準:1)重要器官功能異常者;2)血液系統(tǒng)嚴重疾病;3)主觀上拒絕或由于其他因素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采用體像心理狀況自評量表分別于術前及術后3個月進行調查,主要包括情況問卷、體像心理狀況自評問卷和軀體自信量表等。
采用SPSS 20.0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手術前體像自評量表得分(18.77±2.53)分;手術后體像體像自評量表(22.89±2.04)分。將8個維度各自的得分分別和總得分進行t檢驗比較,兩組在情緒受損度、他人評價度、社會交往度單項得分以及總平均得分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年齡、月收入、婚姻狀況、流產史、婦科炎癥史、不愉快評價、學歷等因素為自變量,以是否有體像障礙為因變量,納入標準α=0.10,剔除變量α=0.15,采用逐步回歸法分析顯示:年齡、流產史及婦科炎癥史最終進入模型(P<0.05)。
表1 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患者前后的體像心理狀況影響因素進入方程的自變量及有關參數(shù)估計值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患者前后的體像心理狀況和年齡、流產史及婦科炎癥史情況有關,因而須提高患者異常體像心理表現(xiàn)的關注度,完善心理支持與干預。護理工作者的心理狀態(tài)不僅包括在工作時候的心理狀態(tài),也包括生活中的心理狀態(tài)。有研究發(fā)現(xiàn)[3-6],對于存在體相心理狀況異常的人群,要求護理人員本身在心理上有健康正面的導向作用,而同時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是完成每項護理工作的前提,也是高質量為患者提供服務的保障。因此也可以看出護理工作者的心理狀態(tài)本身就是一個受諸多因素影響的環(huán)節(jié),而心理狀態(tài)的提高對整體工作質量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