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倫,劉官智,楊旭,羅模桂
(自貢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皮膚美容科,四川 自貢)
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是皮膚科的常見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臨床上以無誘因反復出現(xiàn)風團、瘙癢,伴或不伴血管性水腫,病程持續(xù)或間歇發(fā)作超過6 周為特征[1]。本研究自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采用非索非那定聯(lián)合羥氯喹治療CSU 60 例,安全有效,結(jié)果報道如下。
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于自貢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門診收治的60 例CSU 的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30 例),對照組(30 例)。納入標準:①年齡18-60 歲,性別不限;②符合《中國蕁麻疹診療指南(2018 版)》中慢性蕁麻疹的診斷標準[1];③能配合治療,按時復診或接受電話隨訪,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非索非那定或羥氯喹以及衍生物過敏史;②有心、腦、肝、腎、眼、結(jié)締組織疾病或其他慢性系統(tǒng)疾病;③6 周內(nèi)使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咪唑類抗真菌藥等H2 受體拮抗劑,4 周內(nèi)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免疫抑制劑以及甘草酸苷相關(guān)制劑,2 周內(nèi)使用其他抗組胺藥;④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⑤其他有明顯原因的蕁麻疹如藥物、感染、物理、精神等因素引起的蕁麻疹和遺傳血管性水腫;⑥從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
藥物:非索非那定片(商品名:寶樂佳,四川省旭暉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號H20070124),60mg 一片;硫酸羥氯喹片0.2g (商品名: 紛樂,上海上藥中西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19990263),0.1g 一片。治療組予以非索非那定片 60mg 口服,2 次/d,硫酸羥氯喹片0.2g 口服,2 次/天;對照組單用非索非那定片60mg 口服,2 次/d。兩組患者療程均為8 周。
采用蕁麻疹活動評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 UAS)、慢性蕁麻疹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估問卷(chronic urticari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U-Q2oL) 于 治療前以及治療后 14±1,28±1,56±1 天后隨訪評估患者病情以及生活質(zhì)量,并記錄不良事件并進行分析。UAS 記錄瘙癢、風團數(shù)目、大小和持續(xù)時間,按臨床癥狀輕重0~3 的4 級評分方法,各項指標的分值相加為總分。風團數(shù)目:0 分為小于10 小風團(直徑小于3cm)/24 小時;1 分為 10-50 小風團(直徑小于 3cm)或者小于10 大風團(直徑大于3cm)/24 小時;2 分為多于50 小風團(直徑小于3cm)或者10-50 大風團(直徑大于3cm)/24 小時;3 分為幾乎全身受累。瘙癢嚴重程度評分:0 分為無瘙癢;1 分為輕度瘙癢,但不引起煩躁或麻煩;2 分為中度瘙癢,有麻煩,但不影響正常生活或睡眠;3 分為重度瘙癢,明顯影響日常活動或睡眠;將各項評分相加為UAS 評分。根據(jù)每例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UAS 評分,按下列公式計算癥狀積分下降指數(shù)。癥狀積分下降指數(shù)(SSRI)=(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 治療前評分×100%。SSRI ≥90% 為治愈;60% ≤ SSRI<90% 為顯效;20% ≤ SSRI<60% 為好轉(zhuǎn);SSRI 指數(shù) <20% 為無效;有效率 = 治愈率 + 顯效率。CU-Q2oL 是意大利學者專門為慢性蕁麻疹患者設(shè)計的生活質(zhì)量量表,有二十三個問題,劃分為六個維度,包括瘙癢(2 個條目),腫脹(2 個條目),對日常生活的影響(6 個條目),睡眠問題(5 個條目),限制(3 個條目),對外觀的影響(5 個條目)。各條目的答案由個選項(從“一點也不”到“非常多”)來描述不同維度受影響的得分情況。多項國外研究表明,CU-Q2oL 量表能很好地反映慢性蕁麻疹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3-7],2014 年張沖[8]等人的研究表明,中文版本的CU-Q2oL 能夠在中國人群中廣泛運用,評估療效和進行臨床研究,是一個評價慢性蕁麻疹患者有效、可靠、敏感的工具。本研究主要以UAS 評分、有效率以及CU-Q2oL 評分三項指標作為評價指標。
于服藥后對患者的癥狀體征進行評估,記錄藥物相關(guān)性不良事件并進行分析。治療前后均進行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眼底等檢查。
采用 SPSS 17. 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過程中患者均按照要求完成,無退出以及失訪案例。本研究共完成治療組30 例,其中男12 例,女 18 例,病 程 2 月 ~5 年,年 齡 18~58 歲,平均(38.4±8.24)歲;對照組 30 例,其中男 13 例,女 17例,病程 2 月 ~4 年,年齡 19~60 歲,平均(40.52±7.58)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第2、4 周后,治療組和對照組UAS 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但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8周后,治療組U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27,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CSU 治療前后UAS 癥狀積分比較
表1 兩組CSU 治療前后UAS 癥狀積分比較
注:治療組與對照組均為30 例。
組別 治療前 第2 周 第4 周 第8 周治療組 4.21±1.12 2.20±1.17 1.20±1.11 1.05±1.01對照組 4.02±1.09 2.33±1.22 1.70±1.22 1.67±1.01 t 值 0.66 0.42 1.68 2.27 P 值 >0.05 >0.05 >0.05 <0.05
治療 2、4、8 周后,2 組有效率見表 2,治療組與對照組均無有效率差異(P>0.05)。
表2 兩組CSU 患者治療后有效率比較(%)
治療第 2、4、8 周后,治療組與對照組 CU-Q2oL 均下降,其中治療4 以及8 周后,治療組CU-Q2oL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CSU 治療前后CU-Q2oL 評分比較
表3 兩組CSU 治療前后CU-Q2oL 評分比較
注:治療組與對照組均為30 例。
組別 治療前 第2 周 第4 周 第8 周治療組 33.51±12.90 22.71±11.52 18.77±9.37 17.29±9.77對照組 35.77±16.19 25.88±13.22 25.27±13.25 22.98±11.25 t 值 0.59 0.99 2.19 2.09 P 值 >0.05 >0.05 <0.05 <0.05
兩組治療期間血常規(guī)、肝腎功以及眼底檢查無明顯變化,主要不良反應為嗜睡、口苦,均可不經(jīng)治療自行緩解。
蕁麻疹是皮膚科極為常見的疾病,人群患病率高達20%,其中CSU 是最多見的類型之一,幾乎占慢性蕁麻疹的90%[9],本病病因復雜,由致敏的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白三烯等為主的化學介質(zhì)引起,但具體發(fā)病機制尚未闡明,目前主要認為與變態(tài)免疫反應相關(guān),包括引起組胺釋放功能的IgG 型抗體亞型、非免疫受體激動劑、炎癥介質(zhì)的釋放、TH1/TH2 的失衡等因素[10]。該病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可長期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多項歐美以及國內(nèi)蕁麻疹指南均認為第二代非鎮(zhèn)靜抗組胺藥是治療CSU 的一線用藥,癥狀不能控制可聯(lián)合使用抗組胺藥或劑量加倍,療效仍欠佳時,則使用三線治療,包括雷公藤多苷、環(huán)孢素、糖皮質(zhì)激素等免疫抑制藥物以及生物制劑、IVIG、血漿置換等方法。但抗組藥物聯(lián)用或加倍可能加強藥物嗜睡、心臟毒性等作用,免疫抑制類藥物存在肝腎功能、生殖、血液系統(tǒng)等方面的副作用,生物制劑、IVIG、血漿置換昂貴的費用都使其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醫(yī)生和患者都希望找到臨床療效更好、起效更快、安全性良好、更經(jīng)濟的理想治療措施。
羥氯喹 ( hydmxychlomquine,HCQ) 為 4- 氨基喹酮類的抗瘧藥,最初用于治療風濕性疾病、光線性疾病[11],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能夠抑制抗原肽-MHC 蛋白復合物形成、抑制T 淋巴細胞活性、抑制磷脂酸酶A2、減少肥大細胞釋放組胺,減少IL-2、IL-1、IL-6 等多種細胞因子釋放,從而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增生、日光保護等作用[12],且價格便宜,副作用少見,在皮膚病領(lǐng)域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尤其在聯(lián)合用藥上前景廣闊,已有研究認為羥基氯喹是治療CSU 一種有前途的方法[13],但目前在國際上僅見少量研究,國內(nèi)未見報道。
本研究采用非索非那定聯(lián)用羥氯喹聯(lián)合治療CSU,治療第 2、4 以及 8 周后 UAS 評分均較前下降,第8 周后治療組UAS 評分較對照組下降明顯(P<0.05);第 2、4、8 周 后 兩 組 患 者 CU-Q2oL 評 分 較 前 降 低,其中第4、8 周后治療組CU-Q2oL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第 2、4、8 周后治療組有效率均較對照組高,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果說明非索非那定聯(lián)用羥氯喹治療CSU 相較于單獨使用非索非那定能更明顯改善CSU 患者癥狀,顯著地提高生活質(zhì)量,但起效相對較慢,在有效率上無明顯優(yōu)勢,這與Reeve[14]等人研究結(jié)論類似,該研究認為羥氯喹對慢性蕁麻疹有一定治療作用,更好改善CSU 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的。羥氯喹最嚴重不良反應為眼部損害,本研究過程中眼底檢查均未見異常,部分國外眼科專家認為,常規(guī)劑量的羥氯喹發(fā)生眼部并發(fā)癥罕見,甚至建議不再需要常規(guī)篩查羥氯喹視網(wǎng)膜毒性的證據(jù)[15,16],而研究中血常規(guī)、肝腎功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主要不良反應為嗜睡、口苦,均可不經(jīng)治療自行緩解。羥氯喹治療CSU 副作用小,療效確切,可作為聯(lián)合治療CSU 藥物。
本文樣本例數(shù)相對較少,待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并增加其他抗組胺藥物、免疫抑制藥物對照組,以及更長時間對照研究,以明確羥氯喹治療CSU 的療效及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