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東學 程國海 王 艷
1.東明體育運動中心,山東 菏澤 274500 ;
2.常州工學院 ,江蘇 常州 21303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zhì)量的教育”,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發(fā)展公平而有質(zhì)量的教育”。教育是社會進步、民族振興的基石。公平是教育的基準線,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指出,為廣大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huán)境,著力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社會的公平正義。[1]關心、照顧每一個特殊群體是新時代賦予社會文明進步的標桿,也是時代追夢人不斷前行責任使命所在。他們作為溫馨大家庭的一份子,理應得到社會的認同和尊重。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中多次提到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享有公平有質(zhì)量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價值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xiàn),殘疾人教育體系的逐步完善與落實為教育事業(yè)的公平發(fā)展注入了持續(xù)動力,殘疾人教育作為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礎,要不斷促進教育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2]
在高等教育階段,傷殘體弱的學生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進入新時代以來,媒體對特殊群體的關注以及公眾對他們的公開歧視已經(jīng)明顯減少。[3]通過分析特殊群體對于體育活動的需要,進一步分析他們對于體育鍛煉想需求,也體現(xiàn)體育保健課的重要意義,希望更多的高校師生關心他們,愛護他們。[4]
目前諸多研究證明,大部分特殊群體學生較為明顯的性格特征是自卑和回避,他們的回避型人格障礙導致自己在缺乏社交能力,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處于劣勢,因而顯得過分敏感和自卑,因此這些不愉快的人生際遇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自卑自閉心理,長時間的過分敏感加上自尊心過低,使得他們在正常的生活、學習、交際以及體育運動中不敢表達自己,進而久之會使得自卑心理加重,從而把自己困在一個人際“隔離墻”與外界隔絕。[5]同時,調(diào)查顯示,他們也不愿受到過多的關注,只想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并接受教育。
教育是體育的重要功能,體育保健同樣對于傷殘體弱學生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目前,我國保健教育還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 教育資源與教育質(zhì)量存在許多不足,特殊群體體育的教育功能可以在智育、德育等方面發(fā)揮作用。特殊群體在體育運動在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對他們的思維、記憶、想象力等智能發(fā)展有重要的幫助作用。[6]
體育保健課程以體育運動理論、運動生理學、運動醫(yī)學等運動人體科學知識為基礎,通過參加適宜的體育活動改善這部分學生的健康狀況,使其體質(zhì)得到增強,并且能根據(jù)自身的健康狀況制定科學的運動處方,是大學體育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保健課通過講授體育健身保健知識,進行太極拳、健身氣功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基本動作,對自身的身體狀況有所了解的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并且學會正確評價自己的身體機能和生理健康狀況,懂得制定適宜自己的運動處方。
通過傳授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對自身的身體狀況有進一步的了解,并能根據(jù)身體機能和生理特點選擇較為適合的運動項目和方式,進行日常的體育鍛煉。能獨立制定適用于自身需要的運動處方,會合理選擇自己需要的健康食品,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培養(yǎng)樂觀向上、自強自信的精神和勇于戰(zhàn)勝疾病、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
常州工學院目前開設的體育保健課主要是為患有殘疾或有市級三甲醫(yī)院出示證明不能參加正常體育課的學生而專門開設的一門課程。申請保健的學生通過康復保健學習,進行力所能及的身體活動,讓學生進行適當?shù)腻憻?,使處于特殊身體狀況(疾病或殘障)的學生能選擇適合的體育鍛煉方式,從而達到健身的目的。
表1 參加體育保健課的學生的基本情況
國家教育部根據(jù)普通高校的保健課學生的特點分為以下四種:殘疾型、病癥型、損傷型和體弱型,目前常州工學院遼河路校區(qū)和巫山路校區(qū)申請體育保健課的總人數(shù)是86人,并且人數(shù)在逐年增加,運動損傷參加體育保健課的比例較高,其次是病癥型,手術恢復占17.3%,病癥性占21%,運動損傷占26.4%,先天殘疾占15.6%,肥胖癥和體弱者占8.2%,其他占11.5%。
學校開設保健課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理念,貫徹“教會學成”的校訓,實施“守正有為”辦學目標,始終堅持做到“兩個關注”“一生一策”“一師一策”“精準施策”,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尊重每一個特殊群體學生的隱私和差異,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目標,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健全人格。
根據(jù)學校職能部門的相關規(guī)定,大學體育保健課,每學期申請一次,如無特殊緣由,申請保健課的同學必須在開學1-3周內(nèi)申請辦理,逾期不再辦理;需要申請保健課的同學自行在學校體育教學部下載中心《常州工學院體育保健課申請表》,申請人應提供市級醫(yī)院開具的診斷證明書(原件),由醫(yī)生簽字說明病情并蓋章,申請人交個人病情診斷說明書一份,存檔;個人信息填寫填寫完整,到相應的部門簽字蓋章(所在二級學院、教務處兩個部門),所在班級體育課老師簽字同意后,申請表交到體育學院教務辦審核;申請表審核通過后,申請人應及時與保健課老師聯(lián)系上課相關事宜,并報告原班級體育課老師,自己本學期已轉入保健班。保健班同學的成績由保健課老師給出,期末體育教學部上報學校教務處登記成績。通過體育保健課的康復,運動能力強的學生,逐漸恢復體能,本人愿意更換或調(diào)整到正常平行班級,應積極參加同一年級正常體育課的考核,給與該生同一年級學生考核項目的體育成績。
圖1 學生申請保健康程序
學生辦理入學手續(xù)以后,凡是符合申請體育保健課條件的學生,如因個人原因隱瞞病情,在體育部組織學生大一正常上課時未選體育保健課,或出現(xiàn)傷病后未及時到體育部辦理轉入保健班手續(xù),如出現(xiàn)傷病加重甚至出現(xiàn)人身意外、無法取得體育課成績等不良后果,均由學生本人承擔。
對于下列情況不作為申請參加體育保健班學習的理由,高考體檢及新生體檢復查中隱匿病情或未能如實反映病況者;因體質(zhì)或技能等原因,不能達到某些運動標準者。
體育保健課相對于正常體育課考核要求較低,并且不需要早鍛煉和國家體質(zhì)健康測試,因此個別學生為了逃避國家體質(zhì)健康測試中的長跑,在醫(yī)院開證明不能參加正常體育課,這種現(xiàn)象需要學校各職能部門進一步加強監(jiān)督和管理。
常州工學院體育保健課開設的課程主要包括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理論部分主要是以運動生理學概述、運動損傷防護和體育保健康復為主;實踐部分主要包括身體成分測試、運動處方、球類康復練習和傳統(tǒng)養(yǎng)生練習。保健課教學內(nèi)容主要以健身氣功八段錦和太極拳為主,結合中醫(yī)養(yǎng)生知識,動靜結合。保健課程的考核理論占20%,課程考勤占10%,課堂表現(xiàn)占10%,健身氣功或太極拳占60%。
表2 保健課教學內(nèi)容
申請保健課的學生多數(shù)都有各種病癥,因此體育教學部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傷、殘、體弱或則特殊體型(過胖過瘦)學生的早鍛煉不做過多要求,擔任保健課的教師上傳太極拳、八段錦和五禽戲的教學視頻到微信群,共享養(yǎng)生康復心得體會。學生通過保健課的學習,強化養(yǎng)生康復手段,結合醫(yī)院的診斷治療加強功能性的鍛煉,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體育保健課對于特殊群體學生而言,課程目標是通過學習保健課知識和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強化“健全人格、首在體育”的意識,端正以往害怕運動,不敢運動的態(tài)度,通過堅持體育鍛煉,使他們能夠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得到肯定,變被動鍛煉到主動鍛煉,增強獲得體育獲得感,使他們在體育活動中享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促進他們的身體健康,對于他們在畢業(yè)以后能夠以一名健康人的身份融入社會,融入工作,融入生活。培養(yǎng)特殊群體學生喜歡體育和熱愛鍛煉的習慣,變被動鍛煉為主動鍛煉。特殊群體學生參與保健課不僅只是獲得學分,更重要的是通過鍛煉認識到體育的價值所在,部分因受傷參加保健課的學生主要是恢復身體,等身體恢復正常以后,就可以參加正常體育課和國家體質(zhì)健康測試。參加體育保健課的學生對于養(yǎng)生氣功不了解, 健身氣功八段錦時有排斥心理,伴隨著長時間的練習,逐漸對健身氣功有了新認識,65%的學生每天都在課余時間練習。運動改變生活,運動改變?nèi)松?。通過運動適當促進性格完善,適當改變自卑心理,形成樂觀積極向上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