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旭芳 熊明潔
所謂的圍術期是所有手術患者必經的一個過程與階段,同時也是患者手術準備與促進術后恢復的一段時期,繼而這個階段在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有重要影響[1]。通常情況下,多數患者及家屬的認知中,只要是通過手術所治療的疾病,無論大小、難易,患者都在這一階段易發(fā)生焦躁、恐懼等不良情緒。加之患者及家屬對自身疾病的不了解,對手術以及術后恢復沒有完全的認知,而對于醫(yī)院而言,臨床醫(yī)務者因患者較多,會忽略患者心理與情緒變化,從而導致患者治療效果不佳以及術后恢復效果不佳。本研究選取了2017年2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圍手術期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坐式八段錦養(yǎng)生操聯(lián)合穴位敷貼在圍手術焦慮患者中的應用,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80例圍手術期患者為研究對象,均在我院治療,時間2017年2月—2019年6月。將患者采取單雙數字方法分為2組,每組40例,單數為試驗組,雙數對照組,試驗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最大年齡78歲,最小年齡23歲,平均年齡(50.4±7.1)歲;其中包含普通外科手術22例、婦產科手術8例、泌尿科手術10例。對照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最大年齡79歲,最小年齡24歲,平均年齡(51.2±8.0)歲;其中包含普通外科手術23例、婦產科手術9例、泌尿科手術8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手術類型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方法納入標準:符合手術治療診斷標準;無精神病史且可正常溝通;無硬膜外麻醉禁忌;年齡20~80歲;患者自愿,且家屬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不符合納入標準;身體及其他器官存在嚴重原發(fā)性疾??;對膠布、中藥過敏者;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方式,即病房護士做好常規(guī)術前準備與護理,由相關護理人員將患者接入手術室,并協(xié)助相關麻醉醫(yī)師進行常規(guī)麻醉,術中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并配合醫(yī)師完成手術,對手術人員無菌技術操作進行監(jiān)督,手術完成后由相關人員將患者送至病房,術后嚴格遵照醫(yī)囑對患者進行治療,期間對患者各項生命指標與病情變化進行監(jiān)測。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方式的基礎之上,給予坐式八段錦養(yǎng)生操聯(lián)合穴位敷貼,具體內容包含以下幾點:穴位敷貼:按照中醫(yī)穴位療法,對于患者的不同的病癥選取相應穴位,再為患者敷貼之前,對皮膚進行清潔,之后將貼片上的離型紙節(jié)點,以球狀體對準患者穴位敏感處進行點貼按壓,每天更換1次,期間患者若出現皮膚過敏,應及時取下敷貼,并給予相應對應處理。坐式八段錦養(yǎng)生操簡單易行,患者皆可使用,具體步驟如下:①先在床上做幾次深呼吸。排除雜念,心靜神凝,舌舐上顎,守住丹田;采取自由式的腹式呼吸,由鼻開始進行順利吸氣,呼氣的過程中應將舌頭放下,再將氣由口呼出。如此循環(huán)呼吸9次,此方式在床上做為最佳,或是在椅子上也可,呼吸時姿勢沒有限制,以患者舒適為主。②手抱昆侖:引導患者將上下牙齒輕叩36下,期間口中口水增多時要及時咽下。之后引導患者雙手交叉,身體可自由緩慢上升,到達頭頂時將雙手的掌心貼于枕骨,手抱枕骨向前進行用力,同時在枕骨后進行用力,令后頭部的肌肉可發(fā)生一張一弛的運動。③指敲玉枕:接第2步驟,將雙手覆蓋于雙耳處,兩手的食指相對貼于兩側的玉枕穴上,隨即將食指搭于中指的指背上,然后將食指滑下,以食指的彈力緩緩地叩擊玉枕穴,使兩耳有咚咚之聲。④微擺天柱:引導患者頭部略低,令頭部肌肉保持相對緊張,以左右“頭角”的頸,將頭向左右頻頻轉動。如此一左一右地緩緩擺撼天柱穴20次左右。⑤手摩精門:患者行自然深呼吸數次后,閉眼調息片刻,之后將兩手搓熱,以雙手掌推摩兩側腎俞穴。⑥左右轆轤:接第5步驟,兩手放置腰部隨自然力順勢移向前方,將兩腳平伸,手指分開,稍作彎曲形式,雙手自脅部向上劃弧如車輪形,像搖轆轤那樣自后向前做數次運動,隨后再按相反的方向前向后作數次環(huán)形運動。⑦托按攀足:接第6步驟,將雙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雙手作上托勁;稍停片刻,翻轉掌心朝前,雙手作向前按推勁。稍作停頓,即松開交叉的雙手,順熱作彎腰攀足的動作,用雙手攀兩足的涌泉穴,兩膝關節(jié)不要彎曲。⑧任督運轉:引導患者正身端坐,鼓漱吞津,守住丹田,以意引導內氣自中丹田沿任脈下行至會陰穴接督脈沿脊柱上行,至督脈終結處再循任脈下行。
1.4 觀察指標觀察記錄2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變化并進行對比,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焦慮、抑郁程度進行評價,分值0~100分,分界值50分、53分,得分越高,抑郁、焦慮程度越高。護理滿意度:觀察記錄2組患者干預后護理滿意度并進行對比,優(yōu)秀:90~100分;良好:70~89分;一般:60~70分;差:<60分;滿意度=(優(yōu)秀+良好+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變化對比干預前2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的心理狀態(tài)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變化對比 (例,
2.2 2組患者干預后護理滿意度對比試驗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后護理滿意度對比 (例,%)
通常情況下,無關手術大小,患者及患者家屬都易在治療前后出現焦躁、恐懼等不良情緒影響,即圍手術期焦慮。加之當患者出現不良情緒時易發(fā)生一些應激狀態(tài),嚴重時會對生命造成威脅與影響,因此關注患者在圍手術期中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十分重要,建立良好心理狀態(tài),也可提高患者治療配合的依從性,從而將治療效果提高。本研究中穴位敷貼療法是通過對患者穴位的刺激與藥物的物理作用進行治療,穴位敷貼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過皮膚組織對藥物有效成分進行有效吸收,繼而發(fā)揮較為明顯的藥理反應,可起到雙重治療作用。而藥物配合可有效降低圍手術期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進一步加快患者康復,在臨床中少有不良反應,患者也易接受[2-4]。坐式八段錦養(yǎng)生操顧名思義屬于一種養(yǎng)生操,這套操中所包含的八項內容可有效幫助患者理順呼吸,平緩情緒,進一步降低患者內心壓力,并增強抵抗力,而將兩者聯(lián)合應用,可有效降低并緩解患者內心壓力,同時起到安全、有效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坐式八段錦養(yǎng)生操聯(lián)合穴位敷貼的試驗組,在情緒狀態(tài)變化與護理滿意度中均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證實上述觀點。
綜上,在圍術期焦慮患者中應用坐式八段錦養(yǎng)生操聯(lián)合穴位敷貼方式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消極情緒,建立良好心態(tài),同時提高臨床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推廣。